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辉
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仅仅只是将科技看成是一种获取流量的方式和手段,而不去思考如何改造金融行业,所谓的金融科技或许与互联网金融并无二致。当金融科技的发展站在新的十字路口,特别是当金融科技的头部玩家的发展遭遇困境。我们需要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并思考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之道,只有这样,金融科技的发展才能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笔者始终认为,所谓的金融科技理应是金融科技化过程当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等到金融与科技完全融合之后,金融科技必然会被新物种所取代。随着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为代表的头部玩家陷入沉寂,或许,正是我们思考金融未来进化的正确时刻。以此为开端,金融行业的发展才能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事实上,金融与科技融合的过程,是一个金融数字化与科技数字化相向而行的过程。当金融数字化与科技数字化完成之后,金融与科技之间的壁垒将会被消除,一个以数字科技为代表的新世代正在来临。在这个阶段,带有较为浓厚金融色彩的金融科技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以数字科技为代表的新时代的来临。
金融科技,一个必然的过去式
当金融科技的概念被提出之后,我们看到的是诸多玩家的趋之若鹜。无论是以阿里、腾讯、京东为代表的头部玩家,还是以玖富为代表的互联网玩家,几乎都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金融科技身上。金融科技,同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概念变成了一个备受追捧的概念。
尽管金融科技的发展很快,并且新旧玩家都对它青睐有加,但是,从金融科技的概念诞生的第一天开始,似乎就注定了它必然是一个会被替代的概念。深入分析金融科技,我们就会发现,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金融科技的本质依然是流量。从表面上来看,金融科技的重心从C端转移到了B端,玩家们不再对C端用户进行收割,实质上,如果深入分析金融科技的内在逻辑,我们就会发现,虽然金融科技将目标对象转移到了B端,但是,他们依然在用一种流量收割的手段来看待金融科技,而不是将金融科技看成是一种流量之外的存在。
当流量见顶依然成为必然,纵然是将改造对象从C端转移到B端,流量红利行将结束的趋势已然是无法避免的。所以,虽然在资本和巨头的追捧之下,金融科技在很短时间内便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流量时代即将过去的时候,金融科技或许依然逃不脱被淘汰的命运。
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金融科技玩家,却始终没有找到金融进化的正确姿势的根本原因。当金融科技玩家们的眼中仅仅只有流量,他们会选择一种更加倾向于营销的方式,而不是更加倾向于改造行业的方式。很显然,这非但与行业的大方向相背离,同样是当下行业的背景不符。在这种情况下,金融科技,必然会是一个过去式。
金融科技诞生于新技术并不成熟的阶段。回顾金融科技诞生的背景,我们就会发现,它诞生于互联网时代落幕,新技术时代方兴未艾的阶段。尽管互联网时代的落幕已然成为定局,但是,未来互联网的定位是什么,新技术发展如何,落地如何,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换句话说,新技术并未真正成熟。当新技术并未真正成熟,我们盲目地将新技术与金融行业结合,并且用新技术的手段来解决金融行业的困境和难题,必然会遭遇诸多未知的挑战。
后来,金融科技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很多主打大数据技术的玩家都遭遇到了数据爬虫获取数据的问题,可见,当新技术并未真正成熟,特别是当有关新技术的落地和应用并不明朗的时候,一味地将新技术与金融行业结合,进而来进行金融科技的落地,所谓的金融科技必然会陷入死胡同。
随着新技术的成熟,特别是随着人们对于新技术认识的成熟和完善,金融科技必然会再度进化,并且将会真正演变成为全新的物种和形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所认识的金融科技在很大程度上在为它的未来进化蓄势。随着新技术的成熟,特别是随着它与金融行业结合的逐渐深度和完善,新的形态必然会出现,并且随着这种新形态的发展和进化,它们也会蜕变,从而衍生出来新的存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数字科技,其实就是金融科技在新技术时代下继续进化的直接体现。
金融科技并未真正改变金融行业的形态。互联网金融之所以会遭遇如此多的诟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并未真正改变金融行业的形态,仅仅只是对金融行业的固定流程和环节进行重整和再造。所以,尽管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在称谓上有所不同,但是,从本质上来看,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一样的。
如果金融科技仅仅只是一个概念,没有给金融行业带来根本性的影响,那么,金融科技的发展会被那些改变了金融行业,特别是改变了金融行业内在元素的东西所取代。当新技术逐渐成熟,特别是当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影响开始变得深度和全面,传统金融行业的元素开始被深刻改变。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法定数字货币的出现,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客服的出现,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智能风控模型的出现,都在向我们展示金融行业本身正在发生了深刻而又全面的变化。
需要明确的是,这些都是金融科技所无法达成和实现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金融科技其实与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一样是以一种被改造者的角色出现的。当金融科技被改造,特别是当金融行业的内在元素和流程被改造,它的形态必然会发生全面而又彻底的改变。基于这种逻辑,金融科技依然会被新的物种所取代。
金融科技现在遭遇的窘境似乎早已注定。对于流量的依赖,新技术的稚嫩,金融形态的尚未改变都决定了金融科技必然是一个过去式。这是金融科技必然面临困难的根本原因。站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对金融科技进行深刻反思显得尤为重要。由此,我们才能开启金融科技的未来新进化。
洗牌之后,金融科技向何处去?
当蚂蚁金服、京东数科的上市搁浅,一场有关金融科技的大反思开始上演。人们开始思考金融科技究竟错在了哪?金融科技的未来在什么地方?谁才是金融科技的接棒者?或许,时间会给人们以答案,经历了这样的迷茫之后,我们才能真正明白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方向。
方向一:金融行业的本质嬗变。虽然经历了互联网金融时代和金融科技时代的洗礼之后,金融行业的本质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无论是它的构成元素,还是它的功能属性几乎都是如此。正是因为如此,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才会如同过眼云烟一般,转瞬即逝。
经历了金融科技的洗牌之后,人们对于金融的未来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在这个背景下,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开始变得明晰和确定。对于金融科技来讲,只有真正改变金融行业的本质,特别是改变金融行业的构成元素,金融行业的功能属性,金融行业才能真正有所突破。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数字货币的出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金融行业的落地和应用,从本质上来看,其实都是为了达成金融行业的本质嬗变。所以,如果我们寻找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之道的话,以内在元素、功能属性为代表的诸多金融行业本质属性的改变,无疑是一个重要方向。
方向二:金融与科技的双向融合。金融科技时代的底层逻辑与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即仅仅只是将金融与互联网或者新技术简单相加。尽管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来金融行业效率的提升,但是,并不能真正给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我们就会发现,金融与科技两种元素之间仅仅只是简单相加,而没有实现真正融合,才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当金融科技的发展进入到新阶段,特别是当金融与科技都开始发生深刻改变的前提下,金融与科技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元素开始有了融合的可能性。
笔者认为,在现在这样一个阶段,金融数字化与科技数字化将会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在数字化的汇流之处,我们将会看到金融与科技两种物种有了深度融合的可能性。以此为开端,金融与科技两种元素将会开始双向融合,并真正将行业的发展带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
方向三:金融功能和属性的再度拓展。一直以来,金融行业的功能和属性都是投资和理财,这一点即使是到了金融科技时代都没有任何改变。金融行业的功能和属性的短板,让其在需求业已发生了深度改变的大背景下,略显蹩脚。
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通过改变和拓展自身的功能和属性,寻找金融行业的新发展方向,成为每一个玩家都必然要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未来的金融行业的功能和属性将会拓展到社交、制造、健康等诸多领域里。只有真正将金融行业的功能和属性拓展到这些场景当中,金融行业才能真正再度发挥“毛细血管”的作用,真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良性发展。
因此,如果我们寻找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方向的话,拓展金融行业的功能和属性,特别是将金融行业的功能和属性拓展到与人们密切相关的诸多环节当中,才是保证金融行业的发展可以继续获得突破的关键所在。只有真正实现了这样一种发展之后,金融行业的发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结语
金融科技的本质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过去式,必然会被新物种所取代。这是金融科技玩家之所以会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在这个时候,思考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方向,或许是摆在金融科技玩家面前的重要课题。以此为起点,金融科技的发展才能告别传统意义上的模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