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用APP看新闻。今天打开APP后一眼就看到了一篇令我大吃一惊的新闻——《巴伦周刊:阿里股价将下跌50%》。
为什么大吃一惊呢?首先,《巴伦周刊》可不是一家普通的媒体,应该说这是美国最权威的财经杂志,没有之一。个人认为权威性超过了《商业周刊》、《福布斯》等。而且,这还是一篇封面文章。其次,50%这个数字也忒狠了点。
点开后仔细看了看,更有些诧异,似乎不像《巴伦周刊》的风格,立论的证据不那么严谨。比如论据的核心之一就是阿里和eBay的市盈率比较。eBay所在的美国是一个成熟市场,市盈率当然要比中国低,而且看看近年来的二者的增长速度就知道了。虽然阿里近来有些放缓,但还是比eBay要高多了。处于职业敏感性,当时我就在想,如果阿里反驳的话,应该可以入手有哪几个点。
到了下午,阿里果然还击了,果然也就是那几个点。具体的就不多说了,这也不是本文的重点。这里重点说说我对这件事的五点冷思考:
1、老外真的是不了解中国市场。
这一次,《巴伦周刊》如此唱空阿里,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人不了解中国市场。好不容易罗列了几个数据,还是错的(详情可看阿里的反击文章)。同理,去年阿里在美国上市时,被放了那么大一个卫星,原因也是不了解中国市场。当时我在凤凰做阿里上市直播的解说嘉宾,那个股价上窜的速度,很是出乎我的意料。
顺带说说,这一轮中国的股灾,也让美国人惊诧了,其实没必要。美国的股市确实是反映了美国的经济,但他们不明白的是,中国的股市跟中国的经济,真的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蛋关系也没有这件事,老美不了解,也不明白。当然,这是我们的国家机密,也不能随便告诉他们。
2、美国同行对中国互联网的傲慢与偏见。
由于经常参与一些中美互联网交流的事,明显能感觉到美国同行对中国互联网的傲慢与偏见。这两年虽然情况好一点了,但他们骨子里的那股味道还在。这种根源与他们在政治上的味道是一致的。从骨子里,美国人就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代表,是要来维护世界和平的。这种味道,不可避免的从政治延伸到了经济领域。
尤其是互联网这种横看竖看正看倒看美国人都占有绝对优势的领域。殊不知,BAT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这年头挥舞的早已不是当然从美国师傅们那儿学的那几招了。
这也好像小辈们来请教时,我经常刚听三两句就粗鲁的打断他们,然后就给人家下结论了。这是个坏毛病,很不好,我改。
3、这篇文章可能代表了很多美国人的态度。
这篇文章的内容如何先不论,关键在于,这可能代表了很多美国人的态度。近来已经有不少类似的文章,只是《巴伦周刊》影响大而已,又是封面文章。
唱空阿里,唱空中国互联网,甚至唱空中国,这已经从一门选修课,成为了一门必选课。
4、阿里的反应表明:紧张了。
这么快速度的反击,而且是有理有据的反击,给阿里PR点赞的同时,也很明显的表明:阿里紧张了。
这样的反应,符合了一个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做法,不符合一个成熟的国际化公司的做法。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太爱口水战,即使没有口水都想自喷几下,一碰到有口水仗可打个个兴奋莫名。这事搁乔布斯头上,搁贝佐斯头上,理都不理。影响股价?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吗?
当然,从这个角度说,阿里距离一家国际巨头的气质,还很远。
5、阿里股票的肉、汤与骨头
马云身边,着实有一帮资本运作的高手,以蔡崇信为代表。比如去年在美国的上市,真的是选择了一个最恰当的时机,几乎是在最高点的时候出现在了资本市场,这个度的拿捏,那必须是早就打通了任督二脉且收发自如的武林高手。上一次在香港上市的B2B业务也是如此。
所以,想从阿里股票中吃肉,那是很难的。不用说肉了,能喝到汤也是不容易。吃到嘴里的,往往是骨头。
因此,阿里的股票,我一直没有买。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