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加引擎”,腾讯凭啥能做好to B业务?

腾讯似乎在近期要启动一次较大的组织架构调整,市场对此已有确定预期,腾讯云将成为这次调整的一个重点。这意味着腾讯未来战略中,向to B业务进行转型已成定局。但在这种市场预期之下,行业和媒体却出现了不少对此并不看好的意见,认为做to C业务起家的腾讯无法做好to B业务,腾讯云将在相关的市场、客户、推进等环节面临较大的市场挑战。这种观点所持的逻辑看似颇有道理,但这股看衰潮的出现却并非正常现象。

思维的惯性和辩证性

如果按传统产业发展逻辑来看,腾讯云确乎是从to C衍生而来的,但若按发展的眼光来思考,这个问题还需要辩证的看。

在传统产业环境中,用to B的思维去做云计算,做到现在也并没有把产业规模做到多大。之所以有越来越多在to C业务上占有优势的企业入局云计算,原因在于to C业务能够接触到大量的用户数据、用户运营经验、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用从to C中获得的积累去发展to B的云计算,是一种前景光明的逆向发展思路。这不但能发展出更为好用,更符合需求的云服务,还能将云计算产业规模成倍扩大。这一点之前已有亚马逊的经验在先,从商业模式上来说是跑得通的。

腾讯云是从2010年才开始对外提供服务,2014年成立了腾讯云计算公司,但上云的历史还可以往前推好久。截至目前腾讯云已默默拿下了中国公有云市场10%的份额位居第二,而这也还仅仅是腾讯云的一小部分而已。

赛马机制的两面性

但是,腾讯的内部竞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让外界对云业务产生了误解。腾讯之前并没有将to B作为一个单独的发展单位,而是任由其散落在不同部门间竞争性发展,这样的做法最直接后果就是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这也外人能难够很准确地将腾讯云的构成描述清楚,因为从外界看腾讯云只是腾讯SNG(社交网络事业群)旗下的一个业务部门。

传统观点普遍认为像云计算这种要有大量投入的to B业务,原本是不适合赛马机制来做的,因为有可能陷入重复建设和反复试错的怪圈中去。但在腾讯的企业文化驱使下,云业务先让各个业务线分头去做,之后再将赛马机制下胜出的那些单元整合成能力并对外输出。

这么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产品上一定会有优势。试错本身并不是成本的浪费,而恰恰是一种合理的成本支出。而当腾讯云对外输出的能力越来越多,承担的输出功能越来越重之时,就不能按原来的那种组织和生产方式行事了,因为很多事情已发生变化。

个人认为,在目前组织架构下,腾讯云与其说是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不如说是一个容纳内部创新的平台——来自不同平台的与云计算有关的创新集中到这里,腾讯云负责进行整合后加以输出。这里面当然会有整合与协调问题,赛马式发展在业务空白期是最有效的,可将竞争机制发挥到极致,以便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业务发展效果。

这么做确实存在着内在逻辑的合理性:如果技术能力分散在各个不同部门,当企业或政府需要整体解决方案时,一个项目所带动的部门和业务板块将非常多,这并不利于业务的开展和推进。腾讯原本分散的云服务如能有个统一的组织调度中心,其运作效率将大大提升。一些不合理的业务方向也会得到修正,资源和人力能够更有效地配置到主力方向上去,形成集中性的业务势能。云计算是技术密集型业务,提前进行业务布局并不具备太大优势,只要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就足以抵消低技术水平为基础的先发优势。

能力的输出

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目前腾讯已基于192个业务场景提供了解决方案,领域涉及游戏、视频、金融、零售、电商、交通等行业,技术能力范围涉及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这些都是长期在腾讯内部赛马机制下产生的,目前已到了整合起来共同发力的历史时期。

至于腾讯云已经输出的案例,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不被外界知晓的:例如包括芒果TV、bilibili(B站)、58同城、大众点评…都是通过腾讯云的CDN为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提供各种互联网基础服务;与永辉超市合作开发的智慧零售,为数字化门店的人脸识别、支付、人货洞察、消费洞察等提供智能云服务,为企业经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通过与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建设普惠金融、云上金融、智能金融和科技金融,并加强机器风控技术的研发与落地。在政务方面,腾讯云参与的数字广东、广东移动警务、北京大数据、智慧残联等落地项目,这些成果其实都是公开的。按传统思维来看,隔行如隔山,to C的腾讯跨界进入to B,应该是要经历层层艰难险阻才是,但事实是,腾讯云依据to C运营经验落地的to B产品,并不像有些人设想的那样遇到跨界问题,相反是给云计算产业带来了新的东西。

为什么我觉得这事情能成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深以为,不管是to C还是to B业务,发展到达一定程度后是可以触类旁通的。一个在C端市场拥有服务十几亿用户能力的企业,怎么可能不具备过硬的技术和产品?C端的很多场景稍微转化,其实就可以用来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服务,因为服务的内在逻辑是相通的。传统云计算服务商并不是想不到这一点,而是接触不到那么多的用户,也接触不到那么多的用户场景。腾讯作为一个用户公司,能从C端方向向B端进军,这应该是优势而非劣势。

腾讯整个业务体系拥有20亿用户,海量用户常年从腾讯平台上来来去去,数百条C端的产品线,涉及方方面面的技术领域,高频的使用场景、用户足迹及大数据,足以使其成为一个创新温床。从这个创新温床中发展起来的久经考验的业务,可以集中起来谋求更大的发展,而在腾讯to C业务体系中更多的创新也应该可以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出去。腾讯云只需在运营中辅之以创新机制,建设一个从前台到后台都统一的出口,对外输出能力和技术,就能做出与传统云计算服务商不同的,体验更好的云计算服务,这也是我觉得腾讯to B业务能成的关键所在。

当然,这一切都将会在腾讯组织架构调整之后得以实现,届时腾讯云的发展路线将会更加清晰,在即将到来的云计算大战中占有何种优势,将会越来越多地被外界感知到。“加装引擎”后腾讯云业务,也将迎来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9-28
“云上加引擎”,腾讯凭啥能做好to B业务?
腾讯似乎在近期要启动一次较大的组织架构调整,市场对此已有确定预期,腾讯云将成为这次调整的一个重点。这意味着腾讯未来战略中,向to B业务进行转型已成定局。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