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中金公司发布《教育信息化助力校园教育,技术加速破局》报告,指出,软件及服务为教育信息化下一趋势,利好平台型互联网企业和头部软件厂商。
报告指出,随着教育信息化从1.0向2.0演变,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硬件基本配置完善,未来经费投入将更加侧重于教学相关软件和服务的建设。
据智研咨询,2015-2018年教育信息化的软件布局增速已经超过硬件,软件和服务2015-2018年CAGR分别达10.8%和19.9%,硬件CAGR为6.3%。
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切实落实国家关于生均公用经费可用于购买信息化资源和服务的政策,优化经费支出结构”,软件占比上升趋势有望长期延续。
长期来看,互联网平台企业基于已有的底层架构和平台能够为学校提供大数据和全流程管理服务,例如腾讯、阿里和华为;而在核心教育场景的信息化应用将由头部软件和将科技赋能教育的公司率先开发,例如科大讯飞。
报告指出,教育信息化1.0阶段,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在信息化领域投资主要集中在硬件,软件多以本地部署为主,导致与硬件捆绑性较重,主要痛点包括教育资源难以及时更新、重本地部署情况下安全性能较低等。
随着云计算技术进步,区域教育局以及学校都有产品替换的需求,通过教育信息化2.0产品重新打造智慧校园。一方面,云架构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资源快速迭代,技术得以复用,且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云平台可以支持大数据与高流量,且打破数据孤岛,助力信息的高效流动和协同。
“双减”政策鼓励教育回归校园场景,教育信息化项目将从“被动购买”到“主动布局”。因为“双减”政策的实施需要配合校园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而大数据和AI的深度应用能够实现教、学、管、考的效率大幅提升。
在这种情形下,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场景的落地进程有望加速,利好具备因材施教实力的AI技术龙头科大讯飞以及国内智适应教育技术领先厂商。
此外,报告还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阶段性变化、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测算以及对于需求场景和供给企业切入教育信息化的模式分析、归纳头部厂商的竞争壁垒在渠道、产品技术和盈利能力的体现、对于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展望和投资建议四个方面梳理了教育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和机遇。
在谈到头部厂商的竞争壁垒在渠道、产品技术和盈利能力上,中金公司表示,对比参与教育信息化的上市企业,科大讯飞在收入规模和收入增速来看都位列榜首。
销售渠道上,科大讯网络体系已遍及全国。科大讯飞采用开放化渠道合作的方法,至今已经发展在库渠道近万家、核心合作渠道近2000家。公司成立销售管理委员会以承担公司赛道营销业务。截至2020年末,委员会已建成营销大区23个,实现全国所有区县的直销+渠道网络覆盖。
2020年,讯飞销售委员会整体实现中标合同额92.54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合作渠道实现的合同额达到31亿元,两年内CAGR均超40%。部分营销大区已成为规模化的经营根据地,7个大区获得一亿元以上毛利,近两年斩获区域性订单的安徽、山东、河南等省份均有高密度渠道支撑。
而就产品技术来看,科大讯飞深度学习相关技术、人才资金壁垒高,具备龙头企业智适应场景研发实力。
报告称,国内深度学习在语音、图像等感知智能领域发展较为成熟,但在理解、推理等认知智能领域尚在发展初期。头部企业大力提升自身科研能力。
科大讯飞于2014年推出“讯飞超脑”计划,成立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旨在进一步推动认知智能领域研发,2020年在AI底层及教育赛道中投入超3000人。
得益于研发方面发力铸就的核心技术领先,科大讯飞自2008年上市之初,将语音技术应用于普通话口语测评,之后在智慧教育领域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B、C、G端全方位布局,先入和技术优势明显。
2010-2016年,讯飞将业务拓展到智能批改、个性化学习和教育云平台等细分领域,至2019年基本完成教育领域B端和C端整体布局,涵盖智能考试、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等多个应用场景,2019年末发力区域因材施教解决方案,其个性化教育在市场份额中处于领先地位。
截至2020年末,智慧教育产品已在全国31省级行政区应用,与全国3.8万余学校深度合作,覆盖过亿师生。此外,凭借电商平台,讯飞向C端逐步推广个性化学习手册和学习机产品。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