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AI技术的跳跃式发展,互联网造车和科技造车成了主要的市场风口之一。资本纷纷涌入,烧钱大战洪波涌起。
从整个行业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是必然的,欧美一些国家和中国都已经相继出台了燃油车限制或禁售的时间点。那么,政策的推动可以说又为互联网造车添了一把火。
然而从欧美兴起的新能源造车在进入中国之后,却在很大程度上被独特的国情过滤了实质。虽然看起来融资、发布会、PPT、概念车等热火朝天,却鲜有像特斯拉那样成功的典型案例。那么,到底是什么限制了我们?如何才能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迅速建立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其实,答案就在脚下的这片土地。无论是产业发展里程、产品定位还是技术升级,都必须要立足于中国市场关系之上。而实际上,要想推进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的驾驶与出行的升级,不在最初时刻就立足于本土市场、本土用户,很容易患上水土不服之病,甚至即将一切都变成空中楼阁。
刚柔并济的艺术:新势力造车中的“小鹏速度”
对小鹏汽车的产业推进速度,评论者普遍存在着“快”与“慢”之争。
对小鹏汽车而言,追求速度是毋庸置疑的。在这样一个互联网造车的关口,落后就意味着先机的失去。但是相比速度,小鹏汽车在测试到量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很谨慎,更愿意去追求其与品质的极致平衡。
早在去年10月份,小鹏汽车1.0量产版率先互联网造车新势力首批下线,但小鹏汽车坚持“消费者不能是第一批用户”,1.0量产车全部交给内部员工和友好用户测试使用,用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保证消费者能买到高品质的G3。
迄今为止,小鹏汽车1.0量产车已经交付了超过200位员工,累计自驾里程近500万公里,并在黑龙江黑河、新疆吐鲁番、青海格尔木完成了近万小时的三高(高寒、高温、高原)行驶。为了赶上北京车展,小鹏汽车1.0的员工们开启了“一路向北”的旅程,车队从广州出发,一路直达北京,成功完成了新势力造车的第一次长途自驾。
这种与新势力造车的不同之处,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以小鹏汽车“慢”的印象。
而“慢”之核心,在于对品质的打磨。正是对细节的重视、体验的改进和质量的提高,小鹏汽车又变得足够快,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多项第一:在造车新势力中,于2017年7月首个获得国家工信部产品资质公告;率先在2017年10月下线了首批量产工程车;2018年3月21日,1.0车型正式取得小鹏汽车第一张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这也是中国造车新势力量产车型的首张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在那么多造车新势力各种亮肌肉、秀下限的时候,小鹏汽车依然不为所动,扎扎实实的做产品,令G3在制造工艺、供应链等各个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这里包含的,正是中国人相信的刚柔并济、快慢相形的理念。小鹏在用户上的“慢”和产业上的“快”,都是立足于中国市场的信任关系,以更踏实的方式达成新势力造车的变革。
什么是“踏实”的方式呢?简单来讲,在这个国度里,人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不相信跑马圈地和生态化反,我们需要的是你有一套流程,有能力进行交付和量产。看到这些东西,人们才会给予信任。相比之下,更多的新势力造车企业拿出一张PPT就想获取融资,玩弄资本游戏,这样也注定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拿不出产品的供应链、缺乏自主的技术创新,大家都是实在人,空手套白狼在这个时代一定是存在困难的。
而这些正是小鹏汽车全都具备的东西。在对整体互联网格局的把控和到产品下线的具体规划上他们要求迅速抓住风口,但面对消费者却一再谨慎而行力求完美。一刚一柔,一快一慢,这项智慧正在驱动小鹏汽车以独特的中国速度来到市场之中。
高山流水的刹那:中国市场需要“知音者”
对中国新能源而言,寻找知音的过程可能有点烦恼。囿于传统的思维,中国用户更倾向于大排量、有速度的传统能源车辆,对新能源似乎并不感冒。我们认为,其中有两点原因值得探讨。
一方面,补贴与廉价拉低了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形象。我们印象中,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依靠补贴和低廉的价格来获取市场份额,但这些低价低质的产品事实上拉低了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品牌形象,由此给人造成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就意味着低端的错觉。
另一方面,需求与新能源供应产品的冲突凸显。中国家庭正在追求消费升级和技术与安全、可靠的全面迭代,对车辆的要求除了代步,还要有更多的科技、安全体验。然而,低成本、低工艺、低安全系数的新能源汽车是无法打动中国用户的需求的,这也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痛点。
新能源汽车升级,必须依靠大量的重型技术和产品细节体验,这些对工艺要求很高的产品确实难以快速生产。所以即便有人发现了中国市场的这个问题,也很难有能力去解决。针对这个问题,小鹏在鲲鹏之变中,充分展现了自己对市场的全面分析和精准生产的能力。
1. 精准的城市家庭设计布局。相较众多新势力车企打造大型SUV功能车,小鹏汽车定位为紧凑型SUV,更能精准符合城市家庭的用车需求,满足其对实用性和安全性的有要求,且在价格上也符合家庭消费的预期。特斯拉model从开始的动辄一百多万,最终也研发出将目光瞄准这个定位的model3,就是看到了城市家庭的强劲需求。
2. 过硬的车辆行驶品质。小鹏汽车1.0近500万公里的自驾和“三高”旅行,已经表明了车辆基本性能的合格。对互联网造车来讲,能不能筹到钱、能不能造出来、能不能上路跑,这是三个基本的节点。当很多企业都处于用PPT筹钱或者仅有几辆概念车型的时候,小鹏汽车已经完善了作为一辆汽车的基本功能。由行驶里程而换来的数据,是任何资金或概念也无法换来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3. 电桩的同期跟进。关于充电问题,小鹏汽车采用了超充模式,将在全国建设1000多座超级充电站,铺设10000个专用充电桩,并选择性接入超过10万个第三方充电桩。2018年内,小鹏汽车将陆续在北上广深等十几个一、二线城市铺设专有充电桩,并抽检150座超级充电站,实现300千瓦大功立,20分钟即可完成充电的80%。在车辆还没有铺展开来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相应的配套工作,正所谓“兵车未动,粮草先行”。
针对性打造紧凑型SUV产品、进行长途自驾和极限环境自驾、充电桩同期跟进,可以说分别从需求、信任和后顾之忧三大环节针对性破解了中国家庭的疑惑。G3的发布,在中国科技造车历史上或许是一个关于“读懂”的刹那。
化鲲为鹏的逻辑:自动驾驶,从中国到未来
毋庸置疑,随着AI技术的深入发展,自动驾驶将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所趋之势。然而,对中国用户来说,自动驾驶的梦境始终过于遥远,可以说从未贴近过我们的生活。
其实,自动驾驶已经在现有车型上有很多雏形表现,比自动泊车等。然而这项最接近自动驾驶的功能,却被吐糟为最鸡肋的配置。标志线模糊、倾斜车位情况都可以造成泊车不成功而来回腾挪的情况,这让很多人把车买回来的之后,自动泊车就变成了一项被闲置的配置。
而这项技术已经在小鹏汽车上实现了突破。通过系统和AI决策能力的升级,以及搭载的20个智能感应设备,小鹏G3可以实现钥匙和语音操控的全场景车位识别、无需人工介入的全自动泊车,并且具备常用车位的记忆能力。同时,G3配备了双目前向摄像头 、双目侧向摄像头、四个环视摄像头、三个毫米波雷达,还有12个超声波传感器和两个舱内智能摄像头,一共25个智能感应设备隐秘嵌入整车,堪称自动驾驶最强装备。
从用户“想不起”到“主动使用”,G3针对性地破解了中国城市场景的泊车难题,极大程度改写了中国车主与自动驾驶体验之间的关系,让自动驾驶真正来到了身边。
从这个逻辑来看,似乎自动驾驶这个东西与我们生活的距离间,始终被忽略了一个叫做“中国的因素”。交通场景复杂、车辆与人流拥挤繁忙、泊位紧张、车辆停放不规整、城市停泊与充电系统位置设施数量不足,这些是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城市交通网络的最大不同之处。因此,当自动驾驶技术从欧美舶来,似乎水土不服的可能性在急剧增大。
因此,小鹏汽车选择了以中国为研究场景,每一条数据都从中国真实场景出发,打通中国版自动驾驶之路的方向。为此,小鹏汽车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逐从每一条数据的测试出发,逐步建立丰富的中国的驾驶场景大数据。在未来,小鹏汽车还计划大规模两场具备六维感知能力的高智能互联网汽车(AI Car),使车辆能够具备自我感知、物体感知、高精定位、预测未来、交互和事件及决策推理能力,提高自动驾驶在中国驾驶场景的安全和创新。
而G3的全场景自动泊车,或许可以被看作这条鲲鱼以中国为北冥、孵化成巨鹏的起点。
或许在真实的产业世界里,自动驾驶的未来不是基于载体的车辆,也不是基于技术的AI,而是基于充满了广阔市场的中国。在中国做一件此前从未有人尝试的事情,小鹏汽车已经率先一步走上了这条道路。而将产品交给消费者和市场,也将成为检验小鹏汽车努力成果的试金石。如果度过了下一步的“量产交付龙门”,小鹏汽车的未来,以及中国自动驾驶的未来,都将变得触手可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