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社会究竟对于科技企业开始探索宇宙这件事有多在意?看看美剧《硅谷》就知道了。
在《硅谷》最终季中,编剧安排了亚马逊收购hooli的情节,面对收购,hooli创始人愤怒的大喊:让贝索斯带着他的火箭一起滚蛋!
贝索斯的蓝色起源、马斯克的SpaceX、Facebook的太空互联网计划……当然还有波音刚刚失利的星际客机。这一切都在宣告世界,太空不仅仅属于NASA或军方,还属于整个商业世界。
2019,太空年
太空中究竟有多少商业价值?
相信在研究过上述一系列案例过后,一定有人这样回答我:
部署发射太空互联网卫星可以获得无线电波频谱的优先权,向无法获取地面互联网服务地方提供宽带网络服务,而频谱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占用就能获得长期优势……
载人航天需求不断上升,太空商业公司可以向旅客提供太空旅行服务或者向其他机构提供太空运载服务……
提供太空通信服务,让高山、飞机上都能应用互联网、进行通话……
在大摩2018年的研究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甚至比这些还要更加丰富的话术。从2018年年以来,投资界关于太空商业的投资变得更加频繁。Crunchbase数据显示,SpaceX在18年一年间累积获得3轮融资,共计5亿美元以上。同类企业火箭实验室和Spaceflight也都获得了超过亿级美元的融资。在中国,也能看到看到蓝箭航天这样拿到了共计8亿人民币融资的太空商业创业企业。面对这股东西吹遍的太空风,华尔街甚至将2019年定义为“太空之年”,因为他们认为在2019年将会有大量太空商业项目开始落地。
这么看来,最近刚刚发生的星际客机事件似乎十分“打脸”。
太空开源,让企业重走NASA路
提到星际客机的重要性,还要从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的退役说起。
NASA在冷战时期所射击和制造的航天载具从1982年开始首飞,到2011年为止已经“服役”了30年,随着设备老化,其安全性在日益降低,但每次发射成本却在逐年上升。甚至一度因为事故发生,每次发射时都要准备两架航天飞机,一架用来承担运载任务,另一架用来待命以防意外。
尤其在冷战过后,对于美国和俄罗斯来说,太空探索也不再是一件政治意味那么强的事情。美国也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集中一切资源攻克工程问题,寻找航天飞机的替代品。于是尴尬的事情来了——从2011年后,美国每每有太空运载的需求,都要向俄罗斯“借道”,租用坐席。
这种情况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来看,显然都是不能长久的。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政府支持太空商业的开放,带动民间资本的进入,让商界科研能力接棒政府主导的太空科技发展。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太空商业代表企业SpaceX成立的很早,但红杉、DFJ等等资方密集进入太空商业领域确实在2011年。
这种前提就给太空商业企业提出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要求:发展目标不应该是从无到有,而是从有到精。
实现把人送到太空这件事,NASA已经在30年前做到了。现在需要太空商业企业做的是,让送人到太空这件事变成一门生意——控制成本、寻找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也是为什么,看似遥不可及的太空互联网服务成了创业热点,而SpaceX专注于回收火箭。
跳票、意外、爆炸:NASA仍然需要联盟号的船票
比起贝索斯把小学生的信件送上太空,或是在太空上建立网络,波音的星际客机所要满足的就是美国当下最直接的需求——有属于自己的靠谱“舱位”,不要再向俄罗斯的联盟号“购买”船票。
可惜这一目标并没能很好的实现。
背负众望的CST-100 Starliner在圣诞季发射,原定于在21号完成对接,运送约270公斤的补给和设备,然后再携带部分样品,于28号完成返航。
这场发射本来可以成为波音送给NASA和整个世界的一份圣诞礼物,可就在发射的一个小时之后,NASA就发布声明称星际客机过早消耗了燃料,未能进入预定轨道,也未能完成对接。NASA给予的42亿美金资金支持不知损失了多少。尤其此前波音就已经屡屡跳票,这艘对接空间站失败的星际客机,按照其承诺本应在2015年就已经投入使用。
并且在今年4月,波音星际客机的竞争对手,原定于明年进行载人飞行的SpaceX“龙”飞船也发生了爆炸事故。
接连两桩事故,是否会对太空商业的发展形成打击呢?
波音失利,冷战科技的时代过去了?
结果还真不尽然。
如果说屡屡跳票、首发失败的是SpaceX或者蓝色起源,或许太空商业的价值多多少少还真的会遭受一些质疑。但出现重大失败的却是波音。
和SpaceX不同,波音和NASA之间的合作关系由来已久,其与洛克希德合作的United Launch Alliance与NASA之间已经有了超过50年的合作历程,波音也因此在航空航天上继承了大量冷战时期的技术传承和合作模式。即使在今天,NASA给予波音的预算也远远高于SpaceX,甚至频繁引起马斯克喊冤。
也就是说,波音实际上代表的是旧的技术模式,甚至算是NASA这个大甲方的“关系户”。如果仅仅从运载火箭这一个类别来看,会发现SpaceX的技术相比波音产生了不少更新。像是返回舱的火箭反推着陆、对于锂铝合金箭体的应用等等。尤其作为一家(未能得到NASA优待的)商业公司来说,其发展思路中有很多所谓颠覆式创新的地方。
而SpaceX的龙飞船虽然出现了爆炸,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龙飞船的造价远低于星际客机,并且已经有过了与空间站成功对接的先例,降落到海中又被打捞了上来。因此双方的失败,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这样看来波音的失败与其说是打击太空商业,不如说是鼓励了太空商业。虽然我们不否认波音在载人航天上有着强大的技术储备,但这次失败也从某种程度上向世界宣告——过去陈旧的技术思路,再怎么给予经济支持也毫无意义,能够赢得新太空竞赛的,还是握持着创新之力的一方。
当然这也提醒了对这一领域虎视眈眈的资方和创业者们,虽然马斯克本人身上充满了“美国X跃亭”气质,SpaceX又常常做在太空中播放摇滚乐这样充满“营销气息”事情,但真正让SpaceX得以立足的原因,还是通过技术研发,在某一领域做的比其他人更好。
只有拥有硬核技术,才能在地球和太空中都吃得开。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