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23日,中国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360金融(Nasdaq:QFIN)发布未经审计的2019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360金融实现收入22.27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二季度9.79亿元增长128%;净利润为6.18亿元,而去年同期为净亏损1.42亿元;在非美国会计准则(Non-GAAP)下,净利润为6.92亿元,同比2018年第二季度3.24亿元增长114%。
运营数据方面,360金融2019年第二季度促成贷款总额为483.78亿元,同比2018年第二季度212.77亿元增长127%,环比增长17%。截至2019年6月30日,在贷余额为612.89亿元,同比2018年6月30日262.68亿增长133%,环比增长17%。
用户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360金融累计注册人数1.09亿,较去年同期5560万增长96%,环比增加15%;授信用户数量为1923万人,较去年同期716万人增长169%,环比增长20%;累计借款人达1254万人,较去年同期469万人增长167%,环比增长20%。
360金融CEO吴海生表示:“我们二季度取得了非常稳健的业务增长,夯实了我们在业务规模、增长速度和风险管理方面的行业领先地位。强劲的业务发展主要得益于我们不断扩大的用户群体,以及对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持续投入。”
合作伙伴加持,增长质量全面提高
财报显示,360金融超过90天的逾期率为1.02%,在可比公司中仍具有显而易见的领先优势。
卓越的资产表现得到了机构合作伙伴的充分认可。2019年二季度,360金融机构资金合作伙伴数量已从一季度的三十余家增至二季度的六十余家。在撮合借款业务总量中,金融机构资金占比达到85%,较1季度的79%显著提升,在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中首屈一指。
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二季度360金融科技服务促成的交易大幅增加,单季交易额达到38亿元人民币,占全部放款额的8%,比上一季度增加10倍以上。科技服务是360金融的下一个发力点,预计未来,公司的科技服务收入占比将逐步提高。
1亿用户的背后:独立开发的大数据获客系统
大数据支撑的用户流量是互联网平台赖以发展的源泉。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360金融已经获取了超过1亿的注册用户。这一方面是源自360金融将获客视为长期投资的积极获客策略,另一方面, 其独立开发的大数据获客系统也为大规模获客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360金融的大数据获客系统,具备处理数量大、投放精度高、媒体覆盖广、响应速度快等多重特征。每天可处理来自近7亿用户的逾百亿访问请求,近百台服务器的每秒处理峰值可达到20万次。如此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归功于大数据获客系统对复杂关系网、黑灰名单等一系列黑科技的应用。凭借深刻的市场洞察,360金融将风控流程前置,从根源上确保了以相对低的价格吸引更多优质客户。目前,360金融大数据获客系统已经接入近百家媒体,响应时间低至0.1秒。
此外,相较于1254万的借贷用户数量,360金融所积累的1.09亿注册用户尚有巨大的待挖掘空间。公司也在尝试为其提供更为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满足庞大用户群的各种需求。
大数据+AI,科技创新领跑行业
自创立之日起,360金融稳扎科技定位,坚定不移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加大投入。360金融科研人员占比达48%,并积极与各大高校共建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最前沿的AI算法能力以应用在业务层面。截至今年6月30日,360金融已提交专利申请139件,全部属于发明专利。
在数据处理方面,360金融凭借海量数据和高水准的数据处理能力领跑行业。以关系网为例,通过每3秒一次的全网数据刷新,360金融保持了风控系统的底层数据实时全覆盖,目前已积累了20亿关系节点及192亿关系边,日数据处理量达1.5T。
在数据挖掘方面,与上季度相比,360金融风险系统模型中增加了1,100个基本变量,13,200个衍生变量和约50个子模型,取得了重大进展。截至目前,360金融风控系统针对用户个体,积累了超过4,000个基本变量,从中衍生出超过100,000个变量,并且通过预先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计算出200个子模型。由AI加持的风险管理能力,使得360金融的资产质量取得了良好的行业口碑。
此外,360金融将自主研发的AI机器人投入各运营环节使用,大大提高了作业的标准化,降低了操作风险和人力成本。截至今年6月,360金融75%的催收工作、77%的电话营销工作、91%的客户服务工作均由机器人承担,其余部分由人工完成的催收、营销和客服的工作,100%由AI质检机器人覆盖检查。
可以预见,未来公司的金融收入占比将越来越小,科技服务收入将越来越高。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