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信电话本,有条评论很有趣:腾讯微微一笑,“我只是用你们血拼的时间发布了一个新版本而已……”。但就笔者看来,也许并非仅仅是一个新版本这么简单,小马哥在这个版本中祭出了大杀器——免费通话。在微信电话本中,用户只需绑定手机号码和微信好友,即可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实现好友间的免费通话,甚至包括2G网络。一石激起千层浪,朋友圈几乎被刷屏,大家最关心就是小马哥这是要干啥?
敢动运营商的奶酪,作死?
微信电话本推出的免费通话功能,对运营商传统话音业务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当然,腾讯在这方面也是有所准备。首先微信电话本并没有内置到微信之中,而是作为一个独立APP推出,这应该是腾讯试探市场反应规避风险的一个策略。但微信电话本的二级域名:dianhua.qq.com还是多少暴露了腾讯的野心,腾讯并不是要做“电话本”而是要做“电话”!
国内电信运营商的营收主要还是来自语音通话、短信、流量、增值服务,尽管随着数据服务的快速增长,流量将逐步替代语音通话成为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语音通话业务仍然是电信运营商的营收大户。在2013年,电信运营商的语音通话业务营收为5381亿元占比达到46%,这是运营商的最后一块奶酪。之前腾讯微信已经拿走了运营商短彩信业务的奶酪,逼迫的运营商要在今年推出免费短信,如今腾讯又推出“免费通话”,染指电信运营商的最后一块奶酪。与此同时,为了应对移动通讯的发展,电信运营商还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建设3G/4G网络和发展智能终端,以中移动为例,为建设TD-LTE网络2013年的投资就需要增加400多亿元。一旦电信运营商最大的语音通话奶酪被侵食,换做是谁都会急眼的!说腾讯和运营商抢食,这是作死的节奏实不为过,毕竟从运营商的层面要对付腾讯手段还是很多的。
颠覆传统通话业务,腾讯也是被逼的?
“我认为,这就是融合通信的大势所趋。无论是运营商,还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服务公司,都将顺应这一时代潮流,今天不是腾讯,明天就是其他公司颠覆传统,甚至,运营商已经开始了自我革命。”对于微信电话本开通免费通话功能一事,环信CEO刘俊彦如此评价。
正如刘俊彦所言,在业界不仅腾讯一家在布局VoIP通话业务,市面上的“免费通话”APP已屡见不鲜。最近风头正盛的微话,正以每天新增几十万注册用户的速度成长;在语音通话领域有深厚积累的YY也推出了网络电话,如果腾讯此时再不出手,在移动社交上的霸主地位将会岌岌可危。鉴于微信的用户基数过大,如果直接在微信上推出免费通话业务,必将触动电信运营商的利益,为了照顾电信运营商的情绪,又要提前布局VoIP通话业务,腾讯借道独立APP推出免费通话业务也是被逼的!
免费通话背后的新通讯入口之争
免费电话只是幌子,争的还是背后的新通讯入口。传统的电信业务,如电话、短信本来就是一个在逐年萎缩的市场,衰落是大趋势,新通话、新短信业务的兴起之势头越来越明显。随着3G、4G网络的成熟,基于端与端的通讯将会迎来一次变革,依附于网络流量的语音、视频、富媒体短信将逐步取代传统的通讯模式。而在这场变革中,真正的较量就在于谁能占据终端新模式通讯的入口。我们设想一个场景,如果微信电话本用户规模足够庞大,大家拨打电话和收发短信不再依附于手机内置的通讯录,而是使用微信电话本会带来什么后果?SIM体系将会被淘汰,网络ID将是通讯中唯一的身份,虚拟运营商会真正的崛起,传统的电信运营商会被挤压到幕后仅仅提供网络流量支持……
新通讯入口的意义有多大?未来谁占据了新通讯的入口,谁才真正称得上虚拟运营商,在未来产业链上才有更多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甚至占据产业链顶端。可以预见的是,微信电话本的推出将引发新一波腾讯和运营商之间的PK,入口大战也将随即开启。微信、微话、YY等,甚至包括小米、阿里也必将相继加入,利益总需要竞争来平衡,而合作才是未来。
作者:“小编也疯狂”微信公众号ID:xiaobianyefengkuang 微博:@小编也疯狂 首发于iDoNews专栏
除此之外“小编也疯狂”也出现在百度百家、今日头条、艾瑞专栏、界面、速途专栏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