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办公目前正在做的公司很多,除了阿里的钉钉,微信企业号之外,还有有道云协作、纷享销客、销售易、IMO班聊等独立第三方应用相当活跃,尤其是创建已达八年之久的IMO班聊,在该领域有着很强实力。
对互联网企业来说,移动办公的轻ERP方向不太容易实现,但提供基础的移动办公条件,将企业、人和数据拢在一起,还是与互联网企业的远期利益较为吻合的。互联网级的移动办公应用目前的格局并不复杂,阿里钉钉、微信企业号、IMO班聊呈三足鼎立局面,但令人很难理解的是,这里面缺了百度。
日前一则视频流传网上,一女员工持手机怒摔老板吵作一团,起因是老板用钉钉一天到晚不分时间ding了该女员工十几次,引起该员工不满。Ding这个功能是钉钉一直引以为傲且自夸的功能,不管对方是否安装钉钉,是否联网,员工都能接到该提醒,老板也能随时查看被ding者是否看了,是否回复等。
如果这段视频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至多也说明了钉钉在设计上的槽点,如果这是一段编造出来的故事,一段逼真的表演,那可就要小心了。用营销视频来进行产品推广,意味着该市场随时有可能出现爆点,发展该业务的内在逻辑和方向已接近成熟。如果这个风口真的来了,想追是追不上的。
在美国上市公司中,服务B端的企业与服务C端的企业在市值上的比例约为4:6,而这一比例在中国仅为1:20,互联网向企业服务领域渗透是早晚的事,前景肯定是有的。但互联网公司能否有实力进军这个市场,目前存疑。看到阿里钉钉在非常活跃地开拓这个市场,很少有人会怀疑其进军企业市场的决心,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普遍认知有可能是错的。阿里根本没能力把企业移动办公市场拿下,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企业O2O市场。
企业O2O市场有多大呢?至少有上万亿。中国有企业两千多万家,涉及2.5亿办公人群。要知道,中国的商务宴请、差旅、打车、办公用品、顾问、培训等消费大多来自企业,而在企业采购中也会有相当部分来自团购与集中采销,保守估算这些支出应在数万亿以上,而企业间的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则更大,至少十万亿。
用功能有限的企业移动办公应用将办公人流聚集起来,沉淀出使用习惯,之后再提供相应的企业O2O服务,例如提供标准化的,获得企业普遍认可的电子报销凭证,促使企业将一些支出和收入放到移动办公应用中进行,例如在移动应用中发工资等,这件事情就成了,这是又一个大市场,只不过目前还没显山露水。
未来,滴滴打车、携程酒店机票、美团团购和糯米外卖等应用,理论上是都可以接入移动办公平台的,或钉钉,或IMO班聊,员工出差、外出办事、采购办公用品、宴请客户等活动,使用移动办公应用就可进行支付,根本不必动用现金,且随时支出随时报销,账目情况一目了然,企业还可享受统一消费支出折扣。企业的运营活动将更有效率,成本更低。
从目前的竞争状况来看,阿里钉钉在这一块的发展势头最强,嘴里喊着移动办公市场,眼睛盯着企业O2O;腾讯在这方面是落后的,但微信的产品基因比较适合发展OA,要发力追赶也存在机会;IMO班聊在此领域已耕耘八年,拥有移动办公领域丰富的经验,如能获得扶助将发挥出较大潜力,关键还是要看百度是否能加入进来共同把市场做大。
百度目前正大力进军C端的O2O市场,但B端的O2O市场也不能忽视,企业O2O市场规模肯定不会比C端市场更大,但很有可能会成为决定O2O大战最终胜负的一粒关键棋子。所有在C端运行的O2O服务,理论上在移动办公应用中都可以承载,所有的大众O2O消费需求,企业O2O同样有需求,且消费能力更强,集中度更高,运营成本更低。
既然BAT都有发展O2O市场的强烈意愿,且阿里和腾讯都已进入移动办公市场,百度不能缺席在该领域的争夺。通过收购战略获得进入移动办公市场的机会,可以弥补与阿里钉钉在业务上的差距,目前看来,IMO班聊是个比较好的标的。若能将这家公司拿下,在移动办公市场乃至未来的企业O2O市场,又可形成BAT三足鼎立的局面。
IMO班聊长达八年深耕企业办公市场所沉淀下来的经验,对在线企业办公深刻的理解,积累下来的大量企业用户,都有助于百度将这个业务做好。懂得平衡工作与生活界限的移动办公应用,才是好应用,再加上百度强大的资源注入,百度能快速在移动办公市场站稳脚跟,获得与阿里和腾讯分庭抗礼的资本。
企业O2O对于百度来说,是个宁可做错,不可错过的机会。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