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宣亚国际(SZ:300416)发布公告,宣布将收购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蜜莱坞”)预计不低于50%的股权,主要交易对方包括标的公司的创始人股东、员工持股平台以及机构投资者。
说起蜜莱坞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不过如果说起直播平台映客,很多朋友就要熟悉得多了。实际上,蜜莱坞就是映客在国内的经营实体。
宣亚国际的这次公告没有公布收购金额。而在去年9月,另一家上市公司昆仑万维(SZ:300418)曾经出让过蜜莱坞3%的股权并套现2.1亿元,以此计算当时蜜莱坞的估值为70亿元。以目前直播行业万马齐喑的形势,这次宣亚对蜜莱坞的收购,估值也许不会超过70亿元。
70亿元的估值是什么概念?也就是刚刚超过10亿美元,进入独角兽企业的规模。老冀在想:对于排名第一的直播平台映客来说,这个估值是不是太低了?
转让50%以上的股权,也意味着映客创始人兼CEO奉佑生即将套现离场,这与当年那个信心满满的奉佑生简直是判若两人:一年多以前,老冀曾经与奉总交流过,当时他对直播行业非常有信心,甚至认为直播会革掉电视的命。2017新年的第一天,奉佑生还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名字就叫做《给宝宝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作为中国最大的全民直播平台,映客希望和大家一起创造未来。”
结果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奉佑生就放弃了,虽然从财务收益的角度他将获得不菲的回报,但是老冀相信作为连续创业者的他还是有点心不甘情不愿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
(映客创始人兼CEO奉佑生)
映客的卖身,应该与商业化进展不太顺利有关,而商业化的不太顺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流量增长乏力: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映客的活跃用户已经连续三个月出现下滑,跌幅高达27%。
从2015年3月创立公司到如今准备卖身,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映客走向了辉煌,又走向了没落。从映客的创业经历当中,我们又能够得到哪些教训呢?在老冀看来,主要有三大教训。
第一,映客没有找到一个强大的靠山。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映客一直坚持独立发展,不依附于任何一家巨头,在移动互联网流量已经被BAT和360等巨头垄断的情况下,注定这条路充满了艰辛。映客曾经有机会获得腾讯的战略资源,但是直到最后腾讯也只是个小股东,而腾讯自己还有腾讯直播、NOW直播等亲儿子以及斗鱼、龙珠等更亲的干儿子,对于映客是无暇照看。没有源源不断的流量注入,映客只能处于不进则退的尴尬境地。
第二,映客没有笼络住头部的内容资源。我们看到在游戏直播平台上,排在最前面的十几位游戏主播垄断了绝大部分的流量。在映客这样的综合直播平台上,头部内容资源的份额可能没有那么高,但是同样相当可观。
老冀一年多之前与奉总有过交流,他一直坚持不与明星主播签约的原则,认为映客的机制能够源源不断地造星并产生新的明星主播。如今看来,奉总的估计太乐观了,我们看到流量向明星主播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映客较为保守的分成政策,注定留不住明星主播。
第三,映客缺乏应对外部监管的足够经验。在《给宝宝的一封信》中,奉佑生提到了一个关键词“绿色”,而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难,需要投入太大的资源和精力。而且,如果直播平台上全都是主旋律的话,用户活跃度会有一个非常大的下降,这也是投资人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映客其实只能在夹缝中生存,而作为创业公司的映客又缺乏应对外部监管的足够经验。早在2015年11月20日,蜜莱坞就收到过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的处罚决定书,案由是“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相信在过去的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外部监管给映客带来的困扰应该不算少。
除此之外,映客也缺乏与其他平台打交道的经验,最近我们又看到了映客被苹果App Store下架的消息,而这早就不是映客第一次被下架。
其实,任何一家创业公司,当它发展到映客这样的规模的时候,都会遇到类似的三大问题。如果它能够顺利地翻过这三座大山,就能够迎来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而这也是考验创业者和创业团队的大考题。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