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口引领者变成AI跟随者:小米在雪崩时代的技术攀爬

移动人工智能,是我们在2017年聊过最多的话题之一。有意思的是,时间来到2018,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和相关厂商正在加注人工智能。似乎对于手机来说,A和I已经成为了必须覆盖的两个字母。

比如向来被舆论认为没有太多押注AI的小米,如今也赶到了人工智能的赛场上。

最近几天,小米MIX2S开始以AI相机作为宣传点,引起了不少讨论。要知道在我们的普遍观念中,小米一直是敢用新玩法的手机产业引领者形象。而在AI这个风口,小米的加入明显是要慢一拍的。

荣耀在2016年推出概念性“未来手机”荣耀magic,实验主动服务与智能交互模式之后,又在2017年推出了搭载AI专项处理器NPU的荣耀V10。由于移动芯片等核心技术的难以复制性,很多评论者认为,收获华为庞大的技术研发体系红利的荣耀,已经在AI领域甩开了互联网手机产业半年的时间差。而这半年,很可能成为一个国产手机的空窗期,让追赶者十分艰难。

而此时小米却依旧选择跟进开讲AI的故事,由自造风口的引领者变成了AI追随者,这又是为什么?

其背后隐藏的原因,或许在于小米等国产手机品牌以商业模式创新+设计感驱动的市场潜力,已经来到了某种瓶颈,重回市场第一的目标又带来了压力。无奈之下,小米只能选择来到荣耀等对手开拓的赛道上分一杯羹。

但值得关注的是,移动AI作为一种高技术门槛的产业破局点,需要硬件、软件、算法业态协力配合,临时进场的小米真的已经凑满了这些条件吗?

更重要的是,AI时代才刚刚开始。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移动AI很可能在体验创新和人机交互上完成“雪崩式”进化。缺乏技术底气和移动生态结构的小米,却在尝试用自身并不熟悉的技术进行一场雪崩中的登山,结果很难预料。

不AI,会很痛:小米的战略压力来自何处?

小米选择在此时进场AI,可谓一种无奈中的必然。

过去几年,互联网手机行业的主要推助力来自商业模式创新+部件优化。比如网络营销、饥饿营销和设计感、摄像头、屏幕等部件的提升。

时至如今,这些发展方式已经濒临尽头。比如去年全行业风行全面屏,事实上这是一种标准的供应链技术。只要行业方案成熟,每一个品牌都会拥有全面屏,根本无法构成差异化,押注其中只能陷入无尽的成本纠缠和同质化竞争。从全面屏风潮中,或许已经可以看到手机产业对创新能力的渴望,以及部件创新能力已经枯竭的事实。

而摄影等关键体验,今天来看在缺乏AI带来的机器视觉算法加持下,也很难再有创新余地。

另一方面,在供应链成本不断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的前提下,互联网手机的利润正在做薄。加上对市场份额的期待,多重压力下小米等互联网品牌必须找到一条新的创新道路,至少要讲新的故事。而唯一的途径,可能就在AI当中。

目前来看,AI能够给手机带来对话式交互、机器主动服务能力、场景识别能力,以及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带来的拍摄和视频体验提升,比如物理世界识别、人脸识别、图像和视频创意应用等等。显而易见,其中每一项都隐藏着众多产品卖点。

不AI就没话讲,AI就有很多话讲,尴尬的情况让小米等手机厂商必须跑步进入AI。但问题是,AI作为一种高门槛技术,似乎不是说跑就能跑进去的。

想AI,有点难:技术律令正在锁死爆品思维

回想去年年底舆论对晓龙845的批评,就可以发现手机上的AI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晓龙845作为今年众多高端机必然搭载的芯片,也以AI能力作为宣传点,却没有办法自圆其说到底哪些技术和模块专为AI服务。当时就有媒体批评说,很可能是宣传时临时加入的AI话术,导致文不对题。

等到小米开始以AI作为宣传点的MIX2S信息放出,其中似乎都隐含着这样一个问题:厂商非常迫切地想进入AI,但又无法讲通核心技术能力是如何AI化的,最后AI只能变成一种草草了事的宣传话术。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AI拥有一整套技术逻辑支撑,每一项都非一日之功。缺乏长达数年的技术积累,恐怕很难拥有一套完整的移动AI架构。从荣耀V10、华为Mate10、苹果A11等产品中可以看出,手机AI面前至少有三道门槛:

1.终端计算和AI专项处理能力。荣耀V10等产品,搭载了麒麟970芯片,其中内置的神经元网络单元NPU,可以对卷积、循环等神经网络进行专项运算,让AI任务处理速度产生质的提升。同时NPU带来的终端计算模式,可以保证用户数据不会上传到云端,从而规避了安全风险。

假如手机产品缺乏AI芯片支持,依旧要跑AI任务,基本会出现耗电量巨大、运行缓慢、处理效果不佳等情况,或者只能弄一个话术包装过的“假AI能力”。

2.主动服务能力与场景识别能力。从荣耀magic开始,荣耀就在尝试进行人机结合的手机主动服务模式。通过机器多元收集用户信息,进行综合感知处理,来达到用户体验流畅度的迭代。到了荣耀V10,成熟的场景识别与主动服务能力更受好评。

其中要看到的是,这些技术解决方案需要经历大量的能力设计、算法创新和长时间的数据训练。荣耀甚至为此出了一款专门的“未来版手机”进行测试。对贸然进场的小米来说,这些过程是缺失的。然而用户体验却无法一蹴而就。

3.移动AI生态化能力。就目前资料来看,小米MIX2S将要主打的,恐怕仅仅是用算法优化过的摄像功能。而其他应用用户拿到的还会是传统版本。

这里隐含的问题,是用户不仅用手机来拍照。不能让各个应用AI起来,尝试新的交互模式和机器理解能力,用户得到的AI体验近乎还是白纸一张。基于麒麟970和HiAI架构,荣耀与华为的AI手机正在建设整个生态化的AI空间。很多我们耳熟能详,或者令人耳目一新的应用正在注入AI王国。比如电商的AR购物、直播中的替换背景和创意特效、基于神经网络的实时翻译技术等等,这些都是开放架构带来的AI生态能力。缺乏了这些基础,勉强称为AI手机的产品,用户的实际体验可能面临跳水。

种种迹象说明,由算力、数据、算法、开放架构等元素构成的AI技术律令,正在形成一套难以快速复制,无法跑步进场的底层逻辑。喜欢依靠爆品思维,进行“赶风口”式微创新的小米,恐怕将会遇到一堵非常尴尬的技术高墙。

再不AI,就晚了:半年空窗期可能发生的连锁雪崩

但市场局势下,小米等手机又无法不AI。毕竟已经拉开的距离必须积极填补,否则会面临更加危险的产业离心力。接下来半年到一年时间中,已经被荣耀、华为、苹果等领头羊拉开的AI空窗期里,很可能发生令追赶者更加尴尬的境况。

比如说:

1.用户开始适应AI应用。拍照识别、AI视频、情景智能等应用,体验改变是非常大的。更多的娱乐、电商、视频、社交应用开始加入AI能力,基于AI来研发玩法之后,年轻用户很可能会以之为流行,从而不再为不够AI的产品买单。

2.AI驱动的摄影能力发生重大迭代。AI带来的物体识别、智能分析、结构光处理、空间关系模拟等整体提升,正在让原本走到瓶颈的手机摄影重新来到起跑点。显然荣耀正在这个领域继续快速奔跑,半年之后,很可能手机摄影的真正迭代会悄然降临。

3.对话式AI能力走进手机。目前火爆的智能音箱以及智能家居产品,所依靠的都是对话式AI能力带来的交互变革。而在终端计算越来越强大,深度学习兼容性开始向手机打通之后,完整、高解决度的对话式AI能力很可能在手机中成真。那么以手机为开关,用自然语言驱动物联网设备的可能性将会到来。

这三个大概率事件,其中任何一个在荣耀的AI技术空窗期中被触发,用户奇点都将到来。小米等互联网手机品牌的追赶将变得更加艰难而危险,甚至整个移动AI应用研发将以荣耀和华为的开放框架为标准,后发力的厂商将难以找到与AI开发者们的结合方式。

缺少芯片和底层技术支持的小米们,将如何面临一场雪崩中的攀岩,或许是个耐人思考的问题。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3-08
从风口引领者变成AI跟随者:小米在雪崩时代的技术攀爬
原标题:从风口引领者变成AI跟随者:小米在雪崩时代的技术攀爬移动人工智能,是我们在2017年聊过最多的话题之一。有意思的是,时间来到2018,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和相关厂商正在加注人工智能。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