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辉
在产业互联网的大潮下,金融行业的进化开始呈现出新动向。数字科技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经历了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洗礼,人们对于金融行业的进化有了一个更加深刻且全面的认识。全面而又彻底的去金融化,抑或是全面而又彻底的数字化,才是未来金融行业进化的主要方向。
其实,金融行业的再进化转向数字化是有其天然优势的。从本质上来看,金融本身就是数字,而且是与各行各业深度联系的数据。当我们还在为数据的不真实而苦恼的时候,以金融的方式和手段来获取有价值的数据则成了一件非常简单且有效的事情。这就是数字科技会取代金融科技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发展新动向的根本原因所在。
当新基建的概念提出之后,数字科技是金融再进化的未来方向变得愈加明确。因为伴随着新基建而来的,其实是新技术对以金融行业为代表的诸多传统行业更加深度和全面的变革。相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去中间化,新技术则可以更加深度、更加多元地对金融行业进行彻底的改造。从这个逻辑来看,数字科技要比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更加彻底。
然而,这并不代表数字科技是唯一的正确。在我看来,所谓的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数字科技仅仅只是金融进化过程当中必然会经历的阶段而已。站在金融进化的新节点上,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看待它们,才能对金融行业的进化有全面而又客观的认识。
金融进化的阶段性,决定了不同物种的出现
即使是对人人喊打的互联网金融,我们依然要采取客观理性的态度来看到。虽然几乎99%的互联网金融都被认为是不合规的,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否认这里面有1%的合规性平台的出现。同样地,我们在看待金融科技、数字科技的时候,更加需要采用同样的方式来看待。真正造成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进化的阶段性,而非其他。
技术进化的阶段性造成了金融进化的阶段性。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背后的内在驱动力,一条清晰的技术进化链条正在徐徐开启。不同技术的内在驱动造成了不同类型的金融进化产品的出现。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是内在的驱动力,互联网技术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深度融合,最终导致了互联网金融的出现。
当互联网技术无法真正解决金融行业本身的问题时,以跑路、爆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乱象开始出现。于是,人们开始寻找解决金融行业内在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始取代互联网技术成为驱动金融进化的源生动力,最终,金融科技开始出现,并且真正开始了真正以内在向外在的全新进化之路。我们看到的大数据风控、智能客服、区块链征信体系等诸多方面的金融新元素,基本上都是新技术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之后产生的。
随着人们对于新技术认识的逐渐深入和透彻,他们开始发现所有的这些新技术其实都是建构在庞大的数字化技术基础之上的。换句话说,数字化让人们找到了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的共性,于是,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始与金融行业产生深度融合,数字科技开始出现。
红利与风口的阶段性造成了金融进化的阶段性。人们总是会选择容易攻破的堡垒来获得发展新机会,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是这样。红利和风口最终决定了人们会选择不同的突破口来寻找破解行业发展困境的方式和方法。这是导致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出现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互联网时代,海量的C端流量红利无疑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风口,于是,我们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其实本质上依然是人们获取流量的工具而已,同其他类型的互联网产品并没有任何的区别。同样地,互联网金融具有其他互联网物种同样的痛点和难题,即他们仅仅只是通过去中间化的方式来提升行业的运行效率,一旦这种去中间化的方式不再奏效,互联网模式便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当C端流量红利见顶,新的红利和风口开始产生。相对于C端市场的红海,广阔的B端市场则是一片蓝海。于是,改造B端,赋能B端成为人们获得新的发展机会的全新领域。金融科技是在改造金融行业的风口下诞生的,数字科技则是在数字经济浪潮风靡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同阶段的风口和红利,最终造就了金融进化的阶段性。
商业模式的阶段性造成了金融进化的阶段性。在商业的社会里,商业模式同样是在不断进化的。在互联网时代,撮合和中介是主要的商业模式,它建构起来了互联网时代的大厦,并且造就了以BAT、TMD为代表的一大批以撮合和中介为主导的平台型公司的出现。互联网金融同样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当撮合和中介为代表的发展模式走入死胡同,人们开始通过新的商业模式来延续自身的发展。以产业互联网为例,它的主要盈利模式是以深度赋能的方式来实现的。所谓的深度赋能,其实就是要参与到行业的实际运作过程当中,通过改造行业内部的流程和环节来寻找发展的新技术,盈利的新角度。这是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新概念的出现的根本原因所在。
随着人们对于产业互联网认识的深入,特别是随着行业改造的逐步深入,新的商业模式开始逐渐成熟。对行业进行更加深度的改造,挖掘传统行业的新功能,进而来实现更多新的盈利模式,成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新方向。凭借着金融的“毛细血管”作用,我们可以挖掘它在数据上的新功能,从而通过赋能其他行业来寻找新的发展机会。这是数字科技出现的根本原因所在。
可见,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的出现其实是金融进化的不同阶段,它们都有自身存在的某种合理性。在特性的发展阶段,它们都是金融进化的“最优解”。因此,在看待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的问题上,我们不能仅仅只是一味地否定,而是要客观地来看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金融进化得出一个相对较为客观和全面的判断。
当新阶段开启,数字科技是金融进化的必然
数字科技其实是金融进化的新阶段,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字科技的出现其实是必然的,这是由金融进化的阶段性所决定的。认识到这种必然性,我们才能对金融进化的有一个较为清晰明确的认识。那么,为什么说数字科技是金融进化的必然呢?
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走到了融合的十字路口。新零售的兴起、工业互联网的出现,其实都在告诉我们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你死我活的争斗,开始转变成为握手言和的齐头并进。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将会是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主题。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则是为我们找到了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融合的方式和方法。借助数字化,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可以实现完美融合,并且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消费需求。数字科技其实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从本质上来看,数字科技是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融合的产物。
因此,数字科技是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融合的必然。当这个阶段来临,互联网行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行业。同样地,互联网行业的功能也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功能,金融行业的功能也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功能。金融进化必然要迎合这种趋势,才能在新阶段继续迸发出新的潜能。
金融行业供求两端走到了失衡的十字路口。人们对于金融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新需求,再去单纯地用传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供给新用户,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何挖掘金融行业的新功能和属性,找到它与用户新需求的契合点,成为金融行业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数字科技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我们看到数字科技呈现出来的都不是传统意义上以投资和理财为主打的传统功能,而是社交、管理、健康等相关的新功能。这是金融行业再度开启新的发展历程的关键所在。如果金融行业固守传统的功能和属性,那么,用户的需求必然无法得到满足,金融行业的效能同样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字科技的出现同样是打开了一个寻求金融行业供求两端平衡的方式和方法。对于金融行业来讲,它进化到数字科技阶段其实是在打开一个全新的发展新机会。如果金融行业仅仅只是按照传统的逻辑来运作,缺少了真正意义上的脱变,那么,它将会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无法将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最大,无法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新旧技术走到了交接的十字路口。其实,金融行业的每一次蜕变都是在新技术成熟的大背景下诞生的。当新技术逐渐成熟,它对于金融行业的改造已经不再仅仅只是局限在基于传统逻辑的优化和整体上,而是更多地开始聚焦在了新元素的孵化和成熟上。
譬如,金融科技时代的大数据风控、智能风控、人工智能客服等元素和流程,其实依然关注的是新技术对金融行业的传统流程和环节的梳理和改造上。风控、征信等传统金融的元素并未真正改变。当新技术不断成熟,它对于金融行业的改造已经不再仅仅只是局限在对原有流程和环节的改造上,而是开始更多地关注新元素的衍生和孵化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字科技的出现其实是新旧技术开始走到了交接的十字路口的主要标志,同样是新技术开始成熟的标志。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备,我们还将会看到更多新的元素在金融行业当中衍生出来,最终将会把金融行业真正彻底改图换面。
金融进化的阶段性,决定了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的出现。在每一个阶段,它们都是金融进化的最优解。当金融行业进化进入到新阶段,数字科技成为一种必然。真正认识到这种必然,我们才能告别所谓的跟风和追捧,真正精耕金融行业本身,在时间的浇灌下,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