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公众号:laohushuokeji或老胡说科技)
“黑色星期五”驾到,海外购物来朝!
在去年是首吃螃蟹,尝到甜头后,今年,亚马逊举办了第二届海外购物狂欢节“黑色星期五”(简称‘黑五’),开始大兵压境!相比余热还存的“双十一”,亚马逊更关注“黑五”。
就在11月18日,亚马逊中国在北京宣布,开启与亚马逊全球同步的第二届“黑色星期五”海外购物节,从11月18号到12月5日,以“海外正品”和“全球同步”为两大特色,在选品、物流、购物体验及优惠方面为中国消费者打造一场海外购物狂欢。
与此同时,亚马逊中国还大幅下调亚马逊欧洲网站直邮中国的邮费,同时还宣布 “亚马逊发明家”产品正式亮相中国。在本届“黑五”期间,来自“亚马逊发明家”约600款全球独享的创意产品将闪亮登场,中国消费者可通过亚马逊“海外购”进行首批尝鲜。
自此,作为跨境电商的一哥亚马逊正式吹响黑色星期五的号角,亚马逊中国跨境电商战略也开始进一步深化推进。
所谓“黑色星期五”,是西方感恩节后的第一天,作为圣诞节囤货行动的开始,在美国、加拿大等地的不少商家会加大折扣力度,是海外购物狂欢季的代名词!随着国际购物的兴起,让“黑色星期五”在国内日益受到关注。
特别是在去年,亚马逊首次将海外购物节“黑色星期五”带到了中国,中国消费者可以与全球消费者初步尝到了同步享受到亚马逊美国“黑色星期五”的优惠促销的甜头。
今年具体举措上,亚马逊中国打出了这几张牌:中国消费者可以享受新的亚马逊“海外购”2.0购物体验,统一账号登录、统一的购物车和支持本地化支付,全球与本地联动,实现与本地网购无差别的海外购物体验。其中,从11月27日黑色星期五当天开始的连续5天的“黑五秒杀”将成为抢购高潮。除了全面实时同步亚马逊美国的“镇店之宝”、“Z划算”等黑五专享优惠之外,亚马逊中国还联手招商、中信、平安三大银行,在黑五购物节期间为消费者带来叠加“惊喜”。
核心的问题是,为什么亚马逊如此看重“黑五”?
1、从自身来看,亚马逊在中国的战略重点和优势就是跨境电商,这是亚马逊中国的整体努力方向,必须出击。
今年8月13日,亚马逊中国正式宣布其跨境战略全面升级到2.0时代,并发布“海外购·闪购”(z.cn/ftz)的进口保税模式,从而全面完成海外进口战略布局。而且今年亚马逊进入中国已经11个年头,跨境电商举措也承载着亚马逊入华新十年的梦想和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方式。
在过去10年的第一阶段,亚马逊中国在中国电商市场过于求稳,可以说错过了跑马圈地迅速做大的良机。而且,中国电商大红海缺乏行业规则,各种乱象,如价格战、广告大战等,亚马逊中国虽“置身事外”,避免了恶性竞争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错过了机会。
而跨境电商则给了亚马逊翻身的机会,必须抓住!亚马逊总部是在美国,背靠十多家海外平台,在选品、供应商资源、物流、商品预测、售后等跨境电商供应链环节占据优势,这也是其能在中国玩转黑五所持有的独门利器。
2、正如我曾撰文表示,为什么亚马逊等对双十一没有完全投入重兵?因为从行业层面来看,“双十一”不是亚马逊的主菜。
其一,双十一销售大都集中在标准化产品上,尤其是母婴化妆品类目交易额占比很低。而消费者对海外商品的需求更多集中在非标准品类、国内不容易买到的或者价格比国外贵很多的产品,比如衣服啊、鞋包、厨具之类。这些双十一中的国内传统商家难以提供。可以说品类不是特别搭。
其二,消费者对双11早已形成了国内的思维定式的认知,在双十一还是以追求低价国内同质商品为主。目前用户的购物习惯还在国内,想要突破原有认知短期内很难。
其三,虽然国内对跨境电商有巨大需求,大家都想剁手剁到国外。但海外购物需要原汁原味,还原当地场景,消费者才会有感觉。毕竟购物场景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而且,所谓利出一孔,亚马逊中国集中火力发力“黑五”远比“双十一”收效更大,毕竟双十一是借势,而“黑五”是亚马逊自己造势。再说,在跨境电商上,有着亚马逊全球这棵大树支撑,自然让亚马逊中国的优势是大大的有。
总之,国内的“双十一”之火已经烧完了,而且“双十一”征伐7年,已凸显疲态,接下来就看亚马逊中国如何在新生的海外购物“黑五”上接力了!
不过,如何让国内用户更了解认知“黑五”,还有一个培养的过程。再加上有了刚刚发生的“双十一”透支消费的后遗症,如何让消费者在经历“双十一”后还留有余力拥抱让“黑五”,对亚马逊会是一个潜在的挑战。
好在方向和策略是对的,就看亚马逊如何一步步前进,不断带给行业和消费者惊喜了!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