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小米正式递交招股书,赴港上市。然而在这份招股书中,小米并没有公布“硬件综合净利润率”相关数据。
此前4月25日的小米6X发布会上,雷军公布了一项重要决定:“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如有超过的部分,将超过部分全部返还给用户。”就在媒体对此决定众说纷纭之时,第二天荣耀总裁赵明在GMIC大会演讲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到此事时是这么说的:“其实你可以调查一下,中国做硬件的公司有几个硬件综合净利润率能达到5%的,凤毛麟角。就我们而言,如果综合硬件净利润率达到这个水平,我们会很开心。”
硬综净利率、净利率、毛利率需对号入座
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是一个比较新的提法,以前并不常见。业内较为熟悉硬件业务的毛利润率、净利润率等指标,这些毕竟都是财报统一口径,解读起来较为直观。但是综合净利润率的提出,则给一些媒体提出了重大挑战,在随后几天的传播过程中出现一些舆论困惑,有很多媒体干脆将其表述为“净利润率”,给受众的感觉就像是小米卖一部1000元的手机,利润不超过50元一样,其实这种解读并不准确。
毛利率和净利率,是企业运营的两大核心指标。毛利率是营收扣除直接成本之后的差额与营收之间的比率,而净利率则是利润总额减去费用与所得税之后的数字与营收之间的比率。生产手机并不是买来元器件组装起来就完了,这里面还涉及很多费用,如营销、管理、研发、折旧等,最后一项是所得税,将所有这些间接成本都减去所得到的差额,再去算出与总收入之间的比率,就是净利润率了。有些企业毛利率很高,但净利率却很低,例如京东的毛利率就高达16%,但净利率也就0.5%左右。微软核心业务的毛利率在80%以上,但算到最后的净利率也就30%左右,这还是世界上最赚钱的科技公司之一。
问题出现在雷军所提出的“硬件综合”这几个字上,这一新提法从字面上看没什么问题,但是极易让受众产生认知错误。一部手机的收入与成本构成,当然不仅仅是可见的硬件那么简单,还有很多其他项目。对绝大多数手机厂商而言,不管收入和成本构成多么复杂,最终都会落实为财报上的那个净利润数字,但小米却偏偏要将硬件单独提出来说事儿。
这就相当于一个有趣场景的出现,移动公司主动提出,为用户提供上网服务的综合硬件利润不超过5%,软件和流量费用所产生的利润呢,主动没提。没有任何财报规制会要求手机厂商披露综合硬件利润,这原本就是个说不清的事情,小米把这个新说法提出来,除了让很多受众感到困惑之外,看不出有何更多意义存在。
在小米最新提交的招股书中显示,2017年小米的综合利润率为4.7%,这是包括了硬件和互联网服务收入之后所得出的数字,还不是雷军所说的那个硬件综合利润率。之前曾有一份未获官方确认的小米Pre IPO文件流传出来,显示小米的硬件利润率在2.8%左右,但互联网业务利润率则高达40%。这两个数字如果属实,首先说明小米的硬件利润并不低,实际上是要超过很多其他手机厂商的,另外一个,2.8%的硬件利润率很可能是个瓶颈,短期内很难得到突破。
“凤毛麟角”的业界现状
全球智能手机的绝大部分利润都被苹果和三星把持,由于多数厂商的亏损,2015年之前,苹果和三星占全球智能手机的利润比例甚至逆天地超过100%。这两年国产手机崛起,三星和苹果的利润占比缓慢下滑,却仍占据大头。据Strategy Analytics提供的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利润统计数字看,华为、OPPO和vivo占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利润的1.6%、1.5%和1.3%,但苹果仍在其中占了79%。至于小米,依据出货量来讲,在全球智能手机所占利润比例,肯定不会高于华为和OV。
赵明没有说错,5%的硬件利润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确实是暴利,只要不亏损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能在不亏损的同时还保持庞大的业务,则更是难上加难,没几家厂商能做到。如果说小米下决心对外承诺整体净利润率不超过5%,那倒是一个较为实在的承诺,真正践行了物美价廉,回馈用户的路线。单单提出一个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来说事儿,将原本无法割裂的智能手机价值链强行分开去做这样一个承诺,实在是一件令人感到难以理解的事情。
目前手机的物料与生产等直接成本已相当透明化,不容易说清楚的恰恰就是设计、研发、营销、市场等间接成本的支出,不同的企业在这一块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总体支出规模并不会相差太多。小米全部元器件均为采购,硬件这块省不下成本,但小米更多依赖自有销售渠道,因此市场和营销费用支出会低一些。华为用自己的麒麟芯片,解决了元器件全部靠采购的问题,但芯片高昂的研发成本也是如牛重负。OPPO和vivo在元器件采购方面与小米没什么不同,品牌化运作之下又加上自有线下渠道,因此产品售价会高一些,手机的毛利率较高,但除去高企的营销和广告成本,净利润率其实也很低。
小米比其他厂商有些优势的地方是,在硬件之外有成规模的互联网服务收入。从商业模式上看,所有的硬件都是承载互联网服务的介质,但小米的硬件在这一点上则有更强的倾向性。其未来的主要收入来源将是服务而非硬件,硬件的利润率长期保持稳定是可见的未来。如果说包括小米在内的国内所有厂商,都无法在几年内实现5%的净利润率,那么小米把硬件综合利润率这个概念人为剥离出来去做利润率不超5%的承诺,根本上看是没什么意义的。软硬件加服务尚不足4.7%的净利润率,何谈单硬件一项能达到5%净利润率一说呢。
企业收入和成本的核算,原本就是个相当复杂的体系,在统计口径方面更是千差万别。更为重要的是,企业拥有收入与成本的最终解释权,在这一点上消费者是毫无话语权的。企业如何安排成本,实现收入,完全不是消费者有能力知道的事情,但他们却会为一件与自己本质上没什么关系的事情感到激动。其实小米这次的承诺更像是一种正话反说,当别的厂商立志要通过努力实现5%净利润这个长远目标的同时,小米承诺综合硬件净利润不超5%,两者本质上是一回事,实现难度也差不多,但在消费者那里获得的反馈,则大不一样了。
实际上,令小米尴尬的是,面对股东,这一次它还能说自己赔钱和厚道吗?前后两副面孔,自然无法权衡股东和消费者,所分别期待的利润与性价比。硬件综合净利润率真的能帮助小米化解尴尬吗?小米招股书风险提示:可能还会持续亏损。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中国信通院栗蔚:云计算与AI加速融合,如何开启智算时代新纪元?
- 中国科技杀疯了!海信首创RGB-Mini LED电视斩获CES多项大奖
- AI手机时代,OPPO如何让用户不再“用隐私换便捷”
- 美国是真慌了,芯片设备采购居于全球第一,大举扩张芯片产能
- 联想发起猛攻,PC与智能手机份额均创新高
- 最全汇总!CES 2025现场直击:XR、AI眼镜、黑科技新品全在这
- 前 Meta 大将梅超加盟雷鸟创新,顶尖人才加盟 + X3 Pro惊艳亮相,AI+AR赛道上演中国速度!
- 全方位领先Meta,雷鸟 V3 震撼来袭,拉开2025智能眼镜世纪大战序幕
- 锐评 | AI眼镜成风口,谁是赢家
- 七个视角,重新认识vivo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