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博会期间,我在重庆跟出租车司机聊了聊

科技界有这么一种文体,叫做《XX期间,我跟XX聊了聊》,据说效果非常好。

本着热爱学习的态度,我也一直想写这么一篇。奈何AI界总是自己玩自己的,聊的不是开发者就是参展商,十分出不来效果。

还别说,功夫就是不负苦心人,这机会终于让我等来了!智博会在重庆这几天,绝对是“刷城”级的存在,街谈巷议无不关乎“智能”二字。

在重庆采访智博会的几天,我一共五次打车(3次出租车+两次滴滴)。由于重庆会展中心那叫一个万车攒动,经常堵的严严实实,所以我跟司机在一起的时间也就格外的长。

最开始由于重庆交通广播里一直在讨论智博会的内容,也就顺势跟司机聊了起来。后来觉得蛮有意思,就在几次打车时都跟司机反复聊这几个话题,就算做了一个超微型的抽样调查吧。

我们平时看到的智能产业分析与报道,无不是阳春白雪高谈阔论。但在普通市民眼中,他们不知道什么叫风口、资本、算法,他们关注的是智能对自己到底有什么用;他们眼中对智能的误解,也就是今天智能产业的挑战;甚至从他们的视角看过去,也许才能看到智能技术真正应该成为的样子。

整理了五位司机哥们的讲述,我发现他们眼中的智能是这样的:

科技界最红的,似乎是3D打印作为互联网从业者,平常听见的都是AI改变世界、区块链完成社会进化之类的。但非科技行业的普通市民,最关注的是哪一项科技呢?

答案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问第一位的哥最关注哪项科技?他告诉我,3D打印。结果这个答案,在之后的出租车闲聊里居然得到了高票赞同。原因很简单,今天大家提到3D打印,后面会接的关键词是:人体器官。

3D打印器官,在今年的智博会还是很抢风头的。很多医学机构展现了临床3D打印与骨科、外科的结合,也有一大批生物科技公司展示了各种3D打印活体器官的DEMO。直观感受是无论场内场外,对这项技术的热情都极度昂扬。

虽然我们知道,客观来说活体3D打印还有非常漫长的路要走。甚至相当多的问题,在今天的科技树上还是根本见不到解决方案的。但这并不妨碍3D打印器官有着天然的宣传优势:一想到这技术,大家都会联想到打印脏器。比如有位的哥就非常坚定地对我说,广播里说智博会上都能打印耳朵、踝骨了,那打印心脏也就是几年的事。

不难看出,健康才是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但有些一听上去就超级神奇的技术,比如直接换器官,可能客观上已经掩盖了其他智能医疗技术的宣传。

比如AI影像技术,在今天对于普通人的意义可能远大于3D打印器官,但这类技术在出租车上的龙门阵中还是陌生的。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始终分不清楚智博会开幕当天下午,我正从展馆往外走。旁边一个声音嘹亮的小朋友说了一句话:机器人呢?

当我与的哥聊人工智能的时候,我发现小朋友的那句话其实非常重要。在科技行业外的民众认知中,看智能展览,就应该是来看机器人。

人工智能等于机器人,这应该是无数科幻电影、动漫作品里留下的顽固印象。可能我们觉得也没什么,反正大众也不一定非得知道自己购买的技术与服务到底是不是AI。但这种认知问题,其实已经并不能作为简单的信息不对等来处理。

智博会的主题之一,是让传统企业与AI相结合,达到实体经济的提质增效。但在长时间的采访中很容易会发现,传统企业对AI的接受是带有明显认知误差的。很多很容易使用AI改变效率的行业,决策者也逃不出“AI是机器人”的怪圈。于是有些老板提到AI,就希望机器人来像工人一样工作;另一些人则觉得AI不过是大点、先进点,同时也贵很多的变形金刚而已。

具体都感知AI上,大家也更熟悉的是用AI说话,也就是语音交互形式。而机器视觉、知识图谱、专家系统这类技术,则在大众层面与传统经济面前,处于完全陌生的境地。产业内外的信息不对等,事实上已经开始限制AI技术的效能最大化。

当民众想要看到机器人的时候,你拿出一堆函数,这似乎是有点奇怪的。

当专家、企业和媒体在歌唱AI的时候,无数观众却以为是在说另一件事。这还是有点尴尬。

并不被司机看好的交通智能与出租车司机关系最紧密的智能技术,大概就是交通智能或者说城市智能。今年智博会上,多个厂家展示了以智能红绿灯为主体的城市交通解决方案,毫无疑问,这个领域已经成为科技巨头争夺的红海。

在聊到交通智能的时候,我费了好大劲才给一位的哥描述清楚了智能红绿灯的操作原理。比如它由AI大脑进行后台控制,可以根据车流量来计算通过时间,可以让红绿灯不再等时,从而达到更高的通过率。

没想到司机哥们的第一个反应是:红绿灯时间不统一那还能行?当然,也可能是我没讲清楚的原因。但确实与多位司机聊过之后,大家普遍对这类AI自主判断交通情况的技术不置可否。

比如有司机提到,AI控制红绿灯,是不是也就让后台认为控制成为了可能?远在控制中心的某个人,会不会因为想要让某地马上疏通,从而加长其他街道车辆的等候时间。而且人为不公平即使出现了,普通司机又怎么知道呢?

另外一个问题,AI来处理红绿灯等交通问题,当然是根据车辆多就多放行时间的准则。但那对车流量较少路段的司机公平吗?人家费尽心思挑了不堵车的路,结果被红绿灯扣下了?

还有一个问题,假如紧急状况,AI是否能代替交警指挥?使用科技手段会不会导致交通部门对人为指挥交通的某种懈怠?

而且司机普遍也吐槽,重庆多雨多雾,全是山地,导航很多时候都不准,智能交通系统真的能适应这么复杂的气候、地理和交通情况吗?

听完出租车司机的教育,又发现去智博会现场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坐轻轨——这心里还是有一点凉凉啊。

5G的价值与迷途5G明年就要来,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而在今年的智博会上,5G也毫无疑问是重点技术之一。但在出租车司机那里,我们能听到意料中对5G技术的评价:4G都够快了,要5G做啥?

在科技产业这里,应该每个人都能够马上作答:5G是物联网的基础,万物智能的开关。

但对通信业务的最终消费者来说,普通市民似乎并没有这么高的“觉悟”,显然也没有做好给家里设备买5G卡的准备。

这个层面看,5G的真实推广情况,很可能不是很多分析者想象的那么地动山摇。毕竟4G在数据传输速度上已经来到了一个临界点,用户真正需要的是稳定和体验优化,而不是速度上的快速革命。

因此对于大众市场来说,4G和5G长期共存,运营商推广整合式体验方案,似乎是更合理的选择。而对于等着押注5G,来一轮豪赌的创业者和创业公司来说,似乎也更应该慎重。毕竟5G市场,很可能是温水加热的过程,而不是马上沸腾。

客观来说,今天的一切大型科技展会,在行业外的市民那里,更像是一种城市名片带来的自豪感。这当然是好事,但也可以让我们清晰看到,高科技产业内外对技术的认知,其实还是存在清晰界限的。

尤其当智能技术必须进一步与传统行业结合,带动实体经济发展时,市民所想、企业所急,与科技从业者的思考不能有效接轨,还是有相当隐忧的。

毕竟智能技术不是空中楼阁,必须下沉到行业中间。而很多技术又看不见摸不着,不像移动互联网这样清晰可见。

或许这中间需要科普,需要倾听,更需要对话。但无论如何,智能技术正在改变社会经济和我们的生活,只是或多或少,或慢或快而已。

这就够了。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8-27
智博会期间,我在重庆跟出租车司机聊了聊
原标题:智博会期间,我在重庆跟出租车司机聊了聊科技界有这么一种文体,叫做《XX期间,我跟XX聊了聊》,据说效果非常好。本着热爱学习的态度,我也一直想写这么一篇。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