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2年来,以雷霆之势横扫地产中介行业的贝壳找房,疯狂扫货的节奏并没有被疫情打断。
4月7日,重庆到家了掌门人王凯在朋友圈发难,指责贝壳找房明目张胆高价挖人,“挖一个到家了的员工,奖励2000元-5000元”,并且扬言半年之内要灭掉到家了。
到家了目前店面规模1000+,人员规模超过1.2万,是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的房产中介龙头公司。
“如果你们半年之内就把我灭掉了,这个行业就真的没有梦想了,因为天下你们想灭谁就可以灭谁。今天你们可以灭掉到家了,明天你就可以灭掉全国的所有区域龙头,后天新经纪品牌和德佑被利用完了也会被你灭掉。你是想做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岳不群吗?”王凯在朋友圈公开质疑。
这一幕,像极了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时的剧情。秦国以霸术统一天下,虽然成功,然不过二世而亡,且留下暴秦之名。贝壳及其母体链家,作为最大的房产中介,携资本之势、技术之力,攻城略地、搅动风云。虽然弱肉强食是自然法则,但是作为龙头公司如此赤裸裸地扬言半年灭掉同行,这样的霸术,注定了它无法获得行业尊敬——哪怕最终赢得了天下,也无法赢得人心。
王凯的抗议并非偶然。2019年以来,金华、绍兴、南昌等多地出现房产中介抵制贝壳的“反壳联盟”。这些中小城市的房产经纪机构影响力不如王凯,在媒体上甚至没有发出什么声音,但作为中小城市最活跃的经济细胞,它们的处境值得关注。
以金华为例,涵盖了当地种类齐全的上百家中小微经纪公司,共同签署了《反壳联盟条约》,理由是贝壳系公司“不正当竞争、垄断行业,破坏行业生态”。当一个城市的同行都反对时,也是贝壳应该反思的时候。
贝壳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除了母体链家的强大资源和能力,它还是互联网改造房地产最有想象力的平台之一。然而,它也一直处于争议漩涡,涉嫌垄断的质疑从未平息。
贝壳把自己定义为互联网平台,不少人也把它理解成“房产版淘宝”。但和淘宝等互联网平台不同的是,它不仅提供平台,它本身还是做买卖的商家;它既制定平台规则,同时还下场比赛;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这就是贝壳被质疑垄断的原因。
“中国太大,没有谁可以一统江湖,相融共生才是大家的发展之路,你一统江湖全行业不同意,开发商不会同意,客户不会同意,政府也不会同意。”王凯在朋友圈说。
看上去,似乎这只是同行之间的口水战,与普通人无关。但是,不要忘了,一旦垄断形成,真正买单的将是消费者。
伪生态,真霸道
不久前,“微信之父”张小龙对正在测试中的视频号谈了一些看法,大意是要有一定的规则,但不要干涉太多,提供合适的土壤、空气,让花草树木自由生长,最后形成一个生态。
每一个真正成功的平台,都对应着某一种生态。淘宝有淘宝的生态,微信有微信的生态,头条有头条的生态,尽管生态各不相同,但是相同的是开放性、共生性、多样性。
贝壳自称房地互联网平台,但是如果从生态的角度上看,它的开放性、共生性、多样性存疑。
在王凯朋友圈抗议之后,更多的经纪业者加入了公开反抗贝壳的行列。一位加入贝壳的品牌商在微博上写道:“作为最早一批加入贝壳平台的品牌之一,一年多过去了,现在的我是怎么样的呢?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活,活不起,死,死不起!”
他在微博上列举了贝壳的七宗罪,第一宗罪就是架空品牌:
“如今的品牌主们,CA管赋能,直管店东,品质管规则,直管经纪人……贝壳的本质就是越过品牌直管经纪人了!这是一个蚕食洗脑的过程,你被当青蛙煮了,各位品牌主!过一年,不,就半年,你看你除了能管自己还能管谁?”
架空品牌、失去团队,与此同时还交出了商业机密——房源和客户,如果可以从贝壳得到更多资源扶植,那么这些小品牌主也许还能忍。但贝壳有自己直营的链家和做加盟的德佑,平台上的优质资源给谁,真的能像贝壳自己说的一碗水端平吗?
中房经联主席、景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胡景晖指出,贝壳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在具体操作中,它把盘源优先给自己的亲儿子——链家直营和德佑加盟来成交。因为在内部ACN系统里,如果让贝壳、链家和德佑之外的中介来成交,大头儿就要给人家,只能抽8个点的平台费。
“对于经营不太好的店面,CA劝其加入它的干儿子D佑!意不意外?说句实话,我一点都不能理解,贝壳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立场、什么样的态度来说出这样的话!”上述品牌商说。
也许你会说不爽你就走呀,但是已经交出了客户和团队,你怎么走呢?这就是品牌主所说的“活不起、死不起”。
也许,这并不是贝壳的本意。但是左手做贝壳,右手又是中介巨头链家和德佑,这种格局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贝壳所谓的生态只可能有一种,那就是它本身,生态多样性的可能性很小。
大多数互联网平台的生态是培育出来的,而贝壳的生态是被规定出来的,这样的生态注定只能是伪生态。
然而,很多品牌商都是被贝壳说辞中的平台和互联网吸引,意识到不可抗拒的互联网潮流,幻想着大流量与大品牌的加持,但是加入贝壳,才发现真相残酷。
贝壳的伪生态,另一面则是真霸道。
胡景晖透露,贝壳不让品牌商去承接利润比较高的新盘。这样霸道的规定,让中小品牌丧失了发展的自主性。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答“为什么全国各地的中介联盟协会都在反对贝壳找房,甚至是抵制?”其中一位从链家出来的青岛中介创业者,描述了贝壳付费充值业务的经历。
在加入贝壳半年之后,销售人员向他提出有付费充值业务,让他尝试,他拒绝了。系统赠送的800余珍珠币消耗殆尽后,他的店铺获得60多点击量却无一通电话。不久,贝壳以合同到期为由暂停了后台使用,续签合同时发现需要充值5000珍珠币合计5000元人民币。续约后的两个月,贝壳对在线的每套房源收取每天0.5珍珠的使用费,此前从未告有人知此费用,且签约之前免费。
最后,彻底激怒让这位老链家的是,贝壳销售要求他一周消耗500珍珠币支持链家变革,他再次拒绝之后,贝壳把他在李沧的房子全部下架。
我为鱼肉人为刀俎,这位创业者愤怒地写道:“15元人民币获得一次点击的贝壳,其他端口15元能获得一个来访电话,你何德何能收费如此昂贵。你产品好不用你要挟我我恐怕都得低三下四来找你购买,产品不好绑架我我就是破罐子破摔也不与你苟合。”
还有品牌主吐槽,贝壳制订规则从不征询品牌主的意见,如果有异议,红线、断网、摘牌各种威胁手段纷至沓来,非常强势。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城市出现“反壳联盟”。另外,还有不少已加盟的中介公司脱“壳”。
居理新房加盟贝壳后又退出,原因是签署保密协议获得居理新房涉密商业信息后,贝壳不仅抄袭其模式,更将信息组合包装,在公开场合及公关稿中大肆传播。
2019年8月19日,贝壳与老牌中介公司中环互联达成合作,一口气获得了中环互联旗下2000余家门店及万名经纪人加盟。而然,不到一个月,我爱我家董事长谢勇在2019年中秋致辞中透露,8月南昌180家中环门店脱离了贝壳平台加入了南昌爱家。
不仅是中环互联,南昌一位中介人士曾向媒体证实,许多加盟贝壳系统伙伴在不到一个月就翻牌又回到原来公司,“贝壳给南昌市中介同行上了最生动一课”。
广西北海、江苏盐城也陆陆续续发生了类似事件,大量企业脱离了原先加盟的贝壳。问及原因,大多是因为“盈利难”。
王凯在朋友圈透露,贝壳平台目前99%的品牌商处于亏损,“请问你们有没有伸出过援助之手?”
管理乱象
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
不管是哪个行业的跑马圈地,都伴随着管理乱象的发生。公司跑得太快,灵魂很难跟上脚步,如今贝壳管理上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去年,“浙江24小时”点名批评黑中介问题,将链家、德佑、贝壳一起推上舆论的风口。这件事的起因是德佑的加盟商万德雇佣了黑名单经纪人,万德是实际操作者,德佑负责监督,但最后被处罚的却是链家,更有意思的是发出处罚通知的却是贝壳。
一件事牵出4个主体,但是都是相互独立的公司。业界人士质疑,贝壳模式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的问题,如果将来真的发生交易纠纷,那么消费者该找谁去维权?会不会出现贝壳踢给德佑、德佑踢给门店、门店让消费者去找德佑的情况?
贝壳管理混乱,折射的是组织融合困难。此前,贝壳建立战区制,施行组织结构改革,试图整合旗下全部城市经纪网络,但这种规模与深度的整合岂是短期可以完成,在仓促中反而将短板暴露出来。
贝壳还需要警惕的是,高速增长所带来价值观的稀释。
大量贝壳房源摄影师在网络上吐槽绩效和待遇的问题。
“你们见过哪个公司每个月都会更改绩效计算规则的吗?越改单价越少”,有的则表示“半年绩效规则更改5次”,虽然说法有出入,但是结果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工资越拿越少。
他们认为,频繁更改绩效,是“为了克扣摄影师们的工资,绞尽脑汁出各种算法”,工作没有被尊重感。没有午休、很多时候都吃不上午饭、晚上经常加班到将近十二点,这就是摄影师们的日常工作状态。在知乎上,有人生硬回应,“凭本事让你们加的班,现在反抗什么?抱怨什么?逼你们了吗?”
贝壳自己推出的宣传海报,能侧面印证摄影师们的状态。
海报文案风格如下:“为了达成人均11人效,两个月之后他成功住进ICU,贝壳找房VR摄影师何某某”,“单日最高拍摄64套,做房屋真实的记录者。陈思茹,贝壳温州站实勘摄影师”,“习惯了每天拍10套房,也习惯一天吃一顿饭。贝壳找房VR摄影师,洪浩铭”。
在这些海报的下面,一些摄影师发出灵魂追问:“每天拍10套房子,只吃一顿饭,这是什么样的价值观?”
左晖曾经谈过,他希望改变中介行业不被人尊重的现实,让中介人成为有尊严的服务者。笔者观察,对比其他公司,链家的经纪人确实在素质、状态、尊严感上更胜一筹,对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示范。但是摄影师呢,他们作为经纪行业的幕后工作者,他们的权益和尊严是否有人在意?
屠龙少年,何去何从?
贝壳在壮大的过程中,表现堪称凶猛,而资本是非常重要的推手。
成立于2001年的链家,共经历过多轮融资,2014年以来,A、B、C、D轮融资超120亿元,此外,万科还曾战略投资30亿元。
资本的加持,给了链家充足的子弹,从2014年以来,链家发动了非常猛烈的收购战,多家区域龙头中介公司已经被收割。但链家是传统的经纪公司,上市并没有什么想象空间,于是主打互联网轻资产的贝壳找房横空出世。
据悉,链家在2016年4月B轮融资时,与投资人签订了“对赌”协议:若公司(链家)未能在B轮交割日后5周年内完成IPO,投资人有权在该情形发生后的任何时间要求回购。回购价格为基本投资价格 每年8%(单利)的回报。
按此推测,贝壳很可能在今年或者明年上市。
2019年底,资本市场和房产市场双重不景气的情况下,贝壳找房又完成D+轮15亿美元融资。不得不说贝壳凶猛,但是它面临的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贝壳必须一路狂奔、做大业绩,否则无法给资本交代。
那么,资本为什么如此看好贝壳?简单地说,贝壳通过一张打通线上线下、密如织网的经纪人网络,在购房者和卖房者之间,竖起了一道人墙。房产是家庭最重要的资产,交易标的大,经纪人的作用无法取代。当贝壳的这道“人墙”十分强大时,卖房者要找到购房者,几乎无法绕过贝壳。
贝壳真的能有这么强大吗?从现实看,它在某些区域已经有这么强大。
在贝壳市场份额占了约1/4的郑州,一位地产人士向笔者算了一笔帐——截至2020年3月,郑州共有1600多家贝壳系加盟店,按照一个店10个经纪人,那就是16000个销售员。按每个经纪人带2组客户算,贝壳能够短时间内聚集至少32000组客户!此外,郑州新房分销房源,至少75%都是贝壳家的。
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无论二手房还是新房,只要贝壳想卖掉,都不是什么难事,哪个开发商有短期聚集3万客户的能力?而对于买房者来说,贝壳又提供了海量房源。
还有比这更好的商业模式吗?但是,凡事过度都会走向反面。当市场上一家独大时,创新的贝壳正在变成嗜欲的贝壳。
这位业界人士指出,贝壳洗客、截客、抬高佣金,已经让郑州开发商苦不堪言。
由于掌握了郑州楼市大量的客户信息,于是贝壳就有了权利:我可以选择给你带客,也可以选择给别人带客。至于给你带客还是给别人带客,就看你佣金是不是会给的比别人多。
“以前渠道公司的佣金一般都在1个点左右,佣金高了没人用,现在就剩下贝壳一家,就算出5个点、10个点你也得用,不然就等死!”
据媒体报道,贝壳在天津的206个项目,渠道费为3%以上的项目有122个,有18个项目的渠道费超过了5%。在海南,渠道费收取比例普遍在3%-5%,郊区的房子,能够超过10%。
如此高的点位渠道费,真的是开发商自掏腰包吗?错了,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买单的是购房者!
不仅如此,以贝壳的强大,完全存在一种可能:它想卖的房子,总是能让你看到、听到它;而不想卖的房子,市场上根本听不到它的声音。
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地产市场最大的恶疾,你以为贝壳终于建立了一个透明的交易平台的时候,殊不知它也建了一个新的信息壁垒。
也许你会说,存在即合理。贝壳迅速做大的合理性,在于房地产市场旧的秩序的塌陷,而新的秩序尚未形成。贝壳如今锋芒毕露,但它绝不代表新秩序本身,关于新秩序的博弈正在进行。
除了王凯们的反抗,今年以来,以恒大为代表的开发商,纷纷加大了自建app的推广力度,降低对分销渠道的依赖。
贝壳的高佣金,也引起了一些政府部门的关注。2019年11月8日,天津住建委出台规定,建议天津新房中介机构调整渠道佣金点位,最高不得超过二手房佣金点位(2.5%)。合肥则规定,分销佣金不得高于2个点。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山中有一条恶龙,少年发誓屠龙,然而屠龙之后少年却成了恶龙本身。
贝壳官网上这样描述自己的使命:有尊严的服务者、更美好的居住。创始人左晖志向远大,抱着改变行业不受人尊重的初心创业,以真房源、好服务打动无数租房者、购房者,链家也因此获得行业龙头地位。
那么,如今大杀四方的贝壳,会不会成为那条恶龙?(来源/砍柴网)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