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亮 | 劝酒不是文化,是糟粕

▲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近期舆论发酵的现场有阿里女员工被领导酒后侵犯的事。不少酒瓶盖子跳起来抗议:关我什么事?

中国的社会风气有一种倾向,认为酒后干的事情都稀里糊涂,不能算是有预谋的、受理智指导的行为,就算酿成错误也情有可原。跟本土文化中「来都来了」、「还是个孩子」、「大过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潜台词就是,在这种情境下,追求逻辑和还原事实的方法大体无效。在一团和气的氛围中放弃原则才是生活的真理。一句「喝多了喝多了」就可以把不良行为推脱的一干二净。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深受其害者有苦难言。

02

问题是,酒不同意这种栽赃陷害的行径。

用逻辑的观点来分析,为什么大多数人酒后不会乱来,而一小撮人就管不住自己呢?同样喝得五迷三道,有的人依然遵循日常的礼仪规范,能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有人就「酒壮怂人胆」,平常压抑在内心的不良情绪忽然喷发出来,挡都挡不住,视听言动都不在格内。

古人言:发乎情而止乎礼。这是很有当代启示意义的心理学表述,可偏偏有人要「发乎情而止乎非礼」,还觉得自己人生豪迈。

说的难听点,就是借酒撒疯,不要脸。

03

由于很多人爱喝酒,加之人类饮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围绕着酒在中国发展出一套博大精深、无所不包的礼仪规范和地方习俗。从皇宫内院到边疆荒漠,无酒不成席,已是铁打不动的定律。

国宴大厅里放着茅台,卤煮火烧店堆满二锅头,大排筵宴。觥筹交错是中华文化中对美好人生的最佳阐释。从文人墨客到青楼粉艳,以酒为中心的生活在一杯又一杯的碰撞中带来多少佳话。

失意者「一日复一日,一杯复一杯。」得意者「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也有借酒抒怀的,如:「酒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万般愁肠缱绻,千种风情流逝。

04

这些都是酒把人的精神提升到更高境界的例子。至于现实中的酒桌,则发展出很多令人胆寒的地方文化。

其中最令人痛恨的莫过于劝酒和陪酒者了。

这也是中国特有的官场文化的亚文化景观。在这个文化生态中生存的人,一生的主要工作就专注于琢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核心就是「媚上」。

一个人奉承他的上司,他的部下又奉承他,在这种层级关系中,发展出一套畸形的官场喝酒规则,那就是领导让喝多少就喝多少,哪怕天塌地陷也要在所不惜,否则前程堪忧地位难保。尤其是在这种恶性循环陈陈相因的环境中艰难上升的那类人,既然自己是这么一步步受苦受难上来的,怎么能轻饶了那些后继者。

05

好在这种官场生态很难在真正好酒的朋友之间流行开来。但是也有很多地方文化孕育出了独特的酒文化。

其中以山东、河南两地最为闻名,其次就是那些少数民族地区,比如内蒙、新疆和西南地区的苗侗之乡,对远道而来的客人,都有一整套系统化的劝酒方法。

虽然不同的地区方式繁多且不拘一格,但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把来客「放倒」。人们常说「喝好不等于喝倒」,但事实是「喝好就得喝倒」。

到山东「哈酒」,无论哪个地区,步骤一向统一,主人有主陪,副陪,三陪,四陪,东南西北落座后,把初来乍到一脸彷徨的客人安插其间,然后像春秋时期的战场一样排兵布阵,第一个出战的是谁,第二个是谁,每人战斗几个回合,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当然,其间免不了一系列高屋建瓴热情洋溢的致辞和对话,其结果是,客人尚未吃菜,已经被抬出包间了。礼仪之乡,儒家典范,尽在其中。

到河南做客,无论哪个地区,当地人都热情的要命。为了把这份来自中原大地历史悠久的热情发挥到极致,加之历史上常常遭遇各种天灾而在生活上陷于困苦,他们对客人的最大敬意就是,自己不喝酒,把酒省出来给对方,用时下的解释是:「得先让客人喝好。」

问题是,如今缺酒吗,作为粮油大省,河南酿造的酒,创造的酒类品牌眼花缭乱。但是传统不能丢,倘若有一天您看到亲爱的河南人端着一排酒过来,一定要自觉地一杯杯喝下去。谁让您要去呢。

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劝酒陪酒路数,不外乎一排穿着民族服装的女孩,在载歌载舞的氛围中向你慢慢移动,你也没看清对方怎么跳舞过程中就变出这么一碗来,面对满天繁星和异域文化中悠扬的歌声,看着民族同胞热情的面孔,不用咬牙和跺脚,干了再说吧。

说起来都是泪。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1-08-10
刘兴亮 | 劝酒不是文化,是糟粕
由于很多人爱喝酒,加之人类饮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围绕着酒在中国发展出一套博大精深、无所不包的礼仪规范和地方习俗。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