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亚迪看国际专利权诉讼的必胜之道

中国公司目前正经历一场国际化热潮,把业务做到国外去,成了有梦想的公司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但中国公司走向海外,经常会遭遇专利权诉讼,使其发展脚步受阻。过去很多年里,中国公司在这方面都是被动挨打局面,但近期华为分别在美国和中国对三星提起专利权诉讼,表明被动应诉并非中国公司的专利,有技术实力的中国公司也可以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或许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中国企业在国际专利权诉讼中吐气扬眉的案例,早在十几年前就有先例。彼时的胜利,属于今天世界舞台上的新能源大腕儿比亚迪。

比亚迪两胜专利权官司的一段历史

2002年三洋在美国起诉比亚迪侵犯三洋两项有关锂离子电池的专利时,比亚迪创建才不过8年,毫无国际诉讼经验。当时中国制造正在冉冉上升,相对应的日本制造则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比亚迪在创建很短时间内就取得重大成就,于2000年成为摩托罗拉的供应商,2001年成为诺基亚的供应商,后电池产量一举超过三洋成为世界第一。

在日本企业非常看重的电池领域出现中国竞争对手,这是他们不能容忍,并希望能竭力进行遏制的,诉讼就成为手段之一,诉讼请求是禁止比亚迪锂离子充电电池在美国销售。当时中国公司还很少会遭遇此类诉讼,经验缺乏,但比亚迪仍选择积极应诉,并向法院提出反诉。这场官司纠缠了三年多,最终在2005年双方分别撤诉达成和解。

就在与三洋的诉讼进行中时,2003年7月索尼也提起对比亚迪的专利权诉讼,指控比亚迪侵犯了索尼的一项专利,涉及比亚迪当时6种型号的锂离子充电电池,请求法院禁止这几款产品向日本出口。而这一次专利诉讼的战场,索尼选在了日本东京地方法院。

比亚迪当时刚成为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供应商,这等于是在国际市场打开了局面,也正准备进军电动汽车行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旦专利权诉讼败诉,后果将不堪设想。丢掉日本市场是小事,关键是败诉案例将会成为可参考的司法判例,如索尼借助胜诉结果在全球范围内拉开专利战大幕,比亚迪的前进脚步必将受阻。因此,比亚迪这次仍旧选择积极应诉的策略,及时向法院递交了答辩书及相关证据,对指控一一否认。

2004年比亚迪向日本专利局递交申请,请求宣告索尼涉案的657专利无效,而日本专利局则在2005年作出裁定,宣告索尼657专利无效。之后索尼不服此裁决,转而向日本知识产权高等裁判所上诉,但日本知识产权高等裁判所最终驳回了索尼的请求,并判决索尼承担诉讼费用。2005年12月,索尼向东京地方裁判所递交撤诉请求书,撤销所有对比亚迪的指控,这起对比亚迪至关重要的国际专利权诉讼,至此以比亚迪大胜为结局。

比亚迪获胜之道一,技术为本

2003年时因钓鱼岛主权问题和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中日外交关系和民间关系陷入低谷,彼此的不信任感上升。而比亚迪应对诉讼的主战场正是在日本境内,在中日两国关系不好的情况下,与日本公司在日本打一场国际官司,比亚迪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案件最终还是以比亚迪获胜告终,起到关键作用的,正是比亚迪过硬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思维,这实质上是比亚迪“技术为王、创新为本”发展战略的胜利。

2015年比亚迪则在中国智造Top100榜单中排名第三,成为Top10中唯一的汽车企业。2015年的第十七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上,比亚迪的“混合动力专利技术”斩获中国专利金奖,成为第一个在新能源领域得此殊荣的汽车厂商。

从过往的经验看,技术创新实力确实是中国企业的护身法宝,只要秉承技术为本的发展思路,尊重国际知识产权游戏规则,就不怕任何围剿。比亚迪作为一个创建时间不长的公司,敢于有底气与三洋和索尼两家大公司大打专利战,且最终获胜,凭借的就是过硬的技术实力,比亚迪知道那些指控都是无中生有,这并非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是对自身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底气。

比亚迪获胜之道二,耐心应对,不懈坚持

中国人不爱打官司,因为耗时耗力,有时候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愿支付打官司所付出的高额成本。但比亚迪在应对三洋和索尼的专利权官司时,却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态度,积极寻找相关证据证明自身清白,同时也不惧旷日持久的法律程序,决心将诉讼进行到底。

在应对索尼诉讼案时,比亚迪为了证明其主张的657专利无效,先后向法庭提交了辩论文件和证据材料近200份共计5000多页。这些证明材料的获得殊为不易,比亚迪律师团在中美日三国的专利数据库和图书馆中,以及互联网上投入大量精力搜寻证据,经过不断的检索、对比、筛选和翻译,找到了与索尼有关的600多项专利文献,之后又将范围缩小到60余项,最终锁定在足以证明索尼发明专利无效的6篇文献上。

在律师团成员一次前往香港的行程中,意外得知在索尼657专利生效之前4个月,相关产品已上市销售的情况。比亚迪相关人员抓住这一线索不断挖掘,通过寻找产品销售的相关当事人,查询尘封文档等方式,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最终找到了一张年深日久的产品销售发票,并将其作为关键证据提交法庭。

在该领域占有优势的日本企业,不想眼睁睁看着正在崛起的中国制造对自己构成威胁,用各种手段对中国企业进行遏制与打压,于是诉讼成为最有效的一种。比亚迪获胜的这两起官司,意义其实已超过诉讼本身,某种程度上有代替整个行业披挂出征的意味,正是由于比亚迪的耐心应对和不懈坚持,在官司获胜的同时,也提振了整个中国制造的士气和斗志。

比亚迪获胜之道三,遵守规则,重视专利建设

比亚迪从创建之初就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与建设,早在1998年就通过了ISO9001认证,1999年就递交了第一篇专利申请,至此之后比亚迪便开始了在专利建设上的一路狂奔,将其独特的专利战略贯彻到底。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每年的专利排名中,比亚迪都榜上有名。2013年比亚迪成为专利榜第五名,排在前面的除了华为、中兴之外,还有中石油和中芯国际。

比亚迪较早确定专利战略,并坚定实施下去,秉承“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精神,在电池技术领域做了大量投入,从技术研发中获得核心竞争力,在遭遇专利诉讼时也能积极应对,细致核实,最终获得了很好的诉讼效果。

从比亚迪的诉讼经历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必须要建立起牢固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在核心专利技术方面苦练内功,加强积累,才能在面对国际竞争对手围剿时立于不败之地,并扭转中国企业专利薄弱,核心技术欠缺的不利国际形象。如今华为能够反过头来去对外国企业发起专利诉讼而非被动挨打,这正是中国制造崛起的一个象征,而比亚迪从创建之初就能遵守专利权游戏规则,也使得这家公司能在遭遇诉讼时临危不惧,从容应对。

国外公司针对中国公司的许多诉讼,都是吃准了你没有核心专利技术,也不愿费心费力去应诉,更不重视专利权建设。可一旦遭遇到华为和比亚迪这样专利功底深厚的硬骨头,他们也只能是无奈放弃,讨不到任何便宜。

华为和比亚迪能在短短20年中崛起成为国际一流企业,不是毫无缘由的,他们不但有秉承技术为本的发展思路,还能在创业之初就建立起基本的专利意识和规则意识,以此作为护身盔甲迅速前行,发展为去向国际大公司讨说法,直接向外提起专利权诉讼。这是中国企业专利意识的觉醒,也是中国制造真正崛起的标志。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07-25
从比亚迪看国际专利权诉讼的必胜之道
中国公司目前正经历一场国际化热潮,把业务做到国外去,成了有梦想的公司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但中国公司走向海外,经常会遭遇专利权诉讼,使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