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辉
继连续冲击IPO未果之后,小电再度传出了裁员2000人的消息。曾经风靡一时的共享充电宝,再一次走在了崩溃的边缘。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共享充电宝就备受争议。即使是在被资本追捧的年代里,依然有人表达过对于共享充电宝的质疑。比如,「国民老公」王思聪就曾经说过,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就吃翔。当前,共享充电宝行业正在遭遇的这场寒冬,似乎正在印证着王思聪对于它的看法。
尽管我们可以找出上百种理由来说明共享充电宝的创新,但是,它依然无法逃脱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特别是诞生于共享经济风靡的大背景下的现实。当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诸多共享经济的概念业已被证明是一个伪命题的当下,共享充电宝能够走到今天,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容易。然而,能够坚持到今天,并不代表它可以坚持到明天,当资本和流量的红利不再,共享充电宝的明天依然是不容乐观的。
作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头部企业,小电正在遭遇的窘境,无疑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真实写照。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小电不做出改变,那么,它的未来无疑是不可预知的,更为严峻的情况是,我们很难保证共享充电宝不会像共享单车那样,成为城市的另外一种堆积成山的「垃圾」。
共享充电宝何以至此?
不得不说的是,共享充电宝的确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的充电难的问题,甚至在某一个时期内,曾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同其他类型的互联网模式一样,仅仅只是以烧钱补贴来建立规模优势,进而对用户进行疯狂地收割,或许,同样注定了这样一种商业模式无法走得长远。
共享充电宝是典型的互联网模式。所谓的典型的互联网模式,其实就是以收割资本和流量的红利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在资本充沛的年代里,共享充电宝玩家们通过不断地融资,不断地扩大规模来收割资本的红利。等到借助资本的力量建筑起来了庞大的规模优势之后,它们再借助强大的规模优势和生态壁垒来收割流量红利。
很显然,这样一种类型的互联网模式,仅仅只是在资本和流量都丰沛的大背景下有生长的土壤,一旦资本和流量的红利不再,一切都将从头开始。对于共享充电宝何以至此?或许,最为确切的解释是其将互联网模式发挥到了极致,但却没有跳出互联网模式的牵绊,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这是几乎所有的共享经济模式都会犯下的问题。玩家们口中所谓的「共享」,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已,他们并不了解真正共享的涵义,说到底,他们仅仅只是把「共享」当成了互联网的代名词。表面上,他们说在做共享经济,实质上,他们依然在做互联网。
然而,纵然是在做互联网,共享经济的玩家们依然需要知道的是,他们真正要做的是要为用户提供足够多的便利,真正做到用户第一,才能让用户心甘情愿地买单。如果他们仅仅只是把用户看成是可以反复收割的流量,那么,等到他们收割的程度超过了用户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时候,用户就会选择用脚投票。
如今,以共享充电宝为代表的共享经济玩家们正在遭遇到的,正是这样一种状态。严格来讲,现在的充电宝已经不再是一个可以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工具,而是变成了互联网平台收割流量的工具,并且收割的程度正在超过用户的限度。
当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再加上资本和流量红利的消逝不再,有关小电的上市之路遇阻,有关小电的裁员,便成为一种无可避免的现实。当小电没「电」了,我们或许需要反思的是共享经济本身,甚至还需要更多地去反思互联网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真正适合共享经济的未来发展之道。
共享充电宝的未来在哪?
当我们看到小电面临今天的窘境,或许更多地想象到的是,当初的摩拜单车投身到美团的怀抱是多么地明智。然而,现在或许很难再能够找到一个像美团这样的一个「接盘侠」。因此,我们或许需要更多地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和探索共享充电宝的未来发展之道。
共享充电宝应当回归「共享」的本质。笔者始终认为,以共享充电宝为主导的共享经济模式,之所以会走到今天这样的困境之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仅仅只是以共享经济为噱头,并未真正从事共享经济的买卖,才是导致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所在。
何为「共享」?我所理解的共享,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共享」更多地是出于公益的性质,正如我们现在在每一座城市都可以看到的公共自行车一样,它应当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存在,并且它是一个偏公益性质的存在,而不是一个以盈利为终极追求的存在。只有真正让「共享」回归公益的性质,它才能跳出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怪圈,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新模式。
第二,「共享」更多地是处于闲置资源的再利用与最大化应用。比如,我们所看到的顺风车,共享民宿等。它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服务形式,而不是一种平台对个人的服务形式。在这个过程当中,平台仅仅只是扮演的是信息的发布的功能和角色,而不是服务的提供方。当个人对个人的方式,取代平台对个人的方式,成为共享经济的主导,共享经济才算是真正回归到了它的本质。
对于像小电这样的共享充电宝玩家来讲,或许,更多地要扮演的是公益以及平台的角色,告别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情况。通过真正让共享充电宝回到到「共享」本质,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发展模式。
共享充电宝应当找到新的商业模式。正如上文所讲的那样,我们所看到的共享充电宝的玩家,其实就是互联网玩家,只不过互联网玩家以共享经济的概念来吸引用户和资本而已。因此,如果我们来寻找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的话,说到底,它依然还是互联网式的商业模式。
当资本和流量的红利不再,共享充电宝再去利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来延续自身的发展,势必会陷入到困境之中,这是共享充电宝之所以会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欲要破解共享充电宝的困境和难题,必然需要跳出互联网式的商业模式。
笔者认为,共享充电宝应当成为未来,特别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个数据入口的角色。通过共享充电宝,我们更多地是获得用户相关的数据,并且用这些数据来进行新的变现。当然,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关注的是数据的安全,特别是个人隐私数据的安全,避免大数据杀熟。真正让共享充电宝在获取数据之后,能够将这些数据更好地服务用户,而不是更好地收割用户。
因此,共享充电宝的玩家们在获得了用户的数据之后,应当更多地将这些数据资源转变成为能够辅助相关产业的数据,然后,让相关产业借助这些数据来实现自身产业的升级换代,最后,再去用业已升级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服务用户。我想,这才是共享充电宝真正跳出互联网式的商业模式的关键所在。
共享充电宝应当成为巨头们回归实体的「接口」。当下,一场数实融合的新发展浪潮正在上演。越来越多的玩家,特别是互联网玩家,开始寻找自身回归实体,服务实体的正确方式和方法,放弃互联网时代的以收割用户和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对于共享充电宝来讲,或许更多地需要步共享单车的后尘,通过成为头部巨头的一份子来找到的新的发展可能性。
可能有人会说,摩拜单车在投身到美团的怀抱之后,并未见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甚至还成为拖累美团的「拖油瓶」。如果将投身到巨头的怀抱,看成是共享充电宝的未来的话,未免有些太过简单和武断了。对此,笔者并不认同。我认为,摩拜单车之所以没有给美团带来改变,很大程度上在于摩拜单车还是在延续以往的发展模式,摩拜单车仅仅只是投身到了美团的怀抱,但它的内在的商业逻辑并未改变。这才是导致摩拜单车会成为美团的「拖油瓶」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们要通过改变共享充电宝的内在的商业逻辑来寻找巨头们回归实体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和逻辑来承担起头部互联网企业实现数实融合的「接口」的角色,而不应该仅仅只是将互联网巨头们看成是一个避风港,依然还延续以往的发展模式,而并未真正跳出原有的发展困境。笔者认为,共享充电宝应当成为一个数字经济时代,特别是物联网时代的数据接口的角色。然而,这需要一个前提,即共享充电宝放弃现有的以收割用户和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真正回归公益与资源共享的本质。
结语
小电的大规模裁员,再一次将人们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身上。在我看来,共享充电宝之所以会走到今天,或许从它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这样一种宿命。对于共享充电宝行业来讲,真正回归共享经济的本质,真正告别互联网式的商业模式,并且找到它们在数实融合的新时代的新定位,才是属于它的新未来。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每日一文,长期专注行业研究,提供深度思考与硬核干货。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