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服务仅占总收入8.6%的小米,为何对互联网公司这…

小米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之后,获得了市场偏热情的反应。而随上市申请一道提交的公开信中,小米自称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 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表述的主语为“互联网公司”,“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定语,看来小米是无论如何都不满足于硬件公司的定位,执意要向外界传达自己是互联网公司的强烈信号了。

在小米上市申请中披露出来的部分财务数据中可以看到,2017年小米总收入1146亿元,其中,智能手机营收约805.6亿元,占比70.3%;IoT与生活消费产品营收234.4亿元,占比20.5%;互联网服务营收约98.9亿元,占比8.6%。如果说互联网服务营收仅占总收入8.6%就可以自称互联网公司,那么拥有云计算、office365、LinkedIn、必应等互联网服务且收入占比已超30%以上的微软,更有资格自称为互联网公司,事实上微软没一点这个意思。

从外电来看,CNN在报道中将小米称之为“智能手机生产商”,财富周刊、彭博社也在报道中做出了相同的表述。CNBC的表述则更为有趣,直接将小米称之为消费电子公司,从估值角度讲,消费电子公司还不如智能手机生产商。从对小米的定位来看,外媒的观点大体是趋同的,那就是手机占总收入70%以上的小米是一家硬件厂商,或消费电子制造商,大家都不约而同没提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事情。

但是,每收入100元仅有8.6元来自网络服务的小米,为何那么在意外界的世俗目光,非要将自己称之为互联网公司呢?中国市场对互联网概念的追捧,在全球任何地方都是罕见的,给自己打上互联网公司的标签能获得更好的市场估值,这可能是小米比较在意的一点。虽然2017年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相较2016年还有所下降,其互联网服务从来没能成为集团扛大梁的收入来源,但这仍阻挡不了小米对身为互联网公司的赤诚热情。

事实上,要说小米完全与互联网公司没关系也不恰当,毕竟收入中还有不到10%的比例来自于高利润的互联网服务。但要在互联网服务收入不足10%的情况下自称互联网公司,无异于特斯拉称自己为一家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因为厂房里的新能源汽车大多是工业机器人制造出来的;或麦当劳自称为一家生活方式公司,吃汉堡薯条虽然不太健康,毕竟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嘛。小米的这个表述极为牵强,媒体是否接受于其本身的融资上市其实没多大影响,投资人接受就行,甚至小米的巨额亏损也算不得什么,完全符合香港会计法则,这一点跟之前上市的美图的情况差不多。

小米是怎么跟核心投资者说的,外界不清楚,不过风传小米估值从200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再到500亿美元,伸缩幅度极大,说明市场对小米估值存在比较大的争议。而这个争议的核心点,正在于到底是将小米作为手机生产商估值,还是按互联网公司估值。至于消费电子公司就别想了,这一点可参见TCL的情况,这家主要生产彩电及其他电器的公司,2017年的总收入不到1100元人民币,与小米差不多,市值嘛是400多不到500亿,人民币。

市面上目前悄悄流传着一个估值口径,相信也是对小米估值而言最有利的一种。即小米的miui目前有3亿用户,1.9亿月度活跃用户,按每个用户价值500美元计算的话,小米估值在1000到1500亿美元之间。这其实就是道算术题,如果只进行简单计算不考虑其他周边因素的话,看上去还是蛮有道理的。每个苹果用户每年给苹果贡献大约50美元的服务费用,假设苹果用户的重新选择周期为10年,那么在用户放弃苹果选择其他品牌之前,仅服务一项每个用户就能给苹果带来500美元的收入,这正好与小米用户的500美元价值相吻合。

不过在这道算术题中,还有很多关键信息被遗漏了。苹果有自己的iOS系统,这个系统是封闭的,可以有效将用户留在自己的服务体系中提供服务并收费。另一方面,围绕这个系统还有个开发生态,保证苹果利益的情况下,生态中的每一环跟着老大走都有饭吃,这显然又与号称要将硬件综合利润率压在5%之下的小米有所不同。当然不能用源自安卓系统的miui去跟iOS相比了,效率不同,产出不同,价值自然也大不相同。如果很牵强地硬要给小米用户定格500美元的价格,还是要先看看投资者的反应,是否买单会是个问题。

去年小米手机卖了9140万部,这么多手机总共卖了805亿元人民币,单部手机平均价格为930元,约合146美元一部。2018年1月全球智能手机平均售价为363美元,而中国智能手机在2017年的平均售价为2250元。要说小米手机是平均售价最低的一个牌子,应该是没多大争议的,但是平均价格146美元一部的小米手机,却要撬动起手机后面那个价值500美元的用户,怎么听都是有些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

其实,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如果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未来几年未尝不能名正言顺当个互联网公司。但现在的问题是,BAT大巨头和TMD小巨头们对互联网流量的瓜分程度已很深,硬件渠道从来都不是流量走向的最重要因素,更不会是主导用户服务消费选择的关键。小米要想让自身的互联网服务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在一两年内挑起收入的一根大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是,让价格敏感群体去进行服务消费,本质上是一种天方夜谭。去年小米从每个活跃用户身上赚到了5元钱,这个数字的增长速度很值得怀疑。

在任何一起IPO中,投资者当然想价格低点买,公司当然想价格高点卖,买方为此也会找出财务数据中的种种不足来压价,卖方则会尽力描绘公司的美好发展前景,给自身披上一层层漂亮的包装待价而沽,这本质上是个博弈过程,博弈到最后也总会有个落地的解决方案。小米当然可以在互联网服务收入不到总收入一成的情况下,把自己包装成完全的互联网公司,这个IPO故事看上去好讲,但讲到入情入理且能让投资者接受,其实并不容易。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5-04
互联网服务仅占总收入8.6%的小米,为何对互联网公司这…
原标题:互联网服务仅占总收入8.6%的小米,为何对互联网公司这… 小米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之后,获得了市场偏热情的反应。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