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对转账功能停止收取手续费。同日起,对提现功能开始收取手续费。”这成为2月15日最受关注的新闻之一。
在各方解读中,看到有观点认为微信在撒谎,提现收费是为了支付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其实是让银行背锅了。
到底谁是真正地背锅侠?看到这所谓的专业人士的阴谋论,我却不是这么看。
一、银行到底有没有收费?
文章中提到“大多数情况下第三方支付都是在银行内部进行资金划转操作,实际需要跨行交易的资金笔数相对较少。”,还说,“可以选择向收你钱的银行卡的用户收费为什么要找微信支付的全部客户收手续费啊!跨行手续费也别当借口啊……你内部记虚拟帐关银行什么事啊!”
很怀疑这位仁兄是否真实银行内部人士。连银行内转账和第三方快捷支付都能混淆。事实上,每笔快捷支付接口调用,银行都会按金额收取手续费用,从来没有免费之说。
这可以说是支付行业的常识:①银行在第三方支付每次调用快捷支付接口时都会按金额收取手续费,②部分银行在提现时会再次收取费用。
微信支付的日常成本相信也主要来源于这两点。这些成本之前一直都由微信支付自己承担,但随着微信支付用户量和交易量逐步升高,相信其成本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在此次调整中,微信支付选择承担了所有转账的成本,而在提现时收取手续费成本。据微信官方解释,这种策略调整也是希望能补贴一部分巨额成本。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银行不会不收费,之前用户能享受微信支付所有功能全部免费,不过是因为微信兜底罢了。
二、到底是多高的手续费压力,让腾讯都难以招架?
我们不妨真刀真枪来算一算。
粗略计算微信支付单日手续费成本的公式可以为:微信支付单日手续费成本=单日交易用户数*人均交易金额*手续费率。
根据腾讯官方数据,微信支付绑卡用户数已超过2亿,且支付量骤增。据了解,这其中近80%都是活跃用户。我们假设这80%中的2成每天会进行需调用快捷支付接口的操作,即是3200万人,假设人均金额为200元。
目前微信支付以0.1%的标准来征收手续费。实际上银行收取的费用通常高于0.1%,我们也以0.1%作为手续费率来计算微信支付的单日手续费成本,则:
微信支付单日手续费成本=3200万人*200元/人*0.1%=640万元
一个月以30天计,则微信每月需要承担的成本是:
640万*30=1.92亿元!!!
背了多年锅,为什么现在不背,是因为背不动了!
三、其他第三方支付其实也收钱
手续费的成本,其实每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都会有,也正因如此,不仅是微信,各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都或多或少地在向用户收费,以支付银行手续费,只是策略有别。
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虽然在提现环节并未收费,但用户使用支付宝在网页版转账是需要收取手续费的,与微信的“转账免费、提现收费”是大同小异,且根据到账时间的长短,费用不同。其中,实时到账和2小时内到账的服务费均为0.2%,次日到账的服务费为0.15%,最低2元/笔,最高25元封顶。
很多人说微信收费了,支付宝就不收钱,赶紧转投支付宝吧。其实就是一个天大的误解。除了网页版上面收费之外,支付宝还选择向商户收手续费,而且高达0.6%,通过这个方式就可以补贴支付宝本身需要向银行缴纳的费用。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对这种收费方式的感知不强,但商家默默地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了用户,在卖给用户的商品中就溢价过了,只是作为消费者的普通个人用户没发觉罢了。
反观具有强社交属性的微信,根本没有像支付宝这样的缓冲地带,不像支付宝的背后商家为了流量愿意先承担相应手续费,再来转嫁。微信之前只能死扛,现在却是不能承受之重。
四、收费策略调整的目的
可以看到,这次收费策略调整后,微信转账恢复免费,提现收费,还有其他如红包,消费,理财通等都是免费,为什么会这样?
如前所述,这是一个补贴策略的问题。随着微信支付交易量指数级上升,手续费成本已经是天量。转账免费,改为提现收费,是因为在使用场景不断丰富的情况下,微信希望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用户的影响,鼓励用户使用微信支付。
微信在过去的一年大力发展支付场景,其线下线上的支付场景越来越丰富,在当下这个“一部手机走遍天下”的时代,用户无需提现,就能通过微信支付,在衣食住行等诸多场景直接消费。当用户可以将零钱包中的零钱直接用来消费、社交、投资,享受快捷支付便利的时候,就根本没必要提现出来,因此也不会受到提现收费政策的影响。
要多说一句的是,有不少网友也在给微信算帐,认为存留在用户零钱包里的钱可以给微信带来巨额收益,实际上按央行规定,这些钱都是备付金,微信根本不能挪用,更别提收益了。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