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蓝色巨人长达8年之久的罗睿兰(Ginni Rometty)终于熬不下去了,宣布将在今年4月辞去IBM CEO的职位,继任者为负责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业务的阿尔温德·柯世纳(Arvind Krishna)。
有意思的是,IBM还同时宣布红帽CEO Jim Whitehurst担任总裁一职。2018年底,IBM以34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红帽这家企业级开源软件及服务公司。
要知道,IBM可是有好多年没有总裁这个职位了。业界普遍预计,Arvind Krishna将是个过渡型CEO,未来Jim Whitehurst将会接任CEO并执掌蓝色巨人。
不过,不管是谁担任CEO,IBM未来的走向都非常明显,就是加速走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
虽然董事会对于即将离任的罗睿兰不乏溢美之词,而实际上,罗睿兰担任CEO的这8年,恰恰也是IBM最为失落的8年。罗睿兰宣布辞职的消息发布之后,IBM的股价也一改长期的低迷之势,上涨了3%。
在罗睿兰任职期间,IBM的收入从1050亿美元下降到770亿美元,降幅超过25%,IBM还曾经创下连续22个季度收入下降的记录。
同样是在罗睿兰的领导下,IBM的股价下跌了24%,也是唯一下跌的、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美国科技公司,以至于在IBM压了大赌注的“股神”巴菲特都亏了不少钱。
要知道,过去几年美国股市可是涨到了历史最高点,FAAG(Facebook、Amazon、苹果、Google)等科技公司的股价更是青云直上。
当亚马逊、微软和谷歌成为云计算的三巨头,当Salesforce、微软拥有最受欢迎的订阅软件,当Nvidia、Broadcom受益于计算的繁荣的同时,IBM一直在竭力跟上时代的脚步,却一直步履维艰。
以云计算为例,刚刚上任不久,罗睿兰就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了Softlayer这家专门为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提供复杂需求的云计算公司。不过,随着亚马逊和Google疯狂地拓展各自的云计算平台,Softlayer的独特优势很快就消失了。2016年,IBM被迫放弃了Softlayer品牌,其在云计算市场的排名也就止步于第五名,远远落后于其他玩家。
很多朋友可能都不知道,如今大行其道的云计算业务,其实最早是IBM和Google联合推广开来的,不过最后却让亚马逊拿到了胜利果实。Google发现落后之后奋起直追,现在好歹也追到了第三的位置,而IBM却死活也追不上了。
既有品牌,又有技术,还有渠道,IBM为什么就做不好云计算业务呢?其实问题的关键,就是IBM陷入了前不久去世的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滕森所说的“创新者的窘境”。
云计算其实就是一种“颠覆式创新”,一开始主要在互联网创业型公司大行其道,这些小公司再也不需要购买昂贵的服务器等硬件设备,而只需要采用软件租赁的SaaS模式。
而IBM的商业模式又是什么?IBM的主要客户是政府机构和跨国公司,给他们提供从硬件、软件、服务到咨询的一整套服务;当然,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都是杠杠的。当年华为购买了IBM的IPD等管理咨询服务,几年时间就花了好几个亿。学会了IBM的套路之后,一位华为的管理专家曾经对老冀说,IBM的商业模式就是养了一堆最贵的老头,教给大企业客户一整套的所谓最佳实践,顺便把自己贵得一塌糊涂的“黑盒子”推销出去。
因此,IBM做不好云计算也就在情理之中,因为它特别怕云计算破坏了自己高利润的原有业务,老是希望将自己的原有产品跟云计算整合在一起,仍然能够以高价卖给客户。事实证明,这条路根本就走不通。
反观在互联网时代也曾经陷入困境的另一家科技巨头微软公司,在换上了新掌门人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之后,则是全力拥抱云计算和开源,其云计算业务Azure直追老大亚马逊AWS,Office等核心软件业务也实现了SaaS化,如今市值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微软之所以能够迅速转身,除了纳德拉的坚定信念之外,也是因为微软没有多大的硬件包袱,对原有业务的破坏相对较小。
作为一家有着109年历史的基业长青公司,IBM的底蕴非常雄厚,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由于这些技术过于超前,当前仍然无法实现规模商业化。要走出眼前的困境,蓝色巨人还要另想办法。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