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白皮书,竟然让三大运营商和全球最大的几家手机厂商都团结在一起。4月8日上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联合举行线上发布会,共同发布《5G消息白皮书》,阐述了5G消息的核心理念,明确了相关业务功能及技术需求,提出了对5G消息生态建设的若干构想。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董昕、中国电信副总经理王国权、中国联通副总经理范云军出席了这次发布会。据了解,三大运营商将在今年6月正式推出5G消息业务。老冀没想到,这个发布会的新闻,竟然还上了当天的《新闻联播》。
来自华为、小米、vivo、OPPO、中兴、三星、联想、魅族、海信等9家手机厂商,以及蜂动、菊风这两家应用开发商的代表也出席了发布会。各大厂商厂商代表纷纷表示,会在之后发布的5G手机当中支持5G消息业务。
老冀估计很多朋友可能会对什么是“5G消息”一头雾水,简单来说,其实就是能够发送语音、图片、位置、视频的“短信”,它还有一个学名,叫做RCS(富媒体信息)。
其实,早在2008年GSMA这个全球主流运营商组成的协会就想搞RCS了,当时就发布了RCS的标准,后来也得到了Google的全力支持。
问题是更具体的技术标准也得统一,这样不同运营商之间发送的RCS才能互联互通,这个问题一直就没扯清楚。另一个阻碍就是手机厂商对于RCS的热情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在中国、印度这种手机大国,运营商定制机占比又比较低,这也使得支持RCS的手机并不多,也就没能流行起来。
问题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特别是进入4G时代之后,用户对于富媒体沟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你运营商搞不定,OTT(绕过运营商直接向用户提供应用服务)厂商自己搞起来,于是出现了苹果的iMessage、Google的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等多个即时通讯工具,当然还有中国的微信、日本的Line。
OTT兴起之后,给运营商带来了很严重的后果,一个是移动用户越来越黏在OTT那里,跟自己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另一个是陷入了增量不增收的窘境。你想,过去用户发一条短信才占用多少流量资源呀,就收TA一毛钱;现在用户可着劲用微信视频聊天,流量一个劲地暴涨,运营商收到的钱却并没有增长那么多。于是,这些年我们看到包括中国移动在内,都陷入了这样一种窘境。
因此,如今运营商们也都意识到了RCS业务的重要性,开始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先把各家运营商之间先联起来。
去年10月,美国四大无线运营商Verizon、AT&T、Sprint、T-Mobile专门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CCMI(跨运营商消息传递计划),以便统一RCS标准。
CCMI与获得了Google和三星的支持,确保能够在所有的Android手机上实现RCS。不过很遗憾,苹果似乎一直就没打算加入,还是在玩自家的iMessage。
如今,中国三大运营商也联合起来了,准备在中国也搞一个RCS阵线联盟,他们同样也得到除了苹果之外的所有手机厂商的支持。
此外,他们也在吸引更多应用厂商的加入。在发布会上,专门也演示了只需要使用5G消息,而不再需要进入12306 APP,手机用户就可以通过发送语音或文字、点选关键字的形式,快捷实现车票预订、支付、改签等操作。此外,携程也开始支持5G消息。
老冀认为,这确实应该是5G消息重点发力的领域,也就是企业对个人的富媒体服务。
在个人消息服务领域,可以说战争早已经结束。由于网络效应,人们早就已经习惯了点开微信进行语音和视频通话、发送各种富媒体消息,运营商的5G消息做得再好,也已经无力对抗用户习惯和网络效应。
不过,在企业服务领域,也许可能会有一些机会。老冀给大家看一下中国移动的数据: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的短信使用量仍然高达6172亿条,同比增幅高达40.8%。2019年全年,中国移动的短彩信收入仍然有286.48亿元,占当年通信服务收入的4.2%,老冀估计利润占比会更高一些。
大家可以想一想自己过去一年主动发过几条短信?可以说,这里面大部分都是企业发的短信。企业为什么会发短信给你呢?因为很多企业可能并不掌握你的微信或者支付宝信息,还有就是短信的强制接受性更强,也更能够引起你的注意。
老冀估计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体验,就是出国了,或者到了无线信号很差的地方,上微信已经很困难了,但是收短信却没啥问题。这就是因为短信是基于运营商更底层的通信能力,到达率会更高一些。如今,短信的升级版RCS和5G消息也是如此。
综上所述,老冀认为如果运营商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可以更多地将5G消息与自己的政企业务打包在一起,说不定能够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