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滴滴顺风车事业部经理张瑞在“滴滴顺风车”官方微博发布《滴滴顺风车致大家的一封信》,这也是该官微自去年8月22日以来第一次更新。众所周知,由于连续两起命案,使得滴滴顺风车在去年8月27日无限期下线。
老冀认为,滴滴在这个时候发公开信,显然是在争取舆论支持,以期顺风车业务能够尽快恢复运营。在下线之前,顺风车的日订单量高达200万单,约占滴滴总体日订单量的10%。
对于顺风车这个看起来似乎并不那么起眼的业务,滴滴其实是非常重视的。今年2月15日,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在召开全员大会之前给13000名员工发了封电子邮件,列举了10个关乎滴滴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其中第三个就是“社会对顺风车的呼声很高,是否有恢复计划?”
为什么滴滴这么急切地希望恢复顺风车业务?老冀认为,如果用金字塔来形容滴滴的全部网约车业务的话,顺风车业务可谓金字塔的基座,丢失不得。
如果按照客单价来看的话,整个网约车市场从高到低分别为代驾、专车、快车、顺风车;如果按照订单量计算的话,快车的订单量大约占到了80%,顺风车能够占到15%,代驾和专车加起来也就5%。
以上是从用户端来看的情况,顺风车以其低价、共享经济的特点,在整个网约车市场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增速也要快于其他网约车模式。
再从司机端来看。据媒体报道,之前一些开中高端车型的顺风车车主,在运营了一段时间的顺风车之后,有不少转入了快车和专车业务。因此,在目前各大城市严格控制司机端认证标准的时候,顺风车能够帮助网约车平台增加更多的司机和供给。
由此可见,顺风车对于滴滴非常重要。此外,在滴滴顺风车下线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另一家主做顺风车业务的嘀嗒出行也是顺势而起。根据Trustdata移动大数据检测平台的统计,2018年嘀嗒出行APP的月活用户数已经达到了600万,仅次于滴滴出行APP的3000万。
这不仅让老冀想起2014年8月Uber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低价快车业务“人民优步”,一度把刚刚收购了快的、准备一统江山的滴滴杀得节节败退。幸好当时滴滴反应够快,迅速推出了同等价位的滴滴快车展开正面厮杀,最终稳住了阵脚。Uber的这次低端突袭是如此有效,以至于当Uber将中国业务卖给滴滴之后,滴滴总裁柳青还心有余悸地说道,当时的滴滴处在非常困难的处境当中。
这一次,低端市场又杀出了个嘀嗒出行,而且由于滴滴顺风车业务处于无限期下线状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嘀嗒蚕食自己的市场规模、司机规模和用户数据。
据老冀了解,嘀嗒出行还制定了一项非常有针对性的战略,那就是不做快车和专车业务,而是进军出租车出行市场。其实,这两点是相互关联的:不做快车和专车业务,就能够让各地的出租车协会和出租车公司放心,嘀嗒出行不会与他们竞争,从而放心地与嘀嗒出行达成战略合作,一方面向出租车司机推荐嘀嗒出行,另一方面向嘀嗒开放出租车出行数据。据老冀了解,嘀嗒出行正在与一些城市的出租车公司合作,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网约和巡游业务实现更好地结合,从而帮助出租车司机降低空驶率,提高运营效率。
如果嘀嗒出行的这种模式推广成功了,其实又从另一个低端继续侵蚀滴滴出行的市场。要知道,目前全国出租车的日订单量为6000万单,是滴滴出行的3倍。
要知道,中国市场最难防备的就是低端偷袭,偷袭者往往会趁机切走领先者大量的市场份额。而在互联网出行市场,这还意味着大量的司机、用户和出行数据。如今,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重现,滴滴出行急不可耐地希望恢复顺风车业务。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