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5G手机,又换了5G套餐,结果发现网速并没有明显的提升,5G信号也是时有时无。这样的牢骚最近越来越多。原因自然与当前5G基站的覆盖范围有关,5G网络的建设需要时间,初期阶段用网体验差一些情有可原。但有很多人不知道,5G网络质量如何也与自己购买的5G套餐对应的权益有关。
同样是5G套餐,但套餐和套餐包含的权益又有所不同。这一点运营商在办理套餐时可能不会一五一十的告知你。按照不同价位,运营商将5G套餐的权益划分为"优享服务"和"极速服务"两种不同的网络服务权益。价格较低的优享服务和价格较高的极速服务,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网络速率的不同。前者的峰值速率仅为后者的一半。
花更多的钱享受更好的服务,我并不认为这么做有什么问题。就好比买了头等舱机票的乘客理应获得更舒适的乘坐体验和客舱服务,虽然客观上与经济舱乘客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但正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花费金钱的数量与服务的质量成正比,因此反而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平等关系。
花一样的钱却享受不同的服务,叫不平等,花不一样的钱享受不同的服务,那叫平等。所以,消费者购买价格更高的套餐享受更快的网速,我认为是无可厚非的。但关键的问题在于, "极速服务"的权益里还包含这么一项含糊其辞的解释:"在网络繁忙地区较优享服务客户提供优先接入服务的保障。"
所谓网络繁忙,可以这么理解,即在5G网络基站数量和覆盖范围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同时接入网络的设备在单位时间内更多了,因此导致网络拥挤。这种情况下,运营商为套餐价格更高的极速服务客户提供优先接入服务的保障,言下之意自然是,不能够完全保障优享服务客户能够顺利接入服务。
如此,问题就变得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用户购买了5G套餐却不一定能够顺利接入5G网络,如果连如此基本的权益都无法保障,那么更换5G套餐的必要性就要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项本应该享受的权益是被花费更高价格购买套餐的用户挤占掉的。极速服务的用户享受到的不只是更好的服务,还获得了优先接入服务的"特权"。
那么,我相信极速服务的用户心中也应该有个疑虑——未来是否还会在极速服务的基础上推出"光速服务"、"超光速服务"?
特权之上又有特权,这样的事情并非没有先例。还记得去年底闹得沸沸扬扬的爱奇艺、腾讯视频"超前点播"事件吗?购买了视频会员的用户本以为可以享受提前观影的特权,没想到视频平台又推出个超前点播特权,即便是会员也要额外付费解锁剧集。
运营商未来会不会也这么干?不好说,但至少存在这种可能性。
当"特权"被包装成为一种商品,"特权消费"也成了一种普遍的商业模式。电商平台纷纷推出会员制,以会员专享价格和专属客服等权益吸引用户购买会员卡,网约车平台以消费金额和出行里程建立会员体系,鼓励用户消费以获得极速应答等更多特权。如此种种无外乎不是以"特权"为诱饵尽可能多地让你多花钱。
当然,我并不反对消费领域的特权。如我之前所说,特权并不一定意味着不平等,几乎所有的特权都是用相应的付出换来的,有些特权是通过自我权利的让渡和牺牲换来的,比如那些保家卫国的军人、从抗疫前线归来的医护人员,理应获得比普通人更多的特权。而更多的特权则是通过金钱换来的,花更多的钱享受别人无法享受的服务理所当然。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对"特权"的渴望才鼓舞人们通过劳动赚取更多的金钱,从而推动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对特权的渴望和获取,不能以损伤他人的权益为前提。这是权利的出让方和受让方都应该警惕的问题。
我所反对的是特权的过度商品化,以及掺杂了水分的假特权。这两个问题现在都是客观存在的。
特权的过度商品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边界的商品化,例如运营商将优先接入服务作为特权,已经侵犯了非极速服务用户基本的上网权益。网络作为当今社会的基础设施,已经是人人必需人人受益的公共设施,不能通过兜售特权侵犯部分人的基本权益。就好比高速公路,任何人只要交纳高速通行费都有平等的通行权利,不能通过多缴纳通行费获得优先通行权。
另一方面是没有节制的商品化,特权之上叠加更高特权。优享服务上面又有极速服务,极速服务之上呢?普通会员上面又有高级会员,高级会员上面又有超级会员,超级会员基础上又推出超前点播特权。特权复特权,特权何其多。
另外一种是掺杂了水分的伪特权,视频平台的会员就是典型。在购买会员之前告知用户可以获得无广告的特权,结果买完会员还是有广告,只不过换成了"会员专属广告",这真是明目张胆地把用户当猴耍。运营商的极速服务特权有没有掺水分?我们不得而知,也无从得知。
当涉及公共利益的网络运营商也开始将特权像商品一样兜售,特权商品化的边界就成了一个值得公众担忧的问题。我没有享受过极速服务,但我拒绝接受这种服务,因为在我获得优先接入服务保障的同时,有些人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这种人为制造的不公平、不平等无疑是激化社会矛盾的罪魁祸首。
当然,归根结底,现阶段5G网络资源的稀缺是滋生特权思维的温床。我由衷希望中国的5G建设能够更好、更快发展。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于东来的“爹味儿”,把胖东来从“风口”推向“浪尖” ?
- 读懂了vivo的用户脑、产品心,就读懂了国产第一如何炼成
- 苹果手机iPhone 16一到2025年就降价,这次还会有人“上套”吗?
- 2024年度VR产业回顾:混合现实头显成为主流;国内VR大空间强势崛起
- 阿里独家合作,亚马逊“亲测”代言,雷鸟创新打造 AI 眼镜新标杆,媲美 Meta !
- CES 2025 抢先揭秘:XR领域新品爆料,AI眼镜成焦点
- 2024 XR年度大事件TOP 10
- 先诛苹果,再灭Meta?三星、谷歌、高通组“失败者联盟”,能否赢得XR领域终局之战?
- Meta高端AR眼镜Orion全揭秘:五年内上市,或无缘国内市场,大概率撞车苹果
- 库克进军游戏圈?苹果Vision Pro与索尼达成合作 后者发行游戏刚拿下TGA年度最佳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