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小巨人公司即将发行上市,而且上的还是最火爆的科创板。7月4日晚,虹软科技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将于7月11日申购,科创板股票代码为688088。
其实,从这个股票代码就可以看出监管层、上交所、科创板对于这家公司的重视。申购完成之后,虹软科技有望成为第一家登陆科创板的AI公司。
跑手机行业多年的老冀,其实久闻虹软的大名。一些手机厂商如魅族、vivo等在发布手机新品的时候,为了强调手机拍照能力的强大,往往都会强调采用了虹软的算法。
魅蓝6发布会
在《招股说明书》中,虹软科技表示,2018 年全球出货量前五的手机品牌中,除苹果公司完全采用自研视觉AI算法外,其余安卓系统手机三星、华为、小米、OPPO 的主要中高端机型均有搭载虹软科技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除了以上“四大”之外,魅族、索尼、中兴、传音、联想、摩托罗拉、HTC、华硕等手机厂商也均采用了虹软的算法。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在手机行业的视觉AI算法上,虹软是绝对的No.1。
vivo Xshot发布会
很多人会问老冀,做视觉AI算法的公司多了去了,有BAT三大巨头,还有新崛起的商汤、旷视,为什么虹软却做到了行业第一?
俗话说“笨鸟先飞”,早在1994年,刚刚在美国读完研究生的邓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当时一套Photoshop的图像编辑处理软件要卖500美元左右,巨贵无比;能不能开发一套价格亲民的同类软件?
虹软创始人邓晖
于是,邓晖在美国硅谷成立了虹软,开发出了只卖100美元的PhotoStudio,功能却和Photoshop不相上下,一下子就卖火了。
借助PhotoStudio,邓晖又将索尼和理光等众多照相机厂商发展成了自己的客户。
2003年,邓晖意识到智能手机的时代即将到来,决定进入这个行业。当年,在性能有限的移动终端设备上,虹软实现了人脸特征点检测、人脸检测和人脸表情检测等功能。2004 年,虹软又在移动终端上完成了图像增强算法的落地,实现了去模糊、去噪和暗光拍摄三大功能。
2007年,虹软赢得了三星手机的信任,开始为其提供图像增强算法;2008年,虹软又赢得了华为手机的合作订单。直到2013年,虹软拿下了vivo和小米,2017年终于与OPPO达成合作。由此,全球四大安卓手机厂商均成为了虹软的客户。
长期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积累,让虹软在视觉领域一直都跑在前面。2015 年,虹软协助手机厂商发布了业界第一款 RGB+Mono(彩色+黑白)方案的后置双摄头手机,此后又攻克了Wide+Tele(广角+长焦)的后置双摄方案。由此,虹软让安卓手机阵营在双摄的普及上做到了与苹果并驾齐驱。
虹软科技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96.57%的营收均来自于手机行业,包括智能单摄、智能双(多)摄、智能单/双(多)摄、智能深度摄像解决方案。老冀发现,后两者的营收增长很快,这也反映了手机行业追求越来越多摄像头、越来越复杂功能摄像头的趋势。
联发科技与虹软联合开发了“AI视频实时景深”功能
《招股说明书》还披露,由于Amazon、依偎科技(ivvi)、奇酷互联网(360)等公司弱化或取消智能手机业务,2019 年上半年未与虹软续签合同,这也充分反映了手机行业走向集中、二线厂商生存困难的现状。
此外,Intel由于RealSense 3D摄像头业务进展不利,Nikon由于数码相机业务收到冲击,2018年也不再与虹软续约,这也体现了集成了越来越多功能的手机,仍然还在吞噬着周边行业。
由于在智能手机行业的长期耕耘,虽然截止到2018年年底虹软只有569人的规模,当年却创造了4.545亿元的营收,人均营收79.9万元,确实是一家典型的“小而美”公司。
其实,虹软最早做图像软件的时候,市场上还不流行AI这个概念,只不过做着做着,发现自己与AI有了交集,成为了一家做视觉AI算法的公司。
老冀认为,与BAT和商汤、旷视等竞争对手相比,虹软最大的优势是算法上的多年积累,而最大的劣势则是只有算法。如今,手机行业越来越走向集中,AI公司将算法、算力和数据打包并平台化运营,这些变化都将带给虹软前所未有的挑战。
实际上,即使是在手机行业,虹软的优势也不再那么明显:在人脸识别、人脸捕捉等领域,手机厂商也在与旷视、商汤等虹软的竞争对手开展全面合作。
正因为如此,老冀注意到,虹软科技这次发行上市募集到的资金,除了用于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之外,还将投入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其他 IoT 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光学屏下指纹解决方案等其他领域。不过,作为后来者的虹软能否在这些领域打开局面,恐怕还有待观察。2018年,汽车等IoT产品为虹软带来的营收仅为367.95万元,占当年营收的0.81%。
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虹软使出了另一个大招——开放。2017 年,虹软首次发布了视觉人工智能开放平台,面向行业和个人开发者免费开放人脸识别、人脸属性分析等离线 SDK。
2018年11月,虹软视觉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迎来了全面更新,新增了活体检测 SDK、人证比对 SDK(IdCardVeri V1.0)、性能全面升级的人脸识别 2.0 SDK(ArcFace 2.0)、人脸识别门禁基础应用套件等多个部分,助力视觉 AI 技术在智慧工地、智慧旅游、智慧办公、智慧小区、智慧校园、智慧楼宇、APP 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落地。
在这次会上邓晖透露,虹软视觉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已经发展了超过3万家中小企业用户和开发人员,他希望未来能够拓展到超过10万个用户。
为了进入更多的垂直领域,虹软选择将算法开放,并以行业整合者的身份入局,将模组厂商、芯片方案商、设备整机方案商进行全面资源整合,赋能成为产品方案商、解决方案商、系统集成商,并由他们进一步赋能各个细分场景中的 AI 开发者,打通整条垂直产业链。
老冀发现,在智能手机上的多年积累,对于虹软做开放平台还是有帮助的。例如,业界反馈虹软开放的人脸识别算法整体表现相当不错,而且还是唯一支持离线和自建服务器的开放平台,这也有利于打消用户担心数据外泄的顾虑。
过不了多久,头顶着“AI第一股”光环的虹软科技,将带着688088这个“靓号”在科创板上市。老冀认为,虹软能否“一路发发发发”,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能否将算法优势保持下去,二是能否打造成功适合各个垂直领域的开放平台。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