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兴亮(微信公众号:刘兴亮时间)
↡
社交是一门艺术。礼仪是这门艺术的技术部分。
中国人特别讲究礼仪,这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种事务与仪式上,甚而上升到了社会秩序的高度。
《小戴礼记》是专门的著述,针对国人的生活规范做了详尽的解释,从礼仪出发,涵括了古人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过两千年的洗礼,深入骨髓。
由此看出,礼仪并不单指人际交往,更包含了广博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哲学观,继而由此引申出人的行为准则。
古时对人的要求非常细密,视听言动,取舍去就,均有严格道德约束。用简单的话概括就是,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是很恐怖的事情,只有流氓才会干。
我们一向号称是礼仪之乡。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时下人们都喜欢夸大其词地说,礼崩乐坏。如今的流行音乐就是古代的郑卫之音,可是绝大多数人都喜欢。要是让孔圣人穿遇到当代的摇滚乐现场,我几乎不敢想象他的「奔溃」。所以说,礼仪是与时俱进随时变化的。
八十年代人们在街上问路,都把不认识的人称作「师傅」。
九十年代人们问路,把不认识的人称作「大哥大姐」——整个儿降一辈。
两千年以后的很长时间,不论遇到谁,尊称都是「老师」。两个人老远相向而行,甲大呼:「李老师好久不见了!」,乙三步并作两步回,「是有日子啦张老师!」
全国人民都荣升为老师了,尤其是相声演员、影视演员和导演。反倒见了真的教书育人的老师,我们叫对方「老师」,又觉得太过随意。可是叫什么呢?教授,特级教师,模范教师,总不恰当。
这还不算考验大家的时候。真的难题出在科技互联网时代。
有人讲,智能手机是新时期的精神鸦片。更有甚者做过社会学统计,说人每隔几秒摸一次手机,摸多少次以上算病入膏肓。
这倒是很有些道理的。比如我自己,本来对「器物」素无兴趣,唯独这个智能手机让我「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听到那种信息来了的响动,肯定要看看,久而久之,如果听不到响动,很不适应,不自觉地也拿起来看看,长时间的「睹物思情」。
正所谓「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深怕漏了什么,其实能有什么呢?都是些胡乱传播毫无价值的信息,以及亲朋好友之间漫无边际无关痛痒的闲聊。
这种「事实」已经很难改变。中国人的社交生活已经全面沦陷在微信中很久了,交友,娱乐,购物,锻炼,一切尽在手机中。
因此我郑重提议,搞一个「全国无手机日」,到那一天全国人民把手机关了,回到现实中来,追寻逝去的生活。
人们日日与手机为伴,也诞生了科技互联网时代的社交礼仪,总结一下有以下数条:
1)以前的绅士,见面互相致意,是脱帽;新时期的年轻人,见面致意是摘耳机……
见普通人,通常只是摘下一只耳机。如果两只都摘下来,那就是特别的尊重了。
这种情形在马路上,地铁里,公司大厅,乃至饭局前的等待时间,常常发生。我很喜欢那些见了我就把耳机都摘下来的人,这说明我胜过他的手机。
2)微信发语音的时候,请先问一下对方是否方便听,或者先道歉再发。
这一条值得不少人留意。很多人只图自己方便痛快,无论对象是谁,拿起来就是一通语音,一分钟不够,常常连发一串,要赶上对方正开会或约会,你说怎么办?
不是谁都能发语音的,除去你自己不方便打字外,出于对旁人时间的尊重,也应该尽量打字。我一直这么干!
3)微信有个提醒功能「对方正在输入」,请把信息尽快发出,不要让对方盯着这几个字等太久。
这条估计谈恋爱或者准备谈恋爱的男女最有体会。长长的站台,漫长的等待,只有出发的爱,没有我回来的爱。
为了大家谈恋爱更加提高成功率和准确率。我建议微信把这个功能搞丰富点,免得用户等的太心焦。
比如这样:对方打字慢,请稍等;对方正在查字典,马上就来;对方补个妆后马上输入……
4)古代,主人一端茶杯,就表示送客,客人该走了;今天,主人一刷手机,客人也就该走了。
很多人去别的公司或机构客场作战,过去常常被冷落在等候间里,见了客户说不上几句就被端茶了。如今茶叶省了,主人假装有急事,拿起手机专注地「处理」问题,这就表示是时候了!
5)微信不要问「在吗」,问人家这个干嘛呢。
在不在,你肯定有事要麻烦他。难道不在你就不说了吗?这不叫礼貌,这叫耍心眼。没必要。
6)不要初次见面就要求加微信。对方即使同意加了,也不要看着对方通过自己的好友请求。
人们过去递名片,上面有电话,仅此而已。微信则大不同,那是一个人的生活信息的综合演练场,具有极高的私密性。
凭什么见了就加你呢,让你逐条审查我的朋友圈,看我的家庭信息,工作习惯,个人喜好。不行!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把朋友圈限制在只许看三天的原因。
7)先加者先说,这是礼仪。
谁主动加的微信,谁就应该先说第一句话,第一句话最好自报家门,能附上电子名片更佳。否则你加人家干啥?
8)没回别人微信前,最好不要发朋友圈。
哪怕对方再卑微,你多么讨厌他,但是既然在你的名单上,那就是说你多少认这个人。人家在眼巴巴盼着你的回话,你不说也罢了,还在朋友圈发送你吃的十几道菜。这很失礼!
9)任何场合,不要盯着别人的手机看。偷瞄也不好。
无论在地铁里,或者电梯间,很多人都不自觉地看别人的手机屏幕。这和跑到比人家的卧室里看人家一日的起居饮食差不多了。绝对不合适!
10)朋友圈尽量不要三天可见。最短设置一个月为佳。
周围很多朋友都设置了三天可见,过去还有一些半年可见的,最近也改了。我总觉得若有所失。你还是我的朋友吗,这么藏着掖着,搞什么搞!
11)别人给你看手机里某个图片或视频时,切记不要左右翻。
唉,这一条要做到很难,可是再难也要把这条金科玉律记在心里。万一翻出你暗恋多年的女生,你还怎么鼓起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哭泣」的生活勇气。
12)过去的人,遥遥表示问候,是点头;现在的人,是点赞。我有很多「点赞之交」的朋友!
▴注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后台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