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里有个著名的观点大家都知道,叫做“囚徒困境”。
而这个理论还有这样一个延伸,经常用来解释结构复杂的科技与互联网公司,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能面临的局面,叫做“重复囚徒困境”:几个囚徒各自陷入困局中,都希望隔壁帮衬一把,结果大家都只能保持原装不动,随之陷入了死循环的尴尬境地。
在一家公司,要面临技术研发、市场营销、产品、运营、行政管理与人才储备等多个问题的时候,经常可能由于资源有限陷入类似境地。
比如说上市之后一直被各种问题困扰的小米,今天似乎展示出这样一种状况:研发成本不足,正导致产品在市场端表现无力;为了挽救这种情况就不断加码营销,又导致研发投入被进一步挤占。
这种循环,体现在小米如今的产品口碑,再到财报到股价。一系列征兆似乎正在展示,小米有可能掉入一场名为“研发”的无米之炊。
财报背后的小米式疲倦
让我们先从财报说起。11月19日,小米刚刚发布了Q3财报。
上市之后的第二份财报中,小米交出了正负各存的答卷。一方面IoT市场和手机的海外市场增速明显。而另一方面,对于国内核心市场来说,小米的出货量却在放缓,甚至有机构数据显示小米手机在国内出货量已经开始下降。
比如IDC显示 小米Q3出货量数据同比下滑;Counterpoint 的数据则显示,小米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同比下跌了 15%
另一个在财报后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小米手机体系的平均出货价格依旧上不去。
根据Q3数据,小米手机目前的全球均价是1052元人民币每部。整体依旧处在低价机的水准上。换言之,小米在高端市场的尝试并没有拉动品牌溢价能力,低价快出依旧是小米的保护伞。
与此同时,虽然财报过后由于与美图抱团取暖消息的传出,小米股价得到了提升。但在整个Q3当中小米股价呈现持续下跌状态。
为什么会这样?
归根结底在于,小米在这个手机市场的关键季度,依旧没有拿出具备说服力的产品。尤其在充当先锋的旗舰机上,作为今年压轴出场的MIX 3在社交网络和媒体评价上几乎呈现出一边倒的差评。
媒体更多是指责MIX 3对比市场上其他旗舰,没有屏下指纹、没有3D结构光、没有大功率快充、更没有三摄镜头,而且在主要配置上和MIX 2S、小米8几乎完全一样,换汤不换药,仅相当于滑盖版的MIX 2S。而用户则大量爆出网络断流、扬声器破音、充电异常等问题。
我们都知道,旗舰机的表现意味着太多东西。MIX3的疲软,直接得出了上述几个效果:在更加追求体验与科技感的国内市场,小米手机开始快速退出核心竞争群落;高端市场打不开,销量只能依靠低端来弥补;旗舰机代表的品牌风评一路下滑,资本市场开始失去耐心,导致股价持续向下。
然而anyway,接下来我们肯定还是大概率会见证小米的新旗舰走老路,见证号称有多少“黑科技”的PPT,却换了三双筷子也找不到鱼翅,见证营销手法变成小米的武林绝学。
这种小米模式“生死疲劳”背后,是这样一个现实:持续低开低走的研发布局,正在逆向导致小米很难再挤压出技术亮点。
高端失利的背后,是“黑科技”真的不黑了
显然,研发对于一家科技公司有多重要,小米是知道的。雷军说“如果想在这个行业里面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我觉得还是要在核心技术上有自主权,公司才能走得远。”言犹在耳。然而与此同时,小米近几年低研发投入的实际情况,正在越来越明显地从深层走出来,呈现在小米的表面。
要知道,今天全球智能机行业的大趋势是研发越来越烧钱。今天手机市场已经彻底进入研发的深水区,苹果开始大讲芯片算力的故事;华为2017年的研发费用更是将近900亿!
而未来AI、芯片、光伏、石墨烯,任何一项技术都高举着“我们很贵很复杂”的牌子向现实世界走来。
或许可以这么说,手机的技术探索已经彻底陷入了“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境地。
然而另类的小米,却反其道而行之。2017年,小米的研发费用为32亿元。形成有趣对比的是,小米同时期营销费用达到了惊人的19亿元。换言之,我用10块钱研究的东西,要用6块钱想办法给它卖出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保健品的故事?
研发不高营销高,对于科技公司来说并不是什么好现象。
当养分难以满足消耗,就会在一段时间后影响正常的产品迭代和技术升级趋势。比如曾经在去年引起广泛关注的小米芯片,在一年半之后依旧不见第二代的音信。而在AI、3D结构光、指纹、软硬件协同技术等几个今天手机市场的技术胶着点上,小米也以一种目送式防守的姿态放弃了抵抗,转而展现出了“反正我们有的是黑科技,但就不告诉你们是什么”的产品姿态。
当曾经以“黑科技”为招牌的小米,很难再“产出”新的黑科技,事实上小米曾经那些引以为傲的“黑科技”大多也都是别人的技术。而小米真正的本事则是依靠设计跟风与营销碰瓷来博取眼球,一个重复囚徒困境似乎已经摆在面前。
小米无米:囚徒困境中的死结
小米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在市场中所有玩家都大幅度提升研发投入水准,瞄准连锁式创新的时候。小米在研发领域却持续走向单薄,甚至呈现出技术消渴症的早期现象。
而为了维持账面上的出货量扩大,保住股价这个底线,就需要愈发加注营销、渠道、投资,和海外市场这些并不改变产品本身,但同样烧钱的领域。
然而这样做多少有点硬赌消费者支持率的心态存在。
研发进一步拿不出新东西,只会导致产品的竞争能力进一步变差,新技术无法跟上,或者只能做一些话术层面的“伪更新”。这种做法无异于掩耳盗铃,那么小米的口碑,尤其是已经大幅下降的旗舰机口碑,将很有可能面临触底打击。最难过的一关在于,当舆论和市场逐步警惕小米的技术失语,压力就会降临到小米赖以生存的广告营销领域。
可是如果孤注一掷搞研发呢?这个“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领域,是最长远但又太慢的价值增长空间。这不符合刚上市的小米必须硬刷业绩的现实,同时也不符合小米如今展现的战略取舍。
左也不行,右也不行,不管怎么走都回到最开始的矛盾点,这或许是小米今天要在战略决策上应对的主要矛盾。毕竟在技术端没有压舱米,如何在营销上施展巧妙厨艺,也终究是端不上来美味宴席的。
如今的小米或许真的需要努力奔跑,去追赶那个米粉心中的小米。任何账面上的数字,都不应该以支持者的期许作为交换代价。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