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公众号:laohushuokeji或老胡说科技)
“跨界”、“互联网金融”、“智能硬件”都是当下的热门性感词汇,当这三大词汇相遇,会遭遇怎样的营销火花?
2015年,一场“智能硬件+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化学反应正在发酵。近期,韩国三星宣布与京东开启合作,将三星旗下两款现阶段的旗舰机型三星Galaxy S6 & S6 edge在京东商城平台上进行全国首发。并且,双方将集合京东的金融平台,进行全新的“搞机”模式。
“搞机”而非“买机”的跨界生态营销
之所以将之称为“搞”而非“买”,原因就在于其打破了传统的你买我卖的销售模式,而是将新品首发、产品销售与互联网金融合拍,为用户提供了有趣且有“利”可图的新购机体验。
在三星与京东金融的合作中,用“京东白条”支付可以分3到24期无息贷款享受“0元购机”,免分期服务费最高优惠达800多元;在京东众筹大趴微信号“呼朋唤友”发起众筹,不仅自己有机会免费得S6 edge 32G,参与众筹的好友也可获得300元、500元、1000元不等的购买补贴;而通过“京东小金库”购机的用户则有机会直接获得百元现金返现。这三剑客一出,小伙伴的购机体验立即新鲜了不少。
透过这一活动,本质上,是京东和三星联合走出了一条囊括“跨界、互联网金融、智能硬件”三大关键词的新营销玩法。有了硬件这一产品立足点之后,通过互联网金融打通售卖一系列环节,组成更大更广的生态圈。
如京东打白条重在改变消费模式,当国内经济与国际接轨,让欧美习惯的信用支付模式在中国扎根,从而培养起用户习惯;京东小金库则让用主打用户收益牌,如果日常的每一次消费都成为储蓄行为,会产生收益,那么自然会受到对生活有计划的大量人群的青睐;而轻众筹则针对年轻人,且大胆推出类似三星S6这样的高端品牌产品,改变了轻众筹只能小规模筹集的惯例,这与年轻人一切皆有可能的性格相符。
实际上,京东和三星此番立足传统智能硬件的新营销玩法,只是众多跨界生态营销中的一个范本。无论你是否感知,互联网带来的跨界生态营销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而来,不同企业间、产业间的跨界融合正悄然发生。
这一互联网营销思维一个很重要的打法就是分享、跨界,融合一切资源,从点到线到面到网,让用户最终无处可逃。这种营销打法自然能迅速拓展用户群,形成品牌及其核心社群,力量极大。
启示:因势利导+兴趣消费=润物细无声
此次三星携手京东金融也给业内玩家诸多启示。
传统智能硬件的营销玩法,业内成功的主要是苹果、小米、乐视为代表的饥饿营销、粉丝营销、跨界融合营销。但总体来说,无外乎两招,线下体验加线上促销。线下体验,很难用几分钟征服消费者,说动其产生购买;线上促销,打折力度越大,越貌似产品作假,打折力度越小,越让人感到高不可攀,商家陷入两难。这就让新的兴趣营销开始有了用武之地。
眼下的用户正进入“兴趣”消费时代。所以,传统智能硬件的新玩法,不是生拉硬扯牵强的强加给消费者一个概念,而是因势利导,主动走进消费者已经熟悉并喜好的经济领域,让用户能够用最习惯或者正在兴趣点上的消费模式,对自己的产品形成兴趣并达成购买,最终形成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营销境界。
这方面,京东和三星都在探索中,围绕消费者的精神与物质需求,寻求消费者的兴趣所在。以往的概念中,如果想要选择一款预售的旗舰手机,用户需要跑销售网点订购,然后等待通知,最终等到市场首批产品经过分配最终到达销售网点之后,又销售网点再次进行数序分配,分到的去交钱拿回家,分不到的只能对不起,下次请早了。
当三星走近了京东品牌,预定三星Galaxy S6只需要点点鼠标,就能完成预定。京东的金融可以实现分期付款,京东的物流平台会以最快的速度安全地将货品送到用户手上,基本就是闭眼睡觉等到货就可以的节奏。“不到店无体验”被颠覆,消费者也不再要求用户手攥大把现金,兴趣消费的体验自然是大不一样。
总之,三星与京东和京东金融的这次全面首发合作,不仅为两大品牌接下来的深化合作接踵而至开个了好头,其实也为行业的基于兴趣营销起到了一点探索的意义。
不过,在兴趣营销中还有很多的文章可做,如在消费过程中如何巧妙提高对消费者身份的尊重、赞誉,以消费者为背景对某种社会公益行为的倡导等。这些兴趣需求是多样性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这些恰是更多的京东和三星们该考量优化的,也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
------------------------------------------------
本文作者系老胡,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自媒体(自媒体公众号:laohushuokeji或老胡说科技)你的关注和分享是我最大的动力。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