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辉
新零售出现的真正原因在于传统零售的方式已经无法真正实现供求两端的供给平衡。电商红利的见顶、传统零售的困境正是这种状态最为直接的体现。用传统零售与电商之外的“第三条道路”来实现突破成为人们下一个阶段发展的重点。于是,我们看到了在新零售出现之后,便受到了新旧两种势力的不断追捧。追捧归追捧,所谓的新零售并不是一个乌托邦,我们只有真正落地,才能把新零售行业的发展带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其实当下的新零售正在面临的艰难抉择。如何将新零售落地,如何将新零售付诸实施成为考验各色玩家的关键所在。在这样一个阶段,简单地具备资金上的优势,简单地具备模式上的领先已经无法再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用新零售来启动自身的发展才是关键所在,用新零售来破解自身的问题才是关键,用新零售来满足用户的需求才是关键。用深水区来形容当下新零售正在经历的发展状态,或许是再恰当不过的事情了。
在深水区,真正决定我们未来走向的不再是资本和流量这些电商时代的要素,真正决定我们未来走向的必然是那些真正属于新零售时代的新要素。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才是让新零售跳出电商发展怪圈的关键,也是新零售之所以成为新零售的关键。缺少了这些新元素的支持,所谓的新零售仅仅只是一个虚假的概念,其实质与电商并不存在太多的区别和联系。
新阶段启幕,新零售需要新元素填充
从本质上来看,深水区之外的新零售行业的发展其实依然处于电商时代的末期,尚未真正摆脱电商时代的束缚。这是我们之所以看到新零售与电商相像,这是社交新零售、场景新零售等概念会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所在。说到底,这些现象其实正是在告诉我们,所谓的新零售依然在遵循着电商的发展逻辑,资本和流量依然是他们发展的命脉所在。真正让新零售挣脱电商发展束缚的关键在于要用新的元素来填充它,从而找到资本和流量之外的新动能。
新技术。早期,新零售的身上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的电商时代的影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新零售本身缺少新技术的支持。真正驱动新零售发展的依然是互联网技术本身,我们看到的线下实体店的互联网化,线下制造行业的互联网化其实就是互联网技术依然在主导新零售行业发展的具体体现。
既然新零售之所以是一种完全有别于电商的存在,那么,它的发展就必然要从底层技术上跳出互联网的依赖,找到新技术作为自身的驱动力。然而,新技术的萌芽、发展和成熟并不是一件简单地事情,凡事都需要一个过程,于是,当新技术青黄不接的时候,互联网技术理所当然地继续成为填充新零售的核心技术。尽管新零售有新概念的外衣,但是,如果它的内部技术依然是互联网的话,对于那些不甚了解新零售的人来讲可能会有效,对于那些真正明白新零售的人来讲,他们第一眼便会新零售只不过是一个吸引资本市场和流量的幌子而已。
说到底,新零售行业的发展依然需要用新技术作为填充。只有用新技术作为填充,新零售行业的发展才能真正内外统一,新零售才能真正与互联网物种区分开来。当新零售行业的发展从野蛮生长期进入到深度调整期,我们更加需要用新技术来进行填充,只有有了新技术的支撑,新零售才能有了坚实的骨架,这副坚实的骨架才能真正支撑起新零售的躯壳,新零售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表里如一的发展。
新产品。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电商行业困境的出现,产品或许是核心所在。电商时代提供的产品与传统时代提供的产品其实并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是把提供产品的方式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而已。在产品并未真正改变的同时,用户的需求其实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原本受欢迎的产品开始无法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用户痛点开始产生。这是新零售出现的根本原因所在。
所谓的新产品并不是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上产生的,而是需要去改造传统的生产方式才能真正产生新的产品。从设计环节开始,传统意义上的生产逻辑其实已经发生了深刻改变。这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设计逻辑已经不同。因为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设计是基于生产企业对市场的判断做出的,而新零售时代的产品设计则是基于大数据的研判和分析做出的。至于后面的生产和制造环节,其实新零售时代又有了更多本质上的区别。
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方式是以人为主体的,而新零售时代的生产方式则是以数据、AI为主体的。只有新零售时代有了新产品的支撑,它的发展才能摆脱电商时代仅仅只是一种全新的产品销售的模式,进入到一种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样地,只有新零售时代有了新产品作为填充,供求两端不对等的现象才能得到消弭,新零售才能真正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商。
新服务。同电商一样,所谓的新零售并不是仅仅只有商品买卖这么简单,伴随着商品买卖而来的其实是相关的配套和服务。当新零售有了新服务作为配套之后,它的发展才算是真正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当新零售行业的发展进入到深水区,我们同样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服务,才能真正把新零售行业的发展带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新零售配套的服务包括物流服务、金融服务、售后服务等诸多方面。
其实,这是一个物流、金融等新零售相关产业自我改造和提升的过程。当新零售有了这些业已发生改变的配套服务设施的支撑,它的发展才能改变所谓的概念,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当新的发展阶段开始启幕的时候,我们同样需要有新的服务作为填充,才能真正让新零售的发展由内而外地获得新的改变。
配套的服务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体验,如果新零售缺少了业已发生深刻改变的相关配套设施的支持,所谓的新零售同样仅仅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只有真正建构了一个全新的服务配套体系,所谓的新零售才能真正告别传统意义上的电商的束缚,真正把行业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当新零售行业的发展进入到深水区,它的发展已经从早期的以资本和流量为主要驱动力进入到以新元素为主要驱动力的时代。然而,新元素的成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新零售行业的发展或许还将会进入到一个阶段的沉睡期。
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新”:新零售破局之道
新零售之所以被称为新零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技术、产品和服务上的“新”。缺少了三大元素的“新”,所谓的新零售只不过是电商的另外一个代名词而已。反过来看,把握了技术、产品和服务上的“新”,所谓的新零售才能真正跳出电商的怪圈,真正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对于陷入沉寂期的新零售行业来讲,我们同样需要从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的角度着手,才能找到破局之道。
精耕新技术,专注做落地和应用。从当下人们对于以大数据、云计算、AI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的热衷程度来看,新技术成为新风口的趋势愈加明显。我们在寻找新零售破局之道的时候,同样需要从新技术着手,通过精耕新技术来获得发展机会。需要明确的是,精耕新技术并不仅仅只是一味地把新技术看成是一个概念,而是要把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结合起来,让新技术不再是一个实验室里的花朵。
这一点在区块链技术的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其实,区块链是一个可以给传统行业甚至是互联网行业的底层运作逻辑进行深度改变的新技术。但是,人们对于区块链的关注仅仅只是局限在了它的颠覆性上,恰恰忽略了什么才是让区块链技术具备颠覆性功能的真正原因。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的区块链玩家都在把概念和噱头看成是关键,忽略了技术的本质,最终让区块链沦为了概念。
新零售同样如此。我们总是在口头上说要用新技术来武装新零售,但是,所谓的武装仅仅只是局限在了口头上,并没有真正落地和应用。当深水区来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用新技术的切实落地来武装新零售,用新技术的切实落地去改变传统行业的痛点和难题。比如,我们可以用新技术消弭线上和线下的壁垒,我们可以用新技术解决传统行业的难题,我们可以用新技术建构一个完全有别于互联网的全新模式。只有这样,新零售才算是真正落地,才算是真正从理想照进了现实。
输出新产品,用新产品再度实现供求平衡。判断新零售的关键指标在于是不是真正输出了新产品,是不是真正满足了用户的新需求。说到底,新零售破局的关键还是在于新产品上。如果一个新零售玩家无法给输出新产品,意味着用户的需求依然是通过陈旧、老套的产品来满足的。即使是变换了再多的营销手法,加入了再度的新奇元素,等到用户对这些所谓的新玩法司空见惯之后,一切又将归于平常。
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新产品,才是让新零售之所以成为新零售的根本原因所在。缺少了新产品的支撑,所谓的新零售其实就是一个概念而已。我们现在看到了以阿里、京东和亚马逊为代表的新零售玩家们借助新的生产逻辑衍生而来的新产品,其实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在践行着新零售的本质奥义。对于有志于在新零售行业当中精耕的玩家们来讲,只有坚持新产品的这一根本定律,用新产品来寻求供求两端的再度平衡,才能保证新零售成为新零售本身。因此,如果我们寻找新零售的破局之道,从新产品入手绝对是一个不可被忽视的重要方面。
做好新服务,用新服务来优化用户体验。人们之所以会对电商产生厌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已经不再需要陈旧的服务。我们看到的传统的商品展示方式、传统的商品配送方式、传统的金融配套设施,其实都已经无法再度引起用户的注意。我们看到的各式各样的购物节,各式各样的营销手法,如果缺少了新服务的支撑,其实都是无法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智慧物流、智慧金融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出现和完善,其实都可以在新零售的身上找到注脚。但是,想要真正建构起一个与新零售相互配套的强大的生态体系,仅仅只是有智慧物流、智慧金融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深入到新零售的细枝末节,不断完善新零售相关的服务,才能为新零售行业的发展找到破局之道。如果我们想要在新零售的风口下,找到突破口的话,用新服务不断为新零售蓄水和赋能,绝对是一个不可被忽视的重要方面。
当资本和流量不再是决定新零售发展的唯一要素,我们需要为它的发展找到新元素作为填充,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当仁不让地成为建构新零售生态体统的关键要素。当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成为新要素,我们看到的是以数字经济为主要表现的全新时代的来临。从本质上来看,这是新零售发展的必然。因为只有真正建构起以数字经济为底层基础的大厦,新零售的概念才有了内部元素的支撑,它的发展才算是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