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30年:继承与发展

6月18日,东软即将迎来它的30岁生日;这家中国活得最长的软件公司,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究竟收获了什么?未来又将去向何方?

5月31日,东软系的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同时向香港交易所提出上市申请,如果顺利的话,预计这两家公司都将在今年登陆资本市场。再加上1996年上市的东软集团(SH:600718)和2020年上市的东软控股旗下的东软教育(HK:09616),到了今年年底,东软系或将拥有4家上市公司。

30年,东软从三个人开始创业,如今形成上市集群,这将是对东软创业30年的一个献礼,也是在证明东软的生命是年轻的。也许,未来的10年、20年间,我们将看到东软的另外一番景象。

硬核软件工厂

提到东软医疗,其实它的发展历史不比东软集团短多少:东软医疗起源于1995年11月东软集团收购的东北大学计算机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前,该中心推出了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CT样机CT-Ⅰ,之所以转给东软,就是为了尽快实现产业化。

当时,一门心思做软件的刘积仁,之所以敢于接下这个硬件项目,也是因为看上了其中的软件价值。刘积仁认为,CT机的核心价值是系统设计和软件,其实CT机可以看成是一台能够表现软件价值的计算机。东软接手之后,会在软件开发方面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为此,东软率先将CT机的硬件架构从昂贵的小型机改成通用的PC机,并依靠自身在软件方面的优势,通过并行计算,不断加快CT机的成像速度,从而快速追赶上了GE、飞利浦等跨国公司CT机的水平。

此后在CT机领域,东软医疗在国内厂商当中率先突破16层/64层/128层/256层/512层扫描技术,不仅成长为国产CT机的No.1,产品还出口到了110余个国家和地区。这其中的关键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东软医疗的软件工程化能力。

而这个事业的发展,与东软创始人刘积仁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国内最早的计算机应用博士,早在1985年赴美留学期间,刘积仁就看到了软件工程化的巨大威力。回到东北大学之后,他与日本阿尔派公司签订的第一个订单,就是基于他博士论文的嵌入式软件开发的模拟仿真系统。

东软成立之后,要做好软件工程化,就需要大量的软件人才,而当时国内这方面的人才奇缺,仅有的人才也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此,刘积仁获得了东北大学的大力支持,将来自数学、自动控制、计算机3个系的几十名名优秀的大三学生,进入东软的“软件加速班”,进行为期一年的强化培训,培训结束之后进入东软。此后,这个班连续举办四期,其中大部分成员都成为了未来东软发展的核心骨干。

而在软件工程化这条道理上,东软也是越走越远:从为阿尔派开发嵌入式软件,到承接日立金融行业的软件开发,再到接下诺基亚的手机软件大单,东软凭的是不断提升的软件工程化能力。为此,东软也先后通过了从ISO 9000到CMMI 5等严苛标准的考核。通过软件工程化,东软将自己做成了一家与客户精准同步的“软件工厂”,能够满足他们各种各样复杂的软件开发需求。

1994年开始,同样是凭借强大的软件工程化能力,赶上中国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等中国第一轮信息化的东风,东软大胆地发起“数字圈地”计划,一口气进入了社保、电信、金融、交通等大行业,不仅完成了对核心资源的卡位,还实现了业绩的高速成长。

如今回头再看准备上市的东软医疗,不过是过去多年积累的果实而已。

创建新商业模式

而在卖CT机、为医院开发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东软逐渐发现,其实软件可以做更多的事情。2006年10月,一整套集合了影像设备、医疗系统信息处理、辅助诊断、远程医疗全方位的医疗解决方案正式发布,2007年就有600多家医院上线。

经过几番演进,如今东软医疗已经构建了MDaaS(即医疗设备和医疗影像数据服务)平台,汇集了东软和第三方开发的应用程序,能够协助肺、心血管和大脑等多个治疗领域的医疗影像诊断及治疗。例如,东软自主开发的NeuBrainCARE能够提供缺血性中风影像的自动分析,NeuLungCARE则能够完成支气管扩张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图像分析,使东软从医疗设备供应商向影像数据运营商转变。

不过,东软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将目光跳出传统的医院医疗,走向更广阔的大健康领域。为此,2011年东软熙康应运而生。2013年开始,东软熙康逐步在全国20多个城市建立线下健康管理中心。

东软熙康迈出的最关键一步,则是2014年开始在宁波建设中国首个城市云医院平台——宁波云医院。经过了长达数年的不断打磨,如今的宁波云医院成果斐然,已经实现了线下线上医疗的实时监控、无缝对接和显著的协同效应。

如今,宁波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已全部加入宁波云医院平台,有44家大型医院的远程医疗服务中心通过该平台为基层医疗机构的273家云诊室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同时,该平台为患者提供约9900名医生及5600名护士,为宁波11个区县的超过850万居民服务。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宁波云医院平台提供37种医疗健康服务,覆盖53个医学专科,累计提供约290万次在线问诊和药品配送,21500次远程影像会诊,25800次远程临床会诊,以及9900次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智能医疗健康产品产生了13万条健康监测数据,且通过该平台产生了120万次健康大数据评估。

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东软熙康打造了中国首个以城市为入口的云医院平台,并建立了一个云医院网络,将城市中的政策制定者、医疗机构、患者及保险公司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公平地获得医疗资源并更有效和高效地交付医疗服务。

截至2021年3月31日,东软熙康的网络已经拓展到了中国25个城市的、以城市为入口的云医院平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截至2020年12月31日,按覆盖的城市数量计算,东软熙康已经是中国最大的云医院网络。

这种典型的产业互联网模式,既盘活了大健康产业,也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在这个“软件定义一切”的时代,东软正在凭借自己的核心能力,用创新的商业模式,找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过去几年里,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分别拿到了弘毅、高盛、CPPIB、通和、百度等多家知名机构的投资;从事医院大数据运营和供应链管理的望海康信(原东软望海)获得了平安人寿、泰康保险的投资,计划在明年上市;从事汽车基础软件平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自动驾驶的东软睿驰,则获得了本田汽车的青睐。

如今的东软,不再只是从事软件和解决方案的东软集团,而是用软件赋能各大行业,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与行业共同成长的“大东软”。

最像学校的公司

在这一连串的大手笔布局基本完成的时候,刘积仁也给自己规划好了未来的道路。4月27日,东软集团召开董事会,刘积仁辞去了公司首席执行官职务,首席执行官将由原总裁王勇峰接任,并在东软第一次实施了联席总裁的制度,东软的治理进入了新的阶段。如今,刘积仁还将继续担任东软集团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此外,他也仍然担任东软教育、东软医疗、东软熙康的董事长。

如今,东软的大模样已经基本成型,刘积仁觉得自己可以再退一步,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了。其实,早在卸任东软集团首席执行官职位之前,刘积仁除了把握住战略方向的决策之外,已经早早就将日常管理的重任交给了同事们。

更让刘积仁放心的,则是东软企业文化的传承。任何去过东软的人都会发现,这家企业仍然保持着浓厚的校园文化。在东软内部,刘积仁被称为“刘老师”,其他高管也是如此。

成立30年来,东软缺乏很多同时代中国企业那种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的“狼性精神”,还很少去主动Push员工完成不切实际的指标。由于东软的很多骨干员工都是校友甚至同学,也基本没有你死我活的内部斗争。

过去30年,东软一直都是静水潜流、稳步前进,也一直保持着超强的凝聚力。前不久,东软党委举办了一个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活动,专门邀请刘积仁去参加。这个时候刘积仁才吃惊地发现,在东软工作了20年的党员竟然超过了200人。要知道,25年前的东软,员工总人数才不过300多人。

当然,除了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之外,东软在激励方面做得也相当到位。如今,东软集团即将启动新一轮的股权激励计划,而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也都专门设立了骨干员工的持股平台。

作为中国最早的软件公司,东软也是最早开展员工持股和激励计划的软件公司之一,并且还将“追求个人与社会同步发展”的口号贴在公司一进门的墙上,这在当时是令人无法理解的。

1996年6月18日,刚刚过完5岁生日的东软成功在上交所上市,成为中国“软件第一股”。如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刘积仁仍然深刻:“我那个时候就有个感觉,让中国的年轻人在中国的土地上能够看到财富、摸到财富。那个时候真正觉得,中国社会给了每一家科技公司,特别是给了科技公司的年轻人机会。”

如今,已到而立之年,仍然在软件这条道路上坚定前行的东软,即将迎来新的一轮大发展,它还能够给热衷于“躺平”的当代年轻人机会吗?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1-06-08
东软30年:继承与发展
30年,东软从三个人开始创业,如今形成上市集群,这将是对东软创业30年的一个献礼,也是在证明东软的生命是年轻的。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