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时期,有一位名为朱舜水的中国学者东渡日本,讲学二十余年。而他留下的《朱舜水集》中,有一则“劝兴篇”流传甚广,其中一句“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将教育的重要性与家国之本联系在一起。
所以,这也能够解释为何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会对教育事业倾注大量资源:既包括人力和资金,也包括科技技术。
像是回忆起小时候,很多人家庭还没有购置电脑时,很多小学就已经开始了信息化多媒体教学。又比如,今天在北美的很多公立中小学中,每个学生都能拿到一部由学校提供的ChromeBook笔记本电脑,来进行STEAM类内容的教学。
到了今天,AI等新科技被视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变革的重要力量,具体到教育领域,EduTech——教育科技成为了当下的热点问题。
最近,在北京举办的MEET教育科技创新峰会,无疑再次肯定了这一点。
行走于梅花桩上:教育科技的单点困境
在谈及未来的教育之前,不妨看看今天的教育科技发展成到了哪一步。总的来说,当今中国教育市场呈现出了以下几种特质。
首先,中国教育市场的信息化普及度比较高。不论是平行课堂、MOOC这样的远程线上教学,还是学校中用来管理教学的信息系统,包括最基础的线上阅卷、多媒体教学等,都已经相对普及。这意味着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对于新技术应用的心态都是相对开放的,也更有利于进一步接入更多新技术。
当前,很多教育机构或者学校的教学产品已经引入了先进的AI技术。比如,通过图像识别算法批改口算题;再比如,通过语音识别来提升用户口语能等。不过,虽然这些产品背后都有强大的技术能力作为支撑,但延展到整个教育流程而言,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细小的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学习者”和“教育者”,当“管理者”在做整体规划或顶层设计时,同样也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给予支持。
总的来说,教育本身是一个庞大命题。尽管教育机构、科技企业都持续通过技术助力教育行业的发展,但当下,教育科技仍然还处于不均衡的发展趋势:一些环节和场景的科技能力和表现更强,另一些则相对较弱——如同走梅花桩一般,深一脚浅一脚,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
从教育信息化1.0阶段进展到2.0阶段,如何把这些“梅花桩”连接起来,变成通畅的高速公路,也成为当下教育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MEET教育科技创新峰会上,腾讯提出的WeLearning智能教育解决方案,其实就是针对上述问题给出的典型解决方案。
助力科技与教育结合,需要科技企业发挥优势
如果把教育科技发展比作“铺路”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那么以腾讯为代表的科技巨头一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之一:无论是研发水平、技术资源还是经验沉淀,一众不可或缺的技术或者能力,一应俱全。
从技术层面来说,腾讯的技术储备无人质疑。
例如,腾讯的优图实验室、AI Lab等,可以为教育提供所需的AI能力。通过OCR识别技术建立拥有智能阅卷和自动批改能力的智能评测体系;还有一些在C端业务场景中诞生的技术,如通过腾讯强大的视频编码能力,应用在课程直播里,可以在保证音画质的前提下降低时延、减少丢包现象,为不同网络条件下的使用者营造贴近现实的流畅互动感。
除去技术本身以外,腾讯在产业互联网方面的服务经验也值得学习。
自从提出产业互联网这一概念之后,腾讯尝试把以往在To C领域中的经验整合成To B领域的方法论。以腾讯教育旗下的产品腾讯微校为例,为了方便高校师生申请会议室,其推出了应用小程序,让师生们申请会议室时摆脱了过往频繁的电话咨询和纸笔登记,实现了高效的数字化管理。
全景地图:提供交通工具的WeLearning
在教育信息化2.0阶段,数据孤岛等行业痛点,催生教育产业去产生新的解决方案。如同一幅全景地图,帮助学习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在其中能找到适合自己方的向。
WeLearning智能教育解决方案就是这样一幅全景地图。
WeLearning先是把教育阶段、用户群体和应用场景一一进行模块划分,便于不同角色的人群参与解决。在模块划分之下,是WeLearning的核心——腾讯教育中台。在教育中台中,腾讯将自己以往二十年的累积整合成连接、技术、内容三大底层技术能力,并将这些能力输送给合作伙伴。在底层技术能力之上,WeLearning还提供了统一的开放平台,例如统一的身份识别、数据标准、权限管理和知识图谱等等。
如此以来,腾讯的教育中台就为整个教育科技体系发展提供了三个作用。
第一是减少重复劳动。教育中台中所开放出来的种种累积,例如AI能力、云计算能力等,都是EduTech发展的必备能力,将这些能力开放出来,教育机构、高校、政府等就不再需要浪费资源自行研发,让技术升级的第一步变得轻盈。
第二是搭建统一接口。教育本身是伴随人一生流动的,我们会从小学走到高校,再走到各种泛教育机构当中。统一的开放平台存在,可以打破数据孤岛,让这种流动变得更加顺利。不同的教育环节可以享受统一的教育知识图谱,增强自身的教材研发能力;而不同的教育机构可以利用统一的身份识别,来第一时间获取学生的学习习惯等,让教育升级从以往的单点化走向平衡统一。
第三是工作坊模式。不论是开放底层能力还是建立统一开放平台,其直接受益者是传统教育产业,但也降低了未来教育的参与门槛。教育中台中工具的罗列,使教育中台成为了一个灵活的“工具箱”。开发者可在其中打造/寻找适合自己的产品。正因为有了这一中台,技术如同搭载上交通工具,流通和利用都变得更加高效,智慧教学、智慧学习等等场景便能尽快落入现实,最终助力整个教育流程的用户们。
结束语
那么当我们找到了一幅适用于各种角色的全景地图,又打造起教育科技的高速公路之后,在出发之前,我们只需要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教育产业发展的方向究竟是什么?
从一开始我们就提到,教育往往是紧跟科技能力进化的。今天我们应用AI、应用大数据与云计算所打造产业互联网,想要打造的,就是一个数字化、万物有智的世界,从而去满足每一个的需求。而这一切也恰恰是腾讯所擅长的。
在教育产业中也是如此,数字化、智慧化和个性化是教育科技所发展的终极目标。
拥有数字化能力,让学习者的一切表现都可以被量化。对于学生的评估,也将不再仅仅依靠一次考试就给出定论。数字化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可以应用于不同场景中,从此极大地提升教育与学习的效率,最终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AI模型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给出不一样的教育方法,让每个人处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中。
在MEET峰会现场,腾讯教育还携手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发布了“光合计划”,这一计划将致力于推动“百千万”三个目标的落地——助力100个贫困县教育扶贫,打造1000所标杆智慧校园,培养10000名校园CIO。这种开放式的共生生态,给予了教育科技更灵活的发展空间,也体现出了腾讯教育兼容开放的态度。
其实,在此之前,坊间一直流传一句“科技公司做不好教育”的说法。科技企业的技术能力与教育产业的需求恰好匹配,但往往却无法将双方合作的作用最大化。如今看来,或许是很多科技企业没有参透的其中的一个“关窍”。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在MEET峰会中提到,服务教育,本质上是服务于人。
腾讯二十年以来的科技能力累积,以及“科技向善、以人为本”的开放发展态度,两者结合便支撑起了腾讯教育的基底。腾讯教育之所以能推出行业中第一个教育中台,也正因其技术布局全面,能够承接多种场景应用需求,同时拥有开放的态度,愿意与整个产业链共享技术红利。技术能力与开放精神也构成了腾讯教育的独有基因,让其他企业很难模仿其生长轨迹,为腾讯教育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独家合作,亚马逊“亲测”代言,雷鸟创新打造 AI 眼镜新标杆,媲美 Meta !
- CES 2025 抢先揭秘:XR领域新品爆料,AI眼镜成焦点
- 2024 XR年度大事件TOP 10
- 先诛苹果,再灭Meta?三星、谷歌、高通组“失败者联盟”,能否赢得XR领域终局之战?
- Meta高端AR眼镜Orion全揭秘:五年内上市,或无缘国内市场,大概率撞车苹果
- 库克进军游戏圈?苹果Vision Pro与索尼达成合作 后者发行游戏刚拿下TGA年度最佳
- 2024年VR/AR行业年终盘点之融资篇
- 三星首款AR眼镜全揭秘:目前我们所了解的一切
- 万花筒 | 2025年AI/AR眼镜这些看点值得期待:Android XR商用、罗永浩入局
- 万花筒 | 这七大特性,有望出现在Meta明年发布的头显产品上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