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已死这个观点,从根本上来说没什么问题,是某个群体情绪和认知的直接表达,不过这一话题在后续的发酵和扩散,则是很值得注意的一件事。人民网对此事所做的“三评”,借这一话题直接将矛头对准了互联网的垄断与霸权之上,使得该事件已不止于百度这一家公司之上,更是把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生态也带了进来,深入讨论下去必将对行业影响深远。
互联网从最初的崇尚自由、平等、开放,发展到如今的生态、控制、商业,也不过短短20年时间,似乎一个毛头小伙子刚成年就已世故,表现出了些许让人讨厌的样子,这当然都是竞争环境闹的,与主观意愿没有太大关系。在过去20年里,百度要是不经常死一次,是活不到现在的,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腾讯,阿里巴巴等这些公司身上。可以说百度已死,同样也可以说腾讯和阿里巴巴已死,但你实在是统计不出这是他们第几次死去了。
从搜索这个层面来说,百度在国内出现时,网站只有几万个且内容每年以很快的速度增长,用户每天都能接触到大量新鲜的内容,因为这是个绝对的增量市场。百度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最新出现的内容索引起来,并将其中的最优质部分放到搜索结果最前面。为什么在百度出现前十年的表现被认为非常好,是由于内容的不断丰富,百度搜索能够不断向用户输出兴奋感和新鲜感。但如果有一天优质内容的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了,百度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呢?
不仅如此,极具野心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人人都想成为全能型选手,虽然他们的跨界几乎没有成功过却依旧痴心不改,而这一心态直接导致各大公司在商业上的画地为牢,构筑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加以巩固。中国的互联网生态有些奇怪,与美国用户在谷歌中能搜索到亚马逊商品信息所不同的是,百度能索引的都是各大公司之外的内容,但内容很丰富的各大公司却又缺乏一个自己的像样的搜索引擎。这里面的矛盾,实在难以调和。互联互通喊了那么多年,却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毕竟,这是一个连手机携号转网都难以实现的市场,又能多要求些什么呢。
经常能看到一些号称站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的媒体,但对于公司来说,他们简直是站在科技、人文、商业、责任的十字路口。百度不能索引竞争对手的内容,当然因为社会责任的缘故也不能索引违规违禁的内容,还要尽量将优质内容向前推,与此同时还要顾及自己的商业利益。不要认为互联网上有多少优质内容,也不要认为互联网的内容是无限的,中国网站数量在十多年前就已达到300万个了,如今也不过520万个左右,其中有多少是来自于内容直接从app照搬的低质量内容移动站点,也是不好统计了。内容匮乏,是有些人认为百度搜索不好用的一个根本原因,但这不能完全怪百度,要怪就怪互联网行业生态。
百度本身对于互联网内容匮乏这件事,是做了很大努力的。很难设想,如果现在没有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百度文库等产品,互联网内容会进一步匮乏成什么样子,内容秩序会乱成什么样子。百家号也是内容建设的一部分,当下可以是UGC,未来有可能会搞成PGC,成为专业内容生产源。为什么各个移动app可以产出自己的内容,百家号不可以呢?为什么其他移动app中产出的内容就是优质的,但百家号产出的内容就是低劣的呢?运营互联网上所有内容的人都是那一批人,其实从各个平台来说分不出谁高谁低,认为百家号内容质量低劣,只是陷入了一叶障目的专业主义怪圈所致。
互联网内容的捉襟见肘,还是可以通过开放来解决的。但现状是,没有一家公司口头上不高喊开放,却在手头上悄悄地将生态控制越收越紧。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在相关行业规则和秩序的构建都没有一点影子的时候,呼吁大家开放是不现实的。淘宝不屏蔽百度爬虫,就会失去一大块广告收入,腾讯让陌陌和YY的账号可以一键登录QQ,那QQ自身就会有被颠覆的风险,相反,百度与腾讯和阿里巴巴相比,却是巨头中更为开放的一个。
百度从一开始做的事情就是信息的分发,确保让人们平等地获取信息,这是天然的开放基因。也正是由于如此,才使得百度成为一种比腾讯和阿里更甚的通用型基础设施服务。百度实现商业利益的通道是企业,用户是其商业体系的根本支撑,因此在用户层面并不存在封闭和不开放的问题。相反的是,外部的用户生态越开放对百度越有好处。现实情况,百度也确实做到了在用户层面的开放,不管是腾讯的用户还是阿里的用户,最终还是会到百度搜索上面来寻找信息。2016年百度的日搜索量就已超过了谷歌,而谷歌是个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都提供服务的国际化搜索,百度也仅仅是主要服务于中文市场而已。百度要是封闭的话,是不会有这么多用户和搜索流量的。
之所以百度会收到比较多的差评,甚至还会有人提出百度已死的观点并受到关注,正是因为百度是一种基础服务,就像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水、电、通信服务一样,一边骂一边用是基础设施的特点,但让骂的人放弃使用,他们也是绝对不肯的。另一方面,人民网对“百度之死”的三评,说的根本不是百度的事情,而是借用百度讲了关于互联网集中化垄断的问题,这与腾讯和阿里的关系更大。对百度来说这反而是件有利的事情,因为互联网越开放,垄断越不受待见,百度的日子越好过,商业利益越能更好地实现。因为百度本身具备开放基因,不需要通过封闭生态圈养用户来谋求好处,用户的搜索习惯不是圈养出来的,也无法通过垄断和封闭来进行引导。百度从来不乏竞争对手,但从未被颠覆过。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中国信通院栗蔚:云计算与AI加速融合,如何开启智算时代新纪元?
- 中国科技杀疯了!海信首创RGB-Mini LED电视斩获CES多项大奖
- AI手机时代,OPPO如何让用户不再“用隐私换便捷”
- 美国是真慌了,芯片设备采购居于全球第一,大举扩张芯片产能
- 联想发起猛攻,PC与智能手机份额均创新高
- 最全汇总!CES 2025现场直击:XR、AI眼镜、黑科技新品全在这
- 前 Meta 大将梅超加盟雷鸟创新,顶尖人才加盟 + X3 Pro惊艳亮相,AI+AR赛道上演中国速度!
- 全方位领先Meta,雷鸟 V3 震撼来袭,拉开2025智能眼镜世纪大战序幕
- 锐评 | AI眼镜成风口,谁是赢家
- 七个视角,重新认识vivo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