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全球第一位「赛博格」(生化电子人)彼得·斯科特-摩根已于本月15日不幸去世,享年64岁。
他是一个划时代的人。
过去,我们只能在科幻片中看到「半人半机器」的人,彼得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赛博格,他的诞生与死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02
英文「Cyborg」是「cybernetic organism」的结合,表示任何混合了有机体与电子机器的生物。赛博格又称电子人、机械化人、改造人、生化人,也就实现了机械化肢体功能的有机体,是以无机物所构成的机器作为有机体(包括人与其它动物在内)身体的一部分,但思考动作均由有机体控制。
其思想源于维纳提出的控制论,即认为人的身体可以基于控制与反馈的原则,如同机械一样运作,因此具有与机器相嵌合,构成自我调节的人机系统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虽然赛博格的身体一部分不是原生的,但其思想、心灵状态则完全是人类原有的。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赛博格能够由人工科技来增加或强化生物体的能力。
比如说,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人形机器人,没有痛感,可以疯狂战斗。在金庸的小说里,似乎也有吃药后没有痛感而威力大增的武林人士——当然免不了扮演反派角色。这种状态大概是人类中好战分子特别向往的。
当然,赛博格首先是造福于那些肢体受伤和功能残缺的人的前沿科技。美国田纳西州的男子,因触电事故失去了双臂,装上能随心所欲活动的人工手臂,仿佛一切都未变;完全失明的加拿大男子,把摄影机拍摄的映像,直接传送到脑内,重见了光明。英国29岁色盲男子尼尔·哈尔比森成为世界上首个政府承认的半机械人,他能利用一个与头部结合的摄像头装置「听颜色」。
03
医疗福利领域的赛博格技术,让不幸受伤的人们重获新生。在此意义上,英国人彼得·斯科特-摩根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他本是一位受人尊重的机器人研究专家,出版过《机器人革命》、《我们全球未来的现实》等多部著作。2017年,他被诊断出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称「渐冻症」)。这种病症会让身体各部分一点点僵硬「死去」,甚至包括那些支持呼吸和吞咽的肌肉,最终全身僵死。医生预言他只剩下两年生命。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患者只能眼看着自己的身体一步步僵死。
在王朔小说《永失我爱》中,主人公何雷就得了渐冻症,恋爱中的人活着,身体如同橡皮没有感觉,不能动作,内心的凄凉可想而知。其实这部小说的内容更适用王朔的另一部小说《橡皮人》,文题相契。
04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罹患渐冻症,只能在完成悲剧的大戏中略作挣扎。彼得毕竟是科学家,在获知自己患病之后,他做出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把自己改造成半肉体半机械的生化电子人来延续生命。
他说:「我将不断进化,作为人类的我已经死去,未来我将以‘赛博格’电子人的身份继续活下去。」这意味着他与环境、人、社会的所有互动都将由机器实现,他的所有感官都将电子化,包括大脑的一部分也会用上机械神经。
文学家喜欢把肉体和灵魂作为对立的概念来使用,但这种想象的前提是二者的一体性,没有肉体就没有灵魂。在赛博格的世界里,肉体和灵魂分开了,这是人类在认识自身道路上迈出的一大步。
经过3小时40分钟的手术,通过胃造口、膀胱造口、全喉切除等改造手术,彼得提前去除了自己有可能在退化后危及生命的生理功能,早早用机器替代其身体器官。接着,通过全喉切除手术,提前避免了发病后期因喉咙无法自主控制导致唾液进入肺部从而危及生命的可能。
在全喉切除手术之前,为了以后还能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彼得联系了语音技术研发专家。专家通过采集彼得大量的原声语音,利用AI工具制作了与彼得音色十分相近的合成语音,整个过程历时超过一年。
随后,彼得不断改造自己的肉身,2019年底,他在做完一系列手术后公开宣布:「彼得2.0现已上线。」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何与外界交流曾是同样不幸的科学家霍金的难题,曾经为霍金升级过语音合成系统,开发过一个叫ACAT的上下文辅助感知工具包的女科学家英特尔预期计算实验室主管Lama Nachman 极大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她同样帮助了彼得,让他利用眼部追踪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彼得与许多多公司进行合作,包括英特尔、CereProx、DXC、联想等等。这些公司和顶尖的技术人才一道,为彼得提供硬件、软件支持,系统整合,以及AI技术。
05
如何克服肉体的束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追求之一。彼得在多个场合表达过自己选择成为赛博格的原因:「我想为每个人重新定义被困在自己身体里的意义。这不仅仅是关于渐冻症的事。它与所有残疾相关,无论是事故、疾病、遗传,甚至仅仅是老年,甚至是痴呆症。但归根结底,这关乎地球上每个人的自由。」
彼得把自己作为实验品,走上一条全新的生命道路,在此意义上,他是一个富于科学精神的先行者、铺路人。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的意义,那就是人类具有改变自己命运的理想和实践能力。他说:「我们正处于摆脱对身体虚弱、无能为力、被困在一个不足的肉体中的恐惧的早期。地球上的每个人,无论贫穷富有,都将与人工智能密切合作,但我们中的一些人会走得更远,或实际上与人工智能融合,以扩展人类的意义。」
06
科学家断言人类将走向赛博格时代。但科技的双刃剑效应立即显现。
哲学领域中有一个经典问题,名为「忒修斯之船」:如果船上的木头随着时间,一片片地磨损,损坏而被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这艘船还是原来的船吗?
同样,假如一个人的身体部件被一件件地取代,那么他还是原来的自己吗?假如一个正在成长而没有成熟的幼小个体遭遇这样的事情,那么他是否能够在赛博格的世界中成长为人本该有的样子?这还真值得深思!
不过,科学毕竟是科学,仅仅从医疗角度看,我们仍期待赛博格技术的不断发展。
彼得,再见!
彼得,再见。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