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辉
何为产业互联网?或许,我们依然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在很多时候,产业互联网是相对于消费互联网而言的。产业互联网的核心关键词是“产业”,而消费互联网的核心关键词则是“消费”。所谓“产业”其实就是行业,所谓“消费”其实就是消费者。
回顾消费互联网时代,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个时代,主要改变的是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和消费习惯;对标到产业互联网时代,我们同样可以得出结论,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其实就是要改变行业的行为习惯。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相同点在于都是在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完成这种进程,只是如果我们仅仅只是用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来实践产业互联网,似乎有些过于简单化了。
其实,在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两个概念里的“互联网”都已经发生了深刻改变。在消费互联网的概念里,所谓的“互联网”其实是一个狭义的互联网概念,仅仅是指传统的互联网技术而已;而在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李,所谓的“互联网”则是一个广义的互联网概念,它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技术,而且还加入了更多新技术的成分。
这不仅是互联网本身的进化使然,同样是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使然。因为仅仅只是用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技术仅仅只是改变去中间化的问题,而无法真正改变产业本身的生产、供应等方面的问题。只有丰富“互联网”的概念,为“互联网”行业加入更多新的成分,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才不是消费互联网的延续,而是有了新的内涵。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才有可能跳出消费互联网的怪圈,真正进入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发展轨道。
产业互联网,一场反消费互联网的新开始
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目标用户的巨大差异,决定了我们不能用产业互联网之名行消费互联网之实。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我们需要找到属于产业互联网自身的发展逻辑和运行方式。当产业互联网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运行方式,它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反消费互联网的新开始。
产业互联网,对消费互联网的完善与修正,但绝非消费互联网。在流量红利见顶、资本退潮的大背景下,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互联网企业出现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消费互联网本身其实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弊端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消费互联网进行完善和修正,这就是产业互联网出现的根本缘起。
比如,消费互联网一味地搭建平台,却不去投身到行业的实际运行过程当中;比如,消费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仅仅只是撮合和中介,而缺少了更加多样化的盈利模式;比如,消费互联网的自我驱动力只要是以资本驱动为主,而缺少了更加底层的驱动力……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对消费互联网进行完善和修正,从而让互联网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改造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既有红利的基础上,而是停留在更深的层面。
于是,产业互联网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开始出现。然而,产业互联网绝不是消费互联网的延续,而是一种全新的存在。只有真正明白这一点,我们才能站在产业互联网的角度来思考思考产业互联网本身,而不是仅仅只是一味地套用消费互联网的模式来付诸产业互联网的实践。真正深入到行业的实际运作过程当中,真正去解决行业当中的痛点和难题,真正改变消费互联网时代以资本和流量为主导的运作模式,才是产业互联网真正应该发力的方向。
产业互联网,是一场新技术革命,绝非是互联网的延续。尽管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本身依然有“互联网”的影子存在,但是,产业互联网的真正驱动力更多地是基于新技术衍生而来的。从本质上来讲,产业互联网的背后是一场新技术革命,它不仅要颠覆传统行业,而且要颠覆互联网行业。
其实,产业与互联网两者之间是天然相斥的。行业的发展需要的是深度介入,而互联网则是要浮于表面,只做撮合。因此,虽然产业互联网的概念里有“互联网”元素,但是,产业互联网本身其实与互联网并没有太多联系。如果非要找到某种联系的话,或许就是产业互联网要承继一部分消费互联网时代的“遗产”,这些“遗产”更多地体现在数据的积累上。
产业互联网其实更像是一场新技术革命,而实际上它的背后其实就是一场新技术革命,一场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在这个时候,互联网更多地扮演的是被改造者的角色,因此,它绝不是互联网的延续,而是对互联网的颠覆。
产业互联网,是一场新供求关系的重建,绝非是供求关系的撮合。其实,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人类的供求关系并没有真正发生改变。真正给人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人,依然是传统意义上的行业。消费互联网只是把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不对称进行了梳理和改造,并未真正重建供求关系。
这就导致了人们在消费互联网的体制之下获得的产品依然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和服务,并未真正跳出传统的怪圈。而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则是在建造一种全新的供求关系,这种供求关系不仅可以改变传统行业的生产流程,而且可以改变用户的新需求。因此,从本质上来看,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其实是一场新供求关系的重建与再造。
从这个逻辑来看,产业互联网其实与消费互联网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如何再造与重塑供求关系,才是产业互联网真正发展的关键所在。于是,我们同样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所有无法再造供求关系的产业互联网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所有以撮合老式的供求关系为主导的发展都是在消费互联网的体制之下运作的。
因此,尽管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都有“互联网”字眼,但是,两者之间其实是有着很深的区别和联系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是一场反消费互联网的行动。只有厘清了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这种区别和联系,我们才能比较客观地看待产业互联网本身,从而找到真正一条属于它的发展道路。
产业互联网,一个非人人皆可参与的新风口
产业互联网本身的颠覆性以及它背后蕴藏着的巨大的发展潜能,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其中的发展新机会。一时间,产业互联网出现了类似于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场景。人人都想要通过加持产业互联网的概念获得第一桶金,但是,产业互联网并不是一个人人皆可参与的新风口。
产业互联网所需的新技术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研发和应用的。从表面上,产业互联网本身有“互联网”的色彩,但是,从本质上来看,产业互联网其实是需要新技术作为底层支撑的。而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又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出的,很多时候这些新技术主要是集中在一些头部的巨头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产业互联网并不是人人皆可参与的游戏。
当我们没有了新技术作为支撑的时候,其实所谓的产业互联网便失去了本身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互联网物种。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产业互联网便无法真正解决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问题,它的存在便不再有意义。因此,从新技术的角度来看,产业互联网并不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游戏,而是那些真正具备新技术的研发和落地能力的巨头才有机会享有的红利期。
产业互联网需要对全产业链的协同和打通的能力。其实,所谓的产业互联网需要的是对全产业链的协同与打通,而不仅仅只是一味地在某个环节作出改变。这就需要产业互联网的真正参与者需要对全产业链进行协同和打通,而不只是对某个流程和环节进行深度改变。
因此,只有在某个细分行业当中的头部企业才会有参与到产业互联网机会,那些中小型的玩家并不具备这种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产业互联网时代同样不会出现消费互联网时代那样人人皆可参与到场景,只能是那些具备全产业链的协同和打通能力的玩家才有参与的机会。
产业互联网需要重塑传统模式和关系的能力。正如上文所讲,产业互联网其实是一个重塑供求关系的存在。其实,产业互联网并不仅仅只是重塑供求关系这样简单,除了重塑供求关系之外,重塑传统意义上的商业模式同样是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一些中小型的玩家来讲,他们只能在既定的商业模式和供求关系之下寻求发展机会,因此,产业互联网显然不是他们可以参与的存在。真正可以参与到产业互联网浪潮里,并且可以享受到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红利的是那些可以真正重塑传统模式和传统关系能力的玩家。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讲,或许仅仅只有BATJ,还有TMD这样的企业才有能力参与到产业互联网的浪潮之中。
尽管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概念里都有“互联网”的字眼,但是,这并不代表产业互联网是消费互联网的延续。其实,产业互联网和互联网并没有太多的联系。产业互联网的这种特质决定了它不是消费互联网的延续,更不是消费互联网的替代品,而是一个全新的存在。虽然产业互联网的背后有很大的红利,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这种红利,只有那些真正可以将产业互联网带离消费互联网怪圈的人,才有机会享受到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红利。说到底,产业互联网其实是一场巨头们的“华山论剑”。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