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李斌,2019年最惨的人》这篇文章的刷屏,给人一种强烈感觉不仅是蔚来要完了,而是整个电动车市场都要完了。作为国内第一个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企业,蔚来汽车目前股价从最高点跌去了90%,不过仍是胜负未分,随着蔚来近期释放与Mobileye达成战略合作的利好消息,蔚来汽车的股价有所回升。当然,仅从一家公司的股价来推导出这家公司不行,乃至于整个行业不行,是轻率的,蔚来也许正在遭遇挫折,但中国电动车市场并不只有蔚来,还有威马。
蔚来成立于2014年11月,而威马则比其晚了两个月,在2015年1月,算上威马前身三电系统研发企业的话,那么威马的技术积累应该是从2012年开始的。威马在进入电动车行业之前,就已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聚拢了一批长期从事汽车制造的团队,然后走上电动车这条路的。相比其他多数电动车企业,威马所做的一切相对平衡,即在电动车的整个产业环节中都不会太突出,而是倾向于将电动车做出出色的整体效果。
蔚来和威马代表了中国电动车市场的两个不同发展方向。蔚来走的是中高端路线,重服务,重品牌、重营销、重文化氛围的培育,几年经营很是培养出一批不离不弃的铁粉。不过蔚来的车辆产品是由江淮代工而来,这使得蔚来在产品品控方面多少存在一些弱点。车辆的一些小毛病其实没必要过于聚焦注意力,每个新兴行业在初始阶段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威马的平衡在于,技术、产品、服务、市场、渠道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不追求短暂的市场效应,因为汽车相比其他商品是更为复杂的,稳定性、安全性、操控性能、故障率等等,都需要耐心地一点点去解决,来不得半点激进。要想品质好,就必须自己掌握生产流程,要想能源效率高,也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要想安全性好,就必须在拥有技术之外,同时掌握丰富的从业经验。这些环节,缺一个也是不行的。
2015年威马成立,2016年开始在温州开工建设自己的整车工厂,花了16个月的时间便贯通生产线。2017年威马发布首款车型EX5,车辆应用了与博格华纳、英飞凌、宁德时代等业内顶级供应商联合打造的三电系统,以及自主研发的电池包技术。可以看得出,威马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对车辆产品本身的打造,自主的技术研发,自主的生产流程,重点去做技术、产品、制造等各个重要环节,导致的结果就是威马汽车能够对产品的品控有着较强的掌控力,不至于受制于人。
从蔚来和威马这两条截然不同的电动车发展路线来看,蔚来和威马对电动车行业的贡献同样大。蔚来重服务的发展路线,对整个市场氛围和用户群体的培育有非常大正向作用,对于整个市场的推动作用相当明显。而威马则更像是一个电动车的普及者,用均衡发展的好产品和好服务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并不好说两者谁做的事情更有意义一些,又或者说不管是偏服务导向还是偏产品导向,这两者对于中国新兴的电动车市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事实证明,电动车要将技术、产品、服务、市场等要素同时做好非常难,因为目前的电动车企业成立时间都不长,融资有限,这也正是为什么不同的车企之间会出现发展路线差异的原因,总要先下功夫把一件事做好。蔚来有很强的互联网基因,在营销、服务、市场及非车服务方面力求精益求精,或许在产品方面有短板,不过这还是可以通过发展得以解决的。威马则在产品本身下了大功夫,自建整车工厂,定制化生产,技术研发等等,而在服务方面威马则注重调动社会资源一起来做,要做好的话还是需要很强管理能力的。
在产品研发方面,威马较为注重根据用户需求孵化产品,根据用户需求设计产品。除了将技术、研发、生产、市场等重要环节抓在手中之外,威马营造了所谓的共赢生态,用自营+合伙人的方式建立符合中国的商业环境的新零售渠道网络。在充电方面,威马反而采取了开放策略,积极与充电运营商进行合作,这快速提升了威马的充电服务能力,也使得用户的服务体验不断提升。
按照威马自己的说法,也许有一天威马会彻底变身一家智能硬件公司,智慧出行新生态的服务商,但这并不意味着威马目前在产品和生产方面所做的一切没有意义。电动车市场在初期阶段,决定用户信心的并不是什么未来的美好蓝图,而是一个好的用户体验。美好蓝图谁也不会拒绝,但最终使之掏钱买单的却是电动车本身的性能。威马将技术研发和生产过程牢牢掌控在手中的做法,是对于用户体验的一种保障,而好的体验则会放大用户的信心。造车新势力今年1月至9月的销量排行榜上,威马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上险量第一,威马EX5车型更是造车新势力中交付量率先破万的车型。
随着特斯拉中国超级工厂的高调投产,留给中国造车新势力的时间已经委实不多,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在不远处。过去几年间,谁能将有限的资源用出价值,真心实意地将产品和服务打磨好,谁才能在未来的电动车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实电动车行业并不适合激进,能够做到平衡发展,正常发展即可,那些动不动就要追求颠覆、革命的主张,对这个行业并无好处。与电动车相关的技术发展是快速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加速涌现,只有在产品、服务等产业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均衡发展,稳定前进,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威马汽车也许不是电动车行业中最知名的品牌,但确是值得效仿的那个样本。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