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vivo发布了一款主要面向线上市场的手机iQOO,取得了非常大的反响。3月1日上午10点,iQOO开始在京东商城上预约。截止到3月4日晚上9点30分,预约用户数已经接近30万人,而此时距离iQOO正式开售还有一天半的时间。
当然,这个数字与小米9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小米9在京东商城的首轮预约用户数达到了120万人。不过,它仍然让小米感到压力山大。为此,小米临时宣布在3月2日增开两场抢购,雷军更是表示:“假如小米9首月供货不足百万台,大家不用催了,我就去工厂拧螺丝!”
3月5日上午10点,小米9将开始第四轮抢购。同样是截止到3月4日晚上9点30分,仅仅在京东商城的预约用户数就已经超过了100万人。如果这次仍然供货不足,很多用户还是抢不到,是否会有部分用户转投iQOO?3月5日上午就能见分晓。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OPPO旗下面向线上市场的品牌Realme已经注册好了官方微博,似乎也准备在近期杀入中国市场。在此之前,Realme已经在印度和东南亚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如果说前几年是线下市场的黄金年代的话,今年中国手机市场的风向似乎变了,手机厂商再次将目光转向线上市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首先,线上市场的容量已经足够大。根据知名调研机构赛诺的数据,中国线上市场的销量占比从2013年的9%一路攀升,2018年已经达到了22.3%,年销量超过8500万部,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市场了。
其次,过去很多朋友认为线上市场手机卖得便宜,线下卖得贵,如今这种状况已经不存在了。还是赛诺的数据,2018年四个季度中国市场线上和线下的平均售价已经相差无几,四季度线上售价甚至反超线下。如今,很多朋友都已经喜欢通过网上购买售价高达1万元的新款iPhone了。
最后,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最主流的舆论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普及,不管你是几线城市的消费者,如今获取商品信息的渠道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于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手机淘宝、拼多多等互联网渠道,购买手机的决策也会越来越受互联网的影响。
再看中国手机厂商的线上线下销量占比: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国销量最大的七大厂商合计的线上销量占比为22.2%。从这个销量占比来看,渠道分布比较均衡的是三星、苹果和华为。不过,其他四家手机厂商则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偏科现象:
2018年,OPPO和vivo(以下简称“OV”)的线上销量占比仅为6.2%,OPPO这还是在加上157万部一加手机销量的情况下。实际上在过去一年,OV的线上销售都没有超过500万部。另一方面,魅族和小米则是严重依靠线上:2018年,这两家手机厂商的线上销量占比均超过了40%,远远高于22.2%的行业平均占比。
因此,2019年OV加速进军线上市场,就成为意料之中的事情了。对于OV来说,由于线上占比实在太低,能从线上抢到多少就赚到多少。同样是由于线上占比太低,OV暂时还不需要考虑线上的高性价比手机冲击线下市场的问题。
不过,OV同样也要面临供应链的考验。过去,OV线下发布爆款的时候,由于有分布在全国的20万家门店作为资金和库存的蓄水池,新品可以一下子备足几百万部的货,从而保证正式发售的时候不会断货,让愿意购买的消费者很容易就在线下门店买到。
如今转战线上,OV面对的只有京东、天猫、苏宁等有限的几家渠道商,恐怕无法再“囤”足够多的货,消费者可能也会在线上抢不到货,进而产生不满情绪的问题。由于iQOO 手机3月6日上午10点就会正式发售,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它是如何操盘的。
OV如果在线上一齐发力,冲击最大的恐怕就是对线上市场依赖程度更深的魅族和小米了。可以预见的是,今年互联网上的手机口水战将会打得不可开交。
另一方面,老冀也看到小米正在加紧布局线下市场,前不久还专门召开了中国区线下省包客户大会,开始用OV的办法猛攻OV的老巢。
总之,对于头部的这几家手机厂商来说,线上和线下,一个都不能少。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长寿产业大动作!中科院新技术NMN产能升100倍,全民百岁时代可期?
- 昆仑万维发布天工AI高级搜索功能,最懂金融投资科研学术的AI搜索
- 昆仑万维重磅发布天工AI高级搜索功能,做最懂金融投资、科研学术的AI搜索
- 真我GT7 Pro发布,3599起堪称骁龙8至尊版质价比之王
- MLPerf AI存储基准测试,中国速度领跑
- 假开源真噱头?开源大模型和你想的不一样
- FaceTime成诈骗“帮凶”,苹果是怎么一步步丢掉“安全”光环的?
- 收入首超特斯拉,比亚迪市值为何只有六分之一?
- 谁才是折叠屏界的扛把子?华为、荣耀、vivo卷出新高度
- 姜萍也是受害者,阿里数学竞赛存在漏洞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