文 | 魏启扬
来源 | 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不久前,湖南长沙传出消息,华为自动驾驶云服务平台(也称“八爪鱼”)自1月9日在湖南湘江新区落地后,很短的时间内已有湘江智能、希迪智驾、中车电动等企业接入使用。
看似很平常的一条行业动态,在其背后隐藏的是自动驾驶测试区竞争要素的变化。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捋一捋其中的原由。
首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的运营单位是湘江智能。
其次,“八爪鱼”是以“湖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云”的名义在湖南湘江新区落地发布的,其运营工作同样由湘江智能负责。
从长沙的实践来看,他们已对自动驾驶测试区的认知升级。
即作为为自动驾驶产业服务的测试区,除了可以提供各种封闭场景和开放道路的实地测试服务之外,还要提供可以上“云”的模拟仿真测试的能力。
此时,具有深厚官方背景的湘江智能(企查查信息显示,由长沙国资委控股的湘江集团在湘江智能占股91.5%)被推向了前台,作为运营单位将测试区和“八爪鱼”串联了起来。
一、被“云”改变的自动驾驶测试
模拟仿真测试对自动驾驶有多重要不用再做累述,这也是几乎所有的自动驾驶研发公司都有自建模拟仿真工具或者平台的原因,既然都是在模拟环境下进行自动驾驶系统的测试和验证,在专业的工程师眼中,“八爪鱼”上的“云测”到底有何不同呢?
“我们之前也确实有开发模拟仿真测试工具,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启动较为繁琐,一是功能不全。”
中车电动工程师彭之川介绍到,自动驾驶公司自研的模拟仿真工具,一般都是一个场景对应一个模块,做测试时只能一个场景一个场景测,但在自动驾驶车辆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多场景是同时出现或串联出现的,这就导致自动驾驶系统的模拟仿真测试表现良好,但一上车进行实地测试时就会暴露出很多关联性的Bug,这时只能回头继续修改程序,往复循环中,测试效率大打折扣。
如今在“八爪鱼”上进行“云测”,彭之川的感受是虽然测试或者工作流程没有太大变化,依然是“写程序-仿真测试-路测验证-写程序”的循环,但由于“八爪鱼”能够提供多个模块或者场景的关联测试环境,每次测试能够解决的问题大大提升。
“就我的个人工作而言,变化不大,只不过换了一个测试工具而已,但就自动驾驶技术的整体提升上,‘八爪鱼’的推动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
一个非常明显的例证是,彭之川之前用自研的测试工具只能进行功能验证,如今在“八爪鱼”上还能结合测试车的技术参数进行关联的动力验证了。
在彭之川看来,包括“八爪鱼”在内的模拟仿真平台对自动驾驶另外一个重要价值在于提供了测试的标准化。
举个汽车转向的例子,如果采用人造场景的上车实测,由于每次转弯时的直线和转向数据无法完全一致,这就造成一套程序在某次转向时表现良好,但在另外一次转向时又出现Bug的问题,模拟仿真环境下,能够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也使得测试可以形成一套行业认可的标准。
贺俊博是湖南湘江新区另外一个“八爪鱼”使用企业希迪智驾的工程师,他对模拟仿真测试最深的印象是效率的提升,“之前我们自研的测试模拟测试工具,受公司硬件条件制约,每次只能支持1到2个研发小组同时测试,现在上云之后,不但支持多个小组同时在线测试,还支持多个小组进行关联测试。”贺俊博将其比喻为从“手工作坊到工业流水线的升级”。
事实上,“八爪鱼”除了可以提供数据处理和仿真训练测试能力之外,还能天然支持无缝对接MDC(移动数据中心)等车端硬件平台和ADAS系统,实现云管端芯协同、车云协同。
在华为的规划中,未来还会将高精地图、5G及V2X技术、更多的AI算法、仿真场景等能力集成到“八爪鱼”中,这也意味着湖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云还将持续进化。
二、由实向“虚”,自动驾驶测试区竞争升级
作为自动驾驶测试区的一种能力,以及可以提供的一项服务,随着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企业开始接入使用“八爪鱼”,这也意味着自动驾驶测试区的竞争要素也发生了变化。
1、之前比“硬件”条件,现在需要比”软件”能力
评价一个自动驾驶测试区是否“优秀”,“硬件”条件是基础门槛。
从封闭测试区到开放道路、从各种人造场景到5G、V2X等技术的协同,各地测试区的产业之争更多体现在“硬件”层面。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就在于其拥有228个测试场景,其中3.6公里双向高速测试环境及无人机测试跑道为国内领先,是国内测试场景复杂程度最高、测试道路总里程最长、研发办公配套最全、5G覆盖范围最广的测试区。
在自动驾驶的研发实践中,上车的实地测试很重要,但在模拟仿真环境里的“云测”也同样重要,这就要求测试区也要有提供模拟仿真测试的环境和条件。
从湖南湘江新区引入华为自动驾驶云平台,并指派湘江智能同时运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和“八爪鱼”这两个平台来看,长沙正在补足提供模拟仿真测试服务的“软件”能力短板。
2、之前比生态聚合,现在需要比数据利用
自动驾驶测试区通过“硬件”条件吸引企业入驻,进而形成产业生态的聚合,各个城市比的是产业链的完备程度,产业生态的活跃程度。在这其中,测试区能做些什么呢?
智能相对论曾在《长沙距离中国的“凤凰城”还有多远?》一文中提到,测试区需要积累测试大数据以及建立完善的保密和共享机制来推动生态企业的互动与交流,在提升技术研发速度的同时,也增强了测试区的竞争能力。
全国各测试区目前的状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大量的测试数据没有形成数据资产利用起来,为研发企业提供数据支持更加无从谈起。
湘江智能目前正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通过“八爪鱼”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标注功能,将原始测试数据开发成数据集和场景库,进而再将这些能力提供给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企业甚至全国的自动驾驶研发企业使用。
湘江智能数据工程师石亦磊看来,由海量路测数据作为数据源的数据集和场景库不但能够推动自动驾驶企业的研发速度,同时也是测试区构建竞争壁垒和护城河的重要维度。
在湘江智能的规划中,今年将陆续发布城市级数据集及仿真场景库,并上线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云向全国发布。
3、之前比政策支持,现在需要比标准规范
政策对于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目前来说,自动驾驶相关政策和法律谈不上完善,但从研发测试层面,就自动驾驶当前的技术能力和对测试环境的要求来看,各级政府还是给了测试区(示范区)非常大的支持。
智能相对论认为,政策的完善需要与技术的进步相对应,即当技术进化到某个程度,需要更为宽松的测试环境时,政策再做相应的规范,两者相互配合,共同进退。
如今,自动驾驶需要解决的如何突破现有技术瓶颈的问题,其中的解决方案没有太多讨巧的捷径,无非是测试验证到验证测试的循环。如何提高这部分工作的效率,建立一个行业认可的标准极为重要。
也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湖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云创新中心表示,在“八爪鱼”的基础上,计划在3年内推动不低于14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标准示范,这也意味着长沙的自动驾驶产业开始进入到“技术进步推动政策再更新”的新阶段。
三、建立自动驾驶的云上生态,还需做些什么?
由上文可知,自动驾驶云服务是一项布局庞大的综合性服务。
以“八爪鱼”为例,将模拟仿真能力作为生态数据闭环的一个节点,同时与自动驾驶云服务全生命周期业务中的模型、训练、标注等其他能力和环节进行协同合作,从而构成自动驾驶的云上生态。
这只是从技术层面上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需做些什么呢?
首先,需要扩充产业人才。
在与中车电动、希迪智驾工程师的交流中,他们都提到使用自动驾驶云服务还是需要一定的门槛,在他们各自公司仿真测试功能接入“八爪鱼”之前,华为还对他们进行了专门培训。如果从建立生态的角度出发,“八爪鱼”提供的只是一个平台,很多个性化的需求和功能还需要进行二次开发,这也给了第三方开发者巨大的想象空间。
吸引开发者参加生态建设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则是自己孵化和培养。根据湖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云创新中心的规划,预计要培养不低于2500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
其次,需要技术普及和行业教育。
模拟仿真平台和自动驾驶云服务的竞争,很多巨头都有参与,各家也各具特色。
竞争的好处是可以促进技术和市场的快速成熟,然而对当前的自动驾驶研发环境而言,竞争或将导致生态力量的分散,出现每个巨头都聚集了一部分产业生态,但每个生态的竞争能力都有限的局面。
从云计算发展历程来看,云计算的竞争注定是场零和博弈,自动驾驶云服务也不会例外,这就要求行业在有了先发优势之后,能用更快的速度完成行业教育。湖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云创新中心采取的方式通过生态企业的示范应用形成行业标杆,另一方面通过ICT技能大赛、软件编程大赛等活动,加深行业对“八爪鱼”的认知。
最后,自动驾驶云服务产品自身需要进化迭代。
所有产品的优势都是建立在功能和体验的基础之上的,虽然说云服务产品有赢家通吃的特点,但如果总躺在功劳簿上不求进取,最终还是会被市场淘汰。
由于自动驾驶本身就是一个处于高度进化状态的行业,对于自动驾驶云服务而言,更需要保持进取之心,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湘江智能表示将支持相关企业基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云研发形成的新算法和新方法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营造良好科研生态,自己也将进一步挖掘测试数据,计划推出城市级数据集及仿真场景库;华为在未来也将在“八爪鱼”中加入高精地图、5G、V2X等技术能力,保持“八爪鱼”的持续进化。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
•AI产业新媒体;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TOP10;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于东来的“爹味儿”,把胖东来从“风口”推向“浪尖” ?
- 读懂了vivo的用户脑、产品心,就读懂了国产第一如何炼成
- 苹果手机iPhone 16一到2025年就降价,这次还会有人“上套”吗?
- 2024年度VR产业回顾:混合现实头显成为主流;国内VR大空间强势崛起
- 阿里独家合作,亚马逊“亲测”代言,雷鸟创新打造 AI 眼镜新标杆,媲美 Meta !
- CES 2025 抢先揭秘:XR领域新品爆料,AI眼镜成焦点
- 2024 XR年度大事件TOP 10
- 先诛苹果,再灭Meta?三星、谷歌、高通组“失败者联盟”,能否赢得XR领域终局之战?
- Meta高端AR眼镜Orion全揭秘:五年内上市,或无缘国内市场,大概率撞车苹果
- 库克进军游戏圈?苹果Vision Pro与索尼达成合作 后者发行游戏刚拿下TGA年度最佳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