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当地时间9月8日傍晚时分离世,这个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经由电视、互联网等媒介传遍了全世界。
我想,所有得知这一消息的人都有一种相同的感觉,那就是他们亲历了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许多人在网络上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表达自己对该事件的看法,宽泛地讲,他们都是这一历史事件的参与者。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媒介形态无比丰富的今天,地球上的大多数人,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可以随时了解到世界上每个角落正在发生的事情甚至参与其中。然而这一切在互联网出现之前都是不可想象的。在人类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一种媒介像互联网那样,对世界的影响和塑造更为深刻。
而在互联网诞生之前的很长一个时期,处于核心地位的媒介则是电视。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电视在西方家庭普及以来,它就逐步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同时对意识形态的塑造施加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电视的出现改变了二战之后世界的格局和走向。
很多人知道,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有史以来首位访问中国的英国君主。不过,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她还是首个允许电视——这个在当时尚属一种新媒介的电子产品——参与直播加冕仪式的英国君主。
在1952年6月2日加冕仪式到来之前,英国女王要求加冕典礼首次由电台和电视同步实况直播。为了一睹女王的真容,英国老百姓掀起了购买电视机的热潮,有数据显示,庆典前一周时间内,英国的电视机销量猛增50万台,大大推动了电视这一当年的新兴媒介在英国的普及。
而在此之前,大多数英国人只能通过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介了解女王的动态。通过电视这种声色并茂的媒介形态,英国老百姓对这个至高无上的君主有了一种更加直观的认识。
与此同时,长期笼罩在君主身上的神秘性也被驱散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高高在上的女王也不过是和我们一样的血肉之躯罢了。用马克思·韦伯的话来说,这是一个“祛魅”的过程。尽管从历史意义上来讲,电视对世界的祛魅不及文艺复兴对蒙昧状态的扫除,但前者对世界文化的冲击来得更加猛烈和彻底。
当1952年6月2日,伊丽莎白二世加冕仪式的画面通过电视呈现给英国老百姓时,在同为君主立宪制的日本国内,第一台电视机还没有问世,直到1953年,夏普公司才推出了日本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与此同时日本第一家电视台正式成立。
在此之前,绝大多数日本人也和曾经的英国人那样,对他们的君主既熟悉又陌生,既深信不疑又“一无所知”。1945年8月15日,当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宣读所谓“终战诏书”时,绝对大多数日本人第一次听到天皇的声音,不久之后,天皇又在电视画面中现身,从此,在日本人的心中,天皇长期以来刻意维持的“天神”形象彻底崩塌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电视这一全新媒介形态的出现,对于当时的世界而言意味着什么。同时也足以见得,伊丽莎白二世当年主动打破笼罩在其身上的神秘光环和神权象征的勇气。
对于英国人民来说,电视直播加冕仪式代表了一种信号,即为了鼓舞和推动新技术的发展,这个国家至高无上的人愿意牺牲一些对自己来说十分重要的东西。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和鼓舞了当时英国国内的科技创新精神。
尽管电视的出现的普及,极大拓展了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电视存在的意义持正面看法。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就对电视深恶痛绝。
在1982年出版的《童年的消逝》一书中,尼尔·波兹曼直言不讳地宣称电视导致了一种幼稚、肤浅的弱智文化,人类的文化精神因此逐渐枯萎。
在1985年出版的《娱乐至死》一书中,尼尔·波兹曼进一步指出: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初步普及的1992年,尼尔·波兹曼又在其著作《技术垄断》中指出:互联网是比电视的危害更大,它导致文化向技术投降。计算机世界对信息的依赖,将导致知识和智慧的逐渐消失。
尼尔·波兹曼对电视和互联网的尖锐批评,虽然在学术界引发了激烈和广泛的讨论,但在科技大发展和由此引发的媒介形态剧变中,却如同石入大海一般,仅仅溅起了微不足道的小浪花。
在尼尔·波兹曼首次向电视开炮的同一年,1982年,被誉为“欧洲互联网之父”的英国计算机科学家Peter Kirstein正式采纳TCP/IP协议,与此同时英国与荷兰、丹麦、瑞典正式组建了“欧洲互联网”。
而这位对欧洲互联网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Peter Kirstein,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则有着一段难解的渊源。
1976年3月26日,女王在英国皇家信号与雷达研究院发出了人生第一封电子邮件,她由此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电子邮件的国家元首之一。而她所使用的账号“HME2”正是由Peter Kirstein事先为其准备好的。Kirstein事后回忆说:文案是事先准备好的,考虑到邮件的主题,这是可以理解的,尽管这是历史性的一步。
这封电子邮件进一步将伊丽莎白二世与人类科技发展的标志性事件紧密捆绑在一起,由此,伊丽莎白二世成为人类通信技术发展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而她致力于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形象也进一步得到塑造。
关于伊丽莎白二世如何懂得利用媒介,还有一个重要事件不得不提。1997年,王妃戴安娜意外离世,正在巴尔莫勒尔宫消夏的女王却迟迟没有返回伦敦主持全国的哀悼活动,铺天盖地的质疑和批评随之而来,并由此引发了一场针对伊丽莎白二世本人乃至整个皇室的舆论危机。
直到戴安娜王妃举办葬礼的前一天,女王终于再次拿起了电视这一媒介武器,面向全国公众举办了她上台以来的第二次电视直播讲话,她在讲话中称赞了戴安娜,最终平息了危机,并维护了皇室的尊严和权威。
在PC互联网时代,女王通过建立网站、开通播客等方式,向外界传递着自己和皇室的动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女王直到2014年才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条推特。有人说女王到底还是跟不上时代潮流了。但要知道,那一年她已经是一个88岁的老人了。
伊丽莎白二世的一生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媒介发展史,在不同的时代阶段,女王与不同的媒介形态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懂得如何利用媒介,为她自己、皇室以及英国做一些有益的事。她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媒介玩家”!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