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辉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用康波周期来形容当下行业以及自我正在遭遇到的这样一场低谷期。对于华为来讲,同样是如此的。看了华为的发布会,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更多地感受到的是热血满满,而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华为所发布的新品上。当华为越挫越勇,当华为再度反弹,我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华为正在穿越周期。
的确,华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周期,在这样一个周期里,寒流频频,挑战不断。然而,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华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坚韧,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坚韧,华为正在穿越周期,抵达新的彼岸。对于华为来讲,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
芯片的断供,消费的萎缩,红利的出清……一系列的挑战,犹如一把又一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华为头顶。在如此严峻的挑战下,如果缺少足够的战略定力,如果缺少十足的信心以及壮士扼腕的勇气,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挺过来的。然而,正是在这样严峻的情势之下,我们看到的是,华为一次又一次挺了过来,并且在挺过来之后,还带给了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惊艳。
或许,这正是华为真正可怕的地方。对于华为的新款手机,对于华为的「捅破天」的技术,我们不想做过多地赘述,因为这些信息,我们完全可以从其他地方获得,我们想要谈论的是,是什么让华为穿越周期?是什么让华为越挫越勇?是什么让华为一次又一次地带给我们惊喜?这些并不仅仅对于时下的企业有用,对于正在处于大周期里的我们每一个人来讲,同样是有益的。
理性,但不激进
越是在情势严峻的时刻,越是要有冷静的思考和十足的理性。这一点,在华为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都知道,当华为被美国制裁之后,任正非不止一次地向外界传递,「美国是老师」,「美国技术先进」的信息,能够在这样一个时刻保持如此冷静和理性的思维,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正是源于这样一种理性,华为才不会做出激进的举动,才可以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待和处理来自美国方面的压力。得益于这样一种理性,华为开始选择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并且找到了一条与危机并存的发展道路,走出了阴霾。试想一下,如果华为不是基于理性的思考,一味地硬刚,非但无法解决自身面临的危机,甚至还将会自身的发展带入到全新的发展困境之中。
华为的这样一种理性,并不仅仅只是局限在处理对外的事情上,对于自身的发展,它同样在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前段时间,任正非的「寒冬论」引发了热议,甚至还一度引发了股市的波动。事实上,有关经济寒冬的论断,任正非并不是第一个,早在他之前,已经有很多的商界大佬,对此有过预判。
华为能够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直面寒冬,并且有把寒气传递到每一个人的勇气,同样源自于自身的理性与客观。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理性与客观,华为在进行涉及到自身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的时候,才会更加从实际出发,而不是在非理性的情况下做出。很显然,这样一种理性,才是保证华为的战略决策不至于变形的关键所在。
克制,但不盲从
无论是在TO B领域,还是在TO C领域,我们都可以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华为的克制。这种克制,表现在它真正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而非仅仅只是简单地外界做什么,华为就做什么,一味地随波逐流。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华为在造车上的立场上看出一些端倪。
不可否认的是,当下的造车市场,的确是有着很大的红利的。从某种深度上来讲,现在的造车市场,同以往的手机市场,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手机制造厂商开始投身到造车的领域里。然而,当造车市场正在被越来越多地追捧的时候,华为却表现出来了极大的克制。
真正导致这样一种「克制」的关键在于,华为真正明白自身应当做什么,真正明白自己是什么。正是源于这样一种「克制」,我们才看到的是,华为并未投身到造车的领域里,做一个「造车者」,而是将自身定位成为一个帮助更多的人造好车的「服务者」的角色。
很显然,华为在造车方面的立场和态度,为我们展现出来的是,它的克制。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造车市场,的确是有着很多的红利的,无论是在资本市场上,还是在用户市场上,几乎都是如此。
然而,我们同样要看到的是,投身到造车领域的玩家们很多,但是,真正为这些玩家做服务的很少,真正能够掌握核心技术的玩家更少。而这些,才是决定造车的关键所在。如何弥补造车玩家们的这一缺陷,成为决定未来的造车市场如何发展,发展得怎么样的关键。正是源于这样一种判断,华为才一直都在用造车服务者的角色来定义自己,来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新模式。
除了在造车领域之外,华为在产业互联网上,同样也保持着一份克制。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产业互联网,是一片蓝海,无论是头部的巨头,还是新入局的玩家,几乎都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产业互联网的身上。尽管如此,很多的产业互联网玩家并未真正抓住产业互联网的精髓,而仅仅只是将产业互联网看成是一个维持自身市场地位的手段,最终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入到了消费互联网的怪圈之中。
在这一点上,华为同样表现出来了完全不一样的一面。从一开始,华为就在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新型基础设施」的定位上,无论是下煤矿,还是进钢厂,我们都可以看出,华为从一开始就走到了产业互联网的第一线,并不盲从于外界的大潮流。
后来,随着人们对于产业互联网认识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意识到下煤矿、进钢厂、去插秧,这些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最真实的样子。以阿里、腾讯、京东、拼多多为代表的互联网玩家,越来越多地开始走到了华为的这样一条道路上来,而这,正是产业互联网最真实的样子。可见,如果华为缺少了克制,一味地盲从,那么,它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抓住产业互联网的精髓和原始奥义的。
自信,但不自大
看了华为的新品发布会,我对于余承东的「超越Mate的只有Mate」这句话,记忆犹新。透过这句话,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来自华为的满满的自信。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溢出屏幕的自信,华为才可以从容应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穿越一次又一次的周期。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华为的这样一种自信,并不是盲目地自大,而是有着十足的底气的。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任正非的「小学生」的表述上看出一丝端倪。然而,虽然是「小学生」,但是,华为又不甘心挨打,又有反击的勇气。这其实就是华为的自信的直接体现。正是有了这样一种自信,华为才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化解危机,华为在面对比自己强大很多的对手时,才可以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华为的这样一种自信呢?
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华为对于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充满了信心。正是因为这样一种信心,华为才可以不断地应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不断地从一个高峰走向另一个高峰。
事实上,在穿越周期的过程当中,信心的确是比黄金更重要的。因为只有有了信心,我们才能真正守住自身的核心业务,才能不断地打磨服务,才能不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真正让自身即使在严峻的凛冬下,依然有过冬的口粮。
同样地,只有有了自信,华为才可以在纷繁复杂的市场情势之下,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找到自身真正应当去做的事情。只有有了自信,华为才可以成为打不死的小强,一次又一次地化解来自各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
结语
透过华为的新品发布会,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感受到华为又回来了。同样地,我们还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的是,华为,正在穿越周期。深度分析华为穿越周期的种种境遇,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理性、克制和自信,正在成为它的原动力。有了这些原动力的支撑,华为穿越周期,或许并不是什么难事,毕竟在现在这样的情势之下,考验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完—
作者:孟永辉,知名行业研究专家,资深撰稿人,专栏作者,战略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提供深度思考与行业观察信息。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