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转向:高质量发展寻求「飞轮效应」
2022,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对2022年中国GDP增速的预测值分别为5.6%、5.4%,分别高出全球增速预测值0.7个、1个百分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依然是推动全球发展最有力的引擎。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之势,在快速前进的同时,也不断壮大着自身体积。但分量越重,「吃水」越深,想要保持全速前进的速度,就必须耗费更大的努力。
长期以来,中国产业中的「杠杆效应」明显,人口红利和庞大的市场规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让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扮演着转移者的角色,建立了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发展逻辑,而如今全新的发展局面正在加速形成。
2021年,中国经济有效抵御住疫情以及国际形势变化对供需两端的冲击,全年实现了8.1%的稳健增长,超出年初设定的6%的增长目标,经济转型升级也取得显著进展,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中国模式俨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另类」。
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以及全球经济都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从高速度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道路也刚开始,要在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实现突破与突围,中国产业和企业必须改变一直以来「杠杆效应」的思路,实现「飞轮效应」的转向。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杠杆效应」相比,「飞轮效应」的思考模式全然不同,它指的是,一个产业的各个板块之间会有机地相互推动,就像咬合的齿轮一样互相带动。一开始从静止到转动需要花比较大的力气,但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一旦转动起来,齿轮就会转得越来越快,产业的发展速度也会从量变到质变。
稳健的发展速度,良好的产业升级,引领的产业思考,中国自主产业的「飞轮」,正在缓慢却坚定地转动起来。
2022开局:海尔抉择中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经济的飞轮想要成功运转,需要国家在产业层面进行新的战略布局,数字经济、科技强国,这些都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全新底色和全新动力。
同时需要数以万计的中国企业齐心发力,树立全局观念,发挥主体作用,转动自身「齿轮」,从企业内部开始革新,方能知微见著、聚沙成塔,为中国产业发展的转型探索出一条条新路。
作为产业创新领域的佼佼者,海尔,就是这样一家典型的、以「齿轮之力」推动全局之「变」的生态型企业。纵观海尔发展的每一步,都没有格外「取巧」的超常发挥,却每一步都走在时代发展的节点需求上,稳扎稳打,坚定不移,最终从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成功蜕变为营业额超3000亿元的生态型企业。
而最近,海尔再次有了「大动作」。在1月17日举行的海尔集团创新年会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正式宣布成立5大委员会,分别是战略与投资委员会、科学与技术委员会、薪酬与提名委员会、审计与风控委员会、人单合一引领委员会。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海尔官方发布的信息。周云杰演讲的主题《执一不失,开创未来》回答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传承的目的是发展,而发展必须创新」。
就像海尔集团创始人、董事局名誉主席张瑞敏所言,「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面对新时代的新变局,海尔延续着创业创新的文化传承,探寻着中国企业转型发展的新答案。「五大委员会」战略的提出与落地不仅意味着坚定传承和开拓创新,更是其蓄力的又一次「飞轮」转动。
1. 定向之轮:战略与投资委员会
在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的发展大潮下,海尔成立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再次明晰了这家堪称中国最具创新精神企业之一的发展方向,那就是战略上聚焦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主业,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探索者、引领者。
近些年来,虽然海尔的创新进程不断加快,但外界对于生态实践中的海尔却缺少全貌且清晰的认知,毕竟这是一个横跨衣食住娱康养医多个领域的生态型企业,早已不是最初的家电企业。
这一次,战略与投资委员会以「聚集实体、做强主业」,有力回应了外界关切。在海尔的规划中,未来将在已布局的智慧家庭、工业互联网和大健康三大产业版图上,加大创新投入,强化引领优势,成为数字时代的引领者;同时关注新能源和循环经济带来的新发展机遇,既要有发现机遇的眼力,又要有把握机遇的能力,成为绿色发展的先行者。
战略与投资委员会无疑进一步明确了海尔未来发力的方向,一方面是「为之须恒,不恒则不成」,战略聚焦主业,实现持续引领;另一方面则是「明者因时而变」,把握时代机遇,开辟多维赛道。
耐得住寂寞,禁得住诱惑,凝心聚力做大做强实体产业,构建引领时代的创新能力,这是海尔面向新发展阶段的求变之举,也是在战略上给出的新解答。
2. 发力之轮:科学与技术委员会
正确的战略,催生着正确的发力方向,就像飞轮效应中,当第一个决定方向的齿轮开始转动,必然会推动更大的齿轮随之旋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任何战略的落地始终需要向科技引领「索要」答案。
将创新写入基因,海尔也许比大多数企业都更值得讲创新。近十年来,海尔已经有170余项对行业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技术,全部创新成果均快速转化至产业链,并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这一成果的取得源自海尔在全球建立了「10+N」创新中心,覆盖五大洲、20余个国家和地区,链接了超过20万专家,让全球的研发资源成为「中国方案」的贡献者。
同时值得称道的是,海尔的科技创新不是一个企业的创新,而是构建了一个科技赋能的新生态。在海尔的创新生态里,科技创新与创业孵化贯通,现在已经孵化出5家上市公司、90家瞪羚企业、3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实现了「科技助力创业,创业加速科创」的有效良性循环。
或许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家庭中经常看见海尔的产品和服务,然而伴随着科学与技术委员会的建立,海尔在产业创新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周云杰在演讲中指出,未来三年内海尔将建立专项产业基金400亿元,研发投入600亿元,聚焦于核心科技攻关。这个数字,接近于全国排名前五的五所一流高校一年科研经费的总和,也约等于清华大学4年科研费用的总和。海尔攻关科技难题的决心,由此可见一斑。
这意味着,海尔此次「飞轮转动」的重中之重,是科技创新形成的推动之力,也是带动海尔全局飞轮加速转动的支柱,更是成为突破产业卡脖子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
3. 动力之轮:薪酬与提名委员会、审计与风控委员会
高速转动的飞轮中,大齿轮总是会吸引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但组成架构的重要部分,也就是风险控制、薪酬等小齿轮,更需要管理者时刻维护和关注,海尔五大委员会中的薪酬与提名委员会、审计与风控委员会便是这类小齿轮的「润滑油」「加速器」。
按照海尔的说法,薪酬与提名委员会就是要深化海尔「创客制」的机制创新,吸引全球一流人才来海尔平台上创业,形成事业吸引人才、人才成就事业、事业激励人才的正循环;审计与风控委员会,则是保证海尔建立国际一流的审计风控体系,形成规避、预警、化解风险的能力。
创客制或许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说法,很多人也许将之与股权激励划等号,但这两者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股权/期权激励只是在劳动所得之外的资本激励,是单向的、契约式激励,范围十分有限;而海尔的创客制则遵循「只有增值,才有收益」的原则,即使没有股份,也可通过经营权的分享,获得分享超值的机会;同时即使拥有股份,不创造增值,也没机会获得资本利得。
换句话讲,创客制是在不改变企业所有权性质基础上,能够充分激发人员创新活力的机制创举。正如改革开放之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生产力、激活创新力,正为企业发展换上新轮,也代表着中国企业在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全新探索与尝试。
4. 基础之轮:人单合一引领委员会
如果说,前四大委员会是海尔生态中推动自身不断发展革新的「内部齿轮」,那么人单合一引领委员会,便是海尔为助力行业、乃至中国全产业管理发展,而创造的「基础之轮」。
在当前的全球竞争格局中,海尔首创了人单合一管理模式,目前已经吸引了70多个国家的30多万家企业争相学习,并开创了中国企业为海外企业进行认证的先河,这在中国方案加速走向全球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
不难看出,海尔此次推出的五大委员会,就是为了集团全产业布局的「深化、发展和突破」而生的。这是海尔新一届董事局在当今中国经济背景下,为海尔集团顶层设计的新「破浪」之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海尔的企业「飞轮」,正在加速转动,循序渐进之下,未来近在眼前。
当今中国,需要怎样的企业?
如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数字经济新模式在世界各地不断涌现,中国开始正式进入科技创新的前沿。而2022年作为中国进军第二个目标新征程的开启之年,无疑将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百年岁月里程碑。
伟大的时代,才能造就伟大的企业。现阶段中国,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做事、会做事的「实干派」,更需要有着全局时代观念、赋能全产业决心的「大局者」。而能将这两者相加在一起的,就是在百年变局下,中国最需要的企业。
而对企业而言,拥有大局观,更是自身源源不断「造血」的关键所在。古语有云「登高才能望远」,企业只有从宏观的高度来审视行业与自身,客观评判时代节奏,才能确定战略方向。
如今的海尔,便是一家这样的企业——既能仰望星空,也能脚踏实地:有着源源不断的自生动力,也有着适应时代的创新精神,更有反哺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因为有海尔这样一批又一批应大局、做实事的企业存在,中国才得以众擎易举,托起了世界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市场经济。如今的中国,亟待更多这样具有全局观念的企业出现,方能在百年大变局中,赢先机、打胜仗。
作者:方君翊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