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哈罗再曝新一轮融资传闻,据称10亿美金。对此,哈罗方面不予置评。
这是一则业界颇感熟悉的“新闻”,在2017年底和2018年4月,相似消息都曾报出,分别传言哈罗融资10亿美金和7亿美金,都是“消息人士透露”,都是“官方不予置评”,最终也都再无音讯。此次如何尚待观察,但无疑又让共享单车成为热议话题。行业下半场之争日趋白热化。
许多年后,面对街面的共享单车,不知人们是否还会想起2018年单车战局的那场行业下半场“三国杀”——从ofo E2-1轮8.66亿美元融资,到摩拜卖身美团,再到哈罗多次融资传闻间拿到的蚂蚁金服20亿人民币增资,每个节点都刷新着战局势态,看似将迎来终局,转眼又陷入肉搏战之惨烈,局势扑朔迷离。
有心的行业观察者会发现:2018年以来摩拜与ofo 两大巨头都日趋低调,乃至对诸多猜测笑而不谈;行业声量越来越凸显的是“后来者”哈罗,甚至遭遇各方质疑也在所不惜。资深行业人士分析,摩拜的低调不难理解,与其被收购后遵从美团生活服务平台大战略密切相关;ofo 与哈罗的姿态迥异,则源于两者与巨头阿里的微妙关系,哈罗讲述故事,ofo 探索模式,这或也将决定单车战局下半场的走势。
【一场受到质疑的“成都宣传战”】
哈罗选中了成都。
与为滴滴挽尊的青桔单车选择首先在成都开城类似,哈罗看中了成都主管部门宣导的“开放包容”,也看中了2017年行业样本“成都模式“延展新故事的能力。
于是,在2018年6月底,哈罗单车组织了一大帮互联网大v及行业媒体到成都实地考察。其后,大批宣传文章出炉,结论大致是:在成都,差不多3个月内,哈罗以30万辆车获取了65%以上的市场份额,碾压了摩拜、ofo等竞争对手。
有参与此次考察而未写稿的行业记者透露,这是哈罗精心布置的一场“宣传战”,以成都战役切入,延伸到宣传哈罗在整个行业的逆袭。“但他们带大家去的基本都是郫都的犀浦等郊区地带,基本没怎么在中心城区考察。”
哈罗只有带记者去郊区一个选择。毕竟,其在成都中心城区投车至今违规。
1月31日,成都市交委、市城管委、市公安局三部门曾召开共享单车行业管理专题会,明确限制新增投放共享单车的区域,包括: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辖区绕城高速内以及高新南区延伸到天府五街区域内。会上,各共享单车企业还签订了诚信经营承诺书。根据企业承诺,哈罗单车于2月9日前将投放在金牛区、青羊区范围内的共享单车全面清理出上述区域。哈罗单车的投放范围一直为绕城外。
成都本地媒体此前多次曝出哈罗尝试在中心城区“偷投”,被主管部门约谈和要求整改。如今在成都中心城区街面,也很少能看到哈罗的身影。
有业内人士分析,哈罗高调宣传“成都战役”背后隐藏着莫大焦虑,“摩拜卖身了不差钱,ofo 已经逐渐生出自我造血能力,最着急的反而是哈罗”。
【哈罗在焦虑什么?】
正在热映的姜文电影《邪不压正》里有句经典台词:就是为了这口醋,才包了这顿饺子。这句话,用来描述哈罗的成长史相当贴切。
追溯哈罗“逆袭史”,2017年10月蚂蚁金服主导其与永安行的合并和后续几轮融资是个绕不开的点。此后,哈罗开始张罗自家的“饺子”,标榜“阿里的亲儿子”,大肆宣导“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布局。但事实上马化腾一早就指出了这顿“饺子”的“醋”:“支付推广工具”。
哈罗来不及想得更长远,其在得到巨头“恩宠”后自称“一日千里”。从其自身宣传数据看,2018年4月哈罗订单已破2000万单,已进入全国220座城市,甚至在“近百城盈利”。这些数据在发布之初就遭到广泛质疑,“哈罗就爱放卫星”这一调侃也在行业不胫而走。
事实上,哈罗护身的两面旗帜也不让人十分信服。针对“阿里亲儿子”一说,投资哈罗的一直是蚂蚁金服,阿里自身从未直接介入,按辈分,勉强可说是“孙子”。相较之下,阿里此前多次领投ofo ,也未见ofo自我标榜“亲儿子”之类的概念,终可见两家公司对待巨头的身段差异。
而就“农村包围城市”,这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故事,现实中并没那么精彩:诸多一线城市共享单车数量在2017年就已饱和,主管部门纷纷发布“禁投令”,哈罗想要重新分割市场,就是直接挑战政府监管,此前哈罗在广州、深圳、郑州、成都、石家庄等地强投被叫停收车已是缩影。另一方面,哈罗大后方正遭遇滴滴青桔的挑战,业内早已对比过两者免押、月卡、车况等情况,哈罗并不占优。
一线进不去,后方被青桔挑战,哈罗如不能及时突破,资本的支持随时可能撤离。于是,哈罗要想继续维护“饺子”的尊严,就不得不持续展开宣传攻势,用夸张和虚假的数据给投资方讲述新故事,争取更多攻坚时间。由此观之,“成都宣传战”背后也是无奈至极。
【ofo 会忍到什么时候?】
与哈罗高调“宣传攻势”不同,ofo 在2018年宣布E2-1轮融资后突然变得低调,甚至不时“负面缠身”。除了针对“小黄车快黄了”等谣言公开向网信办举报外,ofo 近半年的宣传声量基本落在了“精细化运营”这个词上,对其余传言和质疑基本采取了隐忍的姿态。
此种姿态最早可追溯到去年小黄车年会,创始人兼CEO戴威感慨万分,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此后,在ofo 小黄车E2-1轮融资发布时,戴威同样低调。他并未展望“一统江湖”,而是分析行业“已由高速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强调ofo 率先开启“精细化运营”。
戴威能忍。面对与摩拜合并、卖身滴滴等十字路口,他都选择了说不。尽管那背后意味着个人财富的难以估量,也意味着可以功成名就后体面开启下一段旅程。内部人士透露,E2-1轮融资其实早于公布前数月已到账,但戴威选择了隐忍到合适的时机。
ofo 也能忍。在媒体曝出的公司内部“遵义会议”上,有高层就自嘲,“小黄车在新闻里都黄了几十次了,但我们还好好活着”。在那次会上,ofo 发布了“精细化运营”落地战略——蜂巢计划,像蜂巢最小单位的六边形结构一样,计划包含了“用户、单车、运营、成本、信用,交易”——用户是核心,单车是载体,运营是效率来源,成本是业务流转基础,信用是持久发展保障,交易则是增值手段。
知情人士透露,戴威与ofo 的隐忍,与巨头阿里持续支持不无关系。
在摩拜完全成为腾讯系的战略布局后,阿里系在共享单车战场一直对ofo 持续加码:2017年4月,蚂蚁金服战略投资ofo D+轮;同年7月,阿里亲自出马,领投ofo E轮7亿美元融资;此后,摩拜ofo 合并告吹,戴威拒绝滴滴收购,ofo处于危机关头时,阿里再次领投了ofo E2-1轮8.66亿美元融资,内部信息源透露,此次阿里为表诚意,在滴滴尚有阻扰时就已给了ofo 2亿美金。
资深行业人士分析,当下单车战局不仅考验玩家运营能力,更与玩家巨头间的微妙关系有关。“哈罗有些无底线迎合,这符合阿里初期入局单车的需求,但从长远看阿里并不只需要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故事,而需要实实在在的市场份额和线下运营能力。ofo 市场份额一直摆在那,运营能力前期与摩拜对抗时已凸显优势,2018年至今也聚焦于提升精细化运营的模式,与阿里相处更务实。以此观之,相比自诩‘亲儿子’的哈罗,ofo 在阿里心中的份量可能更重上几分。”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