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是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人人知道答案,但似乎谁都说不清耳机到底有多少门道。
从头戴式到入耳式,从有线到无线,似乎耳机始终都在经历快速变化,但每种耳机又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从几块钱到几万块,耳机可能是单价相差最悬殊的终端产品,但每种价位的耳机似乎都有它的市场;从PC到移动时代,数十年间无数硬件来了又走,只有耳机从未退场,甚至在AI到来之际,耳机作为声音入口的价值反而节节高升。
当5G加速涌来,AI成为人机交互的新模式,耳机似乎又迎来了新的变化。在音频智能体验的浩渺宇宙中,耳机可以说是当仁不让的“北极星”。捕捉它的光芒,变成今天消费终端产业的当务之急。
9月6日,在IFA展上,华为首次发布了音频品牌战略,以及这一战略的落地成果:麒麟A1芯片和HUAWEI FreeBuds 3 TWS耳机。
华为与音频硬件,这对CP似乎让人感觉有点陌生,却又意外熨帖。
事实上,一直致力于为消费者打造全场景、智慧化极致体验的华为终端,在今天就像携带着动手能力和好奇心的孩子,它在用未来的想法重新审视众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
对于耳机和音频硬件来说,华为的目光似乎可以作为一个坐标参数。让我们在技术和市场的星河中,为耳机定义一个坐标:技术和市场的变化,正在让从耳机到音频产品的战略价值发生连锁变化。
音频硬件的机会正在喷涌而出,而这个舞台上,华为来了。
技术进步,让耳机成为距AI和5G最近的地方
进入耳机世界,第一眼看过去,就会发现耳机今天正处在技术的蝶变路口。
首先,AI带来了新一代交互方式,而AI的基础能力是语音识别、语义理解与多轮对话。那么按照目前AI技术的演化轨迹,语言和声音将会是下一代交互的入口。那么哪里是语言交互最方便、最隐私的操纵起始点呢,当然就是耳机。
另一方面,5G正在加速手机与IoT硬件的联接紧密程度。全场景智能下,家庭智能、车载智能、泛社会服务智能正在到来。然而如果给每个IoT设备安装按钮,或者把按钮放到手机中,人类其实没有得到交互解放,反而坠入了无穷无尽的操作负担。想要降低IoT时代的交互成本,基于声音的理解和控制是最好方案。那么耳机的入口地位,也将自然水涨船高。
此外,还应该看到5G时代正在催生高清音频内容的到来,更多用户和内容的交互与智能控制,也离不开耳机这个碎片化时间中的交互节点。AI体验和5G网络,需要向用户证明自己的价值,而耳机是音频体验升级的核心载体,技术价值不言而喻。
从耳机使用习惯上看,TWS耳机是提升全场景智慧时代消费者体验的关键节点。如果这个体验跟不上,AI技术只能基于手机来完成交互,消费者会感觉众多交互设计被人为拉远,变得多此一举。如果说全场景智慧生活是一间美妙的房屋,那么耳机就是入户花园——它负责主人回家时的第一印象。
地处要冲的耳机,绝不能成为智能时代最短的桶板。
用户需求与市场增长,让耳机炽热于未来
今天耳机产品的另一个主要变化,在于TWS耳机市场处在高速爆发期。
根据GfK此前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9月,中国TWS耳机零售额同比增速超过630%,是所有均价超过千元消费硬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而在TWS的高速行驶模式中,苹果的Airpods毫无疑问是最耀眼的存在。Airpods如今占据着TWS耳机市场超过64%的市场份额,在2018年为苹果带来超过50亿美金销售额,向世界展示了TWS耳机的市场空间有多么恢弘。
而技术的蝶变,正在不断加剧这一领域的内在竞争紧张感。苹果迟迟没有升级Airpods,并且苹果30亿美金收购Beats,或许可以看出耳机市场的真实情况:产品不好做,但是市场空间巨大。
为什么耳机市场今天依旧处在高速增长的需求当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耳机作为一种独立需要始终值得用户付费,且在移动时代,用户需求依旧没有被完全满足。在今天,画面享受由PC、大屏、平板、手机协同带来,但音质享受,近乎于只有耳机这一条路径。虽然耳机经历了面向无线解决方案的技术演进,但这个领域始终处在多元化价值中,并且依旧拥有极大的增量市场。
当手机进入存量时代,我们很容易发现周围的年轻人对换手机已经有点疲倦,但说到换耳机和收集耳机,他们的眼睛中始终都有光芒涌动。
作为增长最快的可穿戴设备,耳机之所以能引发用户长期的热忱,其光源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
1、付费习惯已经养成
如今,耳机产品有完善的评测方案、粉丝群体、不同领域的爱好者(运动、音乐、游戏)。这一点在手机走入市场同质化的档口里,留下了强烈的品牌增值与构筑差异化空间。消费者愿意为耳机付出体验成本。高端耳机是利润最大的消费硬件,但依旧拥有广泛拥趸,构成了耳机和音频硬件的独特地位。
2、用户时间直线激增
随着时间碎片化越来越严重,音频FM、知识付费的快速崛起,今天耳机开始成为与手机一样的高用户时间消耗品。那么它的舒适度、佩戴体验、联接能力以及续航能力就被赋予了不断增加的时长考验,间接促进了产品增值。
3、品质好坏一目了然
TWS耳机在今天已经发展为非常复杂的工艺体系,它要求在极小空间与工程布局里,达成音质、联接、交互技术的集成,并且兼顾续航、佩戴舒适度和联接能力。这让耳机的产品差异化异常强烈,用户口碑可以直接作用于市场回馈。耳机的产品能力与手机增量市场呈现强烈的正相关趋势。
4、品牌溢价非常明显
今天世界上95%的耳机在中国生产,苹果AirPods占据了全球40%的耳机市场份额。这些产自中国的世界品牌耳机,正以极高程度的品牌溢价回到中国市场。对于手握技术基础与产业体系的中国企业来说,耳机的品牌溢价造就了大量可追赶价值。
总体来看,TWS为代表的移动时代耳机产品,基本盘是消费潜力和利润空间广阔,技术与市场呈现正向联系,中国品牌有待提升。
或者可以这样说,在TWS耳机的前路上,是可以点燃光的。或许,耳机正有望成为下一个手机市场。
最强技术:华为献给音频硬件的请舞礼
如果说,技术迭代和用户需求增长,是这个时代关于耳机,关于音频硬件的背景音乐,那么这支音乐的诉求,就是要让耳机玩家,带给市场以独特舞步。这支舞必须符合技术进化趋势,满足消费者体验增长需求。
耳机,是一种正处在市场与技术迭代十字路口中央的硬件。向前走是终端产品在这个时代急需要的品牌溢价空间与新利润增长点,向左联接着AI交互迭代,向右目标是IoT全场景体验。
基于这个坐标,华为终端刚刚推出了关于音频产品的战略构想:打造以人为中心的全连接无缝音频体验。
这个战略拆解下来,有两大重点,一是以人为中心的交互形式升级;二是无缝体验下的音频设备联接升级。这两个能力的达成在今天并不简单,作为终端产品里,对集成化工艺要求最高,同时涉及芯片,网络联接能力,AI算法,云服务,以及多种产业生态的TWS耳机。它在今天的基础技术形态,是有极高的生长潜力,但必须土壤中每一种技术养分充足,否则一旦出现短板就将功亏一篑。具体来看,TWS耳机主要面临四个方向的技术挑战:
1、全场景IoT设备,以及手机与耳机之间如何做到更好的快速联接。
2、极速的语音识别,加强AI交互的体验与效率。
3、高清音质的体验强化。
4、音频传输与交互中的抗干扰问题。
这些问题,构成了复杂的技术需求体系。而回头看华为,我们会发现华为庞大的研发体系,与广泛的技术积累,恰好就是耳机产品今天迫切需要的技术土壤。AI计算能力与多领域算法、云服务、网络能力、专用芯片,都可以在华为的技术湖中找到对应耳机未来的解决方案。
换言之,华为想要跳这支舞,就需要把自己积累的最强技术,集中到TWS耳机,以及陆续释放的音频硬件产品当中,让华为有技术,变成华为耳机的招牌。
事实上,在发布音频产品战略伊始,华为就在着手将“最强技术”的能力移植到耳机当中。
我们知道,科技企业讲战略有很多种方式,有人用数据讲战略,有人用愿景讲战略,也有人用PPT讲战略。而华为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习惯用芯片讲战略。
伴随音频产品战略而出的,是麒麟A1芯片,这是华为推出的一款能够同时支持TWS耳机和可穿戴设备的蓝牙SoC芯片,在4.3mm*4.4mm的精小尺寸上集成了先进的蓝牙处理单元、强劲的音频处理单元、超低功耗的应用处理器和独立的电源管理单元。
在麒麟A1这枚华为自研芯片背后,是华为通过麒麟A1将自研独特技术释放到了耳机产品当中。比如我们知道TWS耳机的传统传输方案,是将双声道统一传给主耳机,再由主耳机将一路声道转发给副耳机。但这种模式容易导致转发效率低、时延大、易断连、主耳机功耗大等问题,致使TWS耳机再商场、写字楼等场景中经常遭遇卡顿。这一痛点可说是今天TWS耳机市场中普遍存在的。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在华为看来必须执行底层技术突破。即于芯片层中完成自研技术的容纳,在根本模式上改变市面产品痛点。于是我们看到,麒麟A1芯片加载了华为自研双通道同步传输技术。这一技术可以实现两个耳机直接从手机端分别获得左右声道的信号,直接与手机通信,两耳机之间也规避了干扰。
除此之外,独有BT-UHD技术可实现超高速蓝牙数据传输,拥有高效稳定的连接性能,强劲的音频处理能力,支持芯片层AI人机交互,可带来沉浸高品质音乐和音画同步的游戏体验。
从战略到底层技术的实现,是华为发布音频战略的第一步;而第二步,就是将底层技术应用于产品,真正将华为在蓝牙、传输、AI等能力释放到市场中。
这一步华为也在音频战略发布时一起“打包完成”了。搭载麒麟A1芯片的HUAWEI FreeBuds 3 TWS耳机,就是从产量、技术,再到产品的落地转化。
拥有极简设计,时尚配色,开放仿生设计的FreeBuds 3,在耳机的联接、音质、抗干扰等体验方面集成了一系列黑科技和超强性能。
此外,由于麒麟A1芯片配合高性能天线、优化的编码器,在机场和商城等复杂环境,HUAWEI FreeBuds 3也拥有出色的抗干扰表现,同时,配合其全新智慧降噪技术,可支持实时精准的开放式主动降噪和骨声纹通话降噪。此外,FreeBuds 3还具有极速配对,智能感应等功能,可以说真正实现了以人为中心交互,以及无缝联接体验的对接与融合。
向更远处看,华为还有大量“黑科技”在等待进入音频这个新领域。比如说鸿蒙OS 可以基于分布式技术和硬件虚拟化能力,提升全场景IoT设备的连接能力;耳机的传输、识别、联接,需要不同的芯片的分工合作,而这恰好可以由华为的芯片能力提升解决方案质量;华为的全栈全场景AI体系,可以解决耳机源源不断的AI需求。
耳机是全场景智慧时代的音频入口,符合华为在计算、AI领域技术的布局与优势同时,还符合消费者体验至上的理念,以及全场景智慧化战略;契合华为赋能开发者,构建生态的特长。
芯片、AI、网络能力、分布式OS,IoT体系和开发者生态——这些能力,正在给与华为成为耳机乃至音频硬件核心玩家的机会。华为正在用它积累多年的最强技术作为请舞礼,邀请我们的耳机,进入全联接智能化的时代圆舞曲当中。
鸿蒙初开,“音”为情衷
随着麒麟A1芯片和华为音频品牌战略的发布,可以看到华为拿出了相当的决心投身音频硬件这一市场蓝海。
这条赛道的特点是易学难精。耳机是一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产品。它的入门极容易,谁都能做,但真正想在声音殿堂登堂入室,甚至引领时代的交错与攀升,需要面对无穷的挑战。
结合华为技术优势、终端产品优势与应用生态,华为音频硬件战略,必须完成三个任务,才能让华为音频产品走向品牌化,走向未来。
1、追求技术到产品的差异化,树立“华为音频”品牌
华为在今天已经具备技术底蕴的差异化,自然可以衍生出生态和产品的差异化。借助AI与分布式全场景技术,打通与垂直应用的结合,例如教育、医疗、运动等,需要AI技术与IoT体系,云端一体化协同配合的体验,需要一个个明星产品来巩固用户认知,推动差异化发展。华为与GM合作的创新单品智能眼镜,已经展现出华为对智能音频未来的一些理解。
2、追求技术极限,将华为技术优势广泛转化到音频产品中
华为做耳机与音频产品,最大的优势是技术积累,最大的任务也是将技术积累充分释放到产品中,完成价值转换。今天来看,AI交互与全场景体验是一个绝佳切入点。以智能化为入口,不断推动音质、佩戴、续航的全面差异,这条手机之路也适合耳机。华为音频产品的任务,是告诉消费者,华为是耳机的能源,而不是耳机的极限。芯片技术、全栈AI能力,以及鸿蒙OS驱动的全场景IoT解决方案,需要源源不断在耳机中注入“华为式干货”。
3、容纳5G+AI+IoT,洞开音频产品在全联接音频时代的想象力
5G浪潮和AI的交互模式更迭下,各种硬件都在发生全新充满想象力的变化。手机进入移动AI赛道;音箱进入了全智能时代;电视也已经进入了“智慧屏”模式的未来想象空间中。那么在华为具备领先优势的5G与AI技术下,耳机究竟该怎么变?变成什么呢?会不会演化出我们今天还难以想象的“新物种”?这是华为待解的课题,也是华为在音频硬件赛道上的绝佳机会。
耳机是一颗璀璨星辰,而今天它还存留着太多问题。从联接、交互到体验,这是一个亟待升级的音频宝库。而华为的鸿蒙、芯片、AI技术正在尝试从底层去解决这些问题,构建真正无缝的、以人为本的音频产品与用户联接关系。
扎扎实实解决基础问题的华为,已经透过音频产品战略,明确了即将开始拥抱音频市场的加速度。善于不断从技术转换红利的华为,也许正是这个产业今天需要的那位变革者。
当属于时代的奏鸣响起在我们的耳机中,华为来了。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海信发布全球首台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色彩表现超越QD-OLED
- 官宣造车一年股价翻倍,雷军千万元重奖小米汽车团队
- “两颗芯”引爆显示革命,海信开启RGB-Mini LED新时代
- 自研是根,共研是叶:vivo式穿越周期的中国企业样本
- 屏幕显示技术再突破!海信RGB- Mini LED,让色彩“活”起来
- 科大讯飞办公智能体升级:开启C端用户创作与办公的崭新时代
- “两颗芯”引爆显示革命,海信开启RGB-Mini LED新时代
- 海信116英寸RGB-Mini LED:一朵绽放在科技穹顶的中国花火
- 海信发布全球首台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两颗芯”开启新时代
- 焦虑的支付宝,节奏失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