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乔布斯曾经认为3.5英寸是手机的黄金尺寸,更大的屏幕愚蠢至极。如果他活到今天,不知会如何看待这一判断。乔布斯错了吗?我认为并没有,他只是低估了人们为了一块更大的屏幕不惜牺牲便携性和握持感的程度。
假如不是考虑到便携性和握持感,人们自然希望智能手机的屏幕尺寸越大越好,以此来获得更宽阔的视野和更舒适的操作体验。事实也证明,人们愿意为了后者而在便携性和握持感上做出一些牺牲。过去十年,手机屏幕尺寸越来越大,直到模糊了与平板电脑的界限。
与此同时,人们对更大尺寸屏幕的接受度也逼近极限。这时,折叠屏的出现为智能手机厂商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可以折叠的屏幕设计,在兼顾便携性和握持感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手机屏幕的边界。在华为、三星的推动下,折叠屏手机逐渐被市场接纳。
折叠屏会成为主流的智能手机形态吗?在这个问题上我倾向于给出否定的答案。恰恰相反,我认为“去屏幕化”才是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趋势。
折叠屏只是一种过渡性解决方案
可以折叠的柔性面板的确堪称一项突破性的显示技术,但对于智能手机来说它的出现只解决了大尺寸屏幕的收纳问题。折叠屏手机展开之后与一款平板电脑无异,唯一的不同在于它可以通过折叠的方式变得更加便携。
目前市场上的折叠屏手机采用的折叠方案不尽相同,或横折、或竖折、或向外折、或向内折,在不同的屏幕形态下,手机应用的布局是否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美观,形态不一的折叠屏手机的出现为开发者们制造了不小的麻烦。手机厂商当然希望所有开发者为其单独适配应用,但这并不现实。
柔性面板产能不足、折叠屏手机售价高昂以及软件应用的适配等一系列问题,都导致折叠屏手机无法在短时间内普及。相比主流形态屏幕手机,折叠屏手机目前的市场保有量不值一提。
然而在折叠屏手机普及受阻的同时,柔性面板显示技术却日新月异,从可折叠逐渐走向可卷曲。
目前华星光电已经开始试产新一代柔性屏,TCL在2020年MWC大会上展示的样机显示,通过卷轴式的设计,手机屏幕可以像纸一样卷进机身里,乐观预计2021年上半年就能够量产。三星此前也曾发布过一款类似的概念产品,同样采用卷轴设计,将2-3倍屏幕大小的柔性面板隐藏在机身里,使用时抽出来,不用时收回去。
可卷曲柔性面板的量产毫无疑问将会使得折叠屏手机的身份变得非常尴尬。说到底,折叠屏只不过是大尺寸屏幕的一种收纳方案,但它既不是唯一方案,也绝不是终极方案,它只是一种过渡性的解决方案。等不到折叠屏手机热销,卷曲屏就会席卷而来。
从概念到现实,去屏幕化浪潮已至
屏幕的价值只有当我们使用它时才能够体现出来,当我们不用它时,屏幕的存在几乎毫无意义。认清楚这一点我们才能够理解并预判到屏幕未来的发展趋势。
为了赋予屏幕在非使用状态下的价值,设计师们做了许多尝试。比如,智能手机厂商曾尝试在手机息屏状态下显示时间,电视厂商试图将屏幕设计得更具艺术感,以此赋予屏幕一定的装饰价值,但大多数功能都形同鸡肋。
与此同时,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一些厂商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让屏幕隐藏起来,让人们在不使用屏幕时察觉不到屏幕的存在。这一变化在大屏设备上表现得要更为明显。比如小米在今年8月份推出的透明电视,采用一块透明的面板,让电视屏幕与空间融合,达到“消失”的效果。
当然,手机厂商也在积极研发透明面板手机,三星一项专利绘制的渲染图显示,三星透明手机除了APP、时间等内容显示区域不透明外,其他区域均为透明状态。屏幕透明化将是智能终端设备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也是“去屏幕化”趋势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收纳的方式达到“隐藏”屏幕的效果,也是“去屏幕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海信在2020年CES展上发布的全球首台卷曲屏幕激光电视,就是通过将高性能卷曲屏幕收纳近底座的方式让屏幕“消失”。包括上文提到的可收纳式的手机屏幕,未来不排除会将屏幕完全收纳至“卷轴”中,让手机屏幕在非使用状态下彻底消失。
相比透明化和可收纳两种方式,更超前的技术是虚拟屏幕与物理屏幕的融合,一数科技此前推出过一款腕投智能手表,将虚拟屏幕像投影一样投在手背上、桌面上、墙上,结合虚拟触控和虚拟交互技术,实现用手操控虚拟屏幕。
这样的黑科技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美国一家科技公司已经利用超声波技术在空中构造出能够让用户感知到的三维物体并进行各种操控。这些原本只会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正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到那时,我们究竟还需不需要一块物理屏幕就成了一个问题。
相比折叠屏,透明屏幕、可收纳卷曲屏幕、虚拟屏幕显然更能够代表智能终端设备的未来形态,随着这些技术从概念走向现实,“去屏幕化”浪潮已经到来。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于东来的“爹味儿”,把胖东来从“风口”推向“浪尖” ?
- 读懂了vivo的用户脑、产品心,就读懂了国产第一如何炼成
- 苹果手机iPhone 16一到2025年就降价,这次还会有人“上套”吗?
- 2024年度VR产业回顾:混合现实头显成为主流;国内VR大空间强势崛起
- 阿里独家合作,亚马逊“亲测”代言,雷鸟创新打造 AI 眼镜新标杆,媲美 Meta !
- CES 2025 抢先揭秘:XR领域新品爆料,AI眼镜成焦点
- 2024 XR年度大事件TOP 10
- 先诛苹果,再灭Meta?三星、谷歌、高通组“失败者联盟”,能否赢得XR领域终局之战?
- Meta高端AR眼镜Orion全揭秘:五年内上市,或无缘国内市场,大概率撞车苹果
- 库克进军游戏圈?苹果Vision Pro与索尼达成合作 后者发行游戏刚拿下TGA年度最佳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