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最风光的时候,也正是将PC带入多媒体时代那几年,是业者嘴里提到最多的名字。但也就不到20年的时间,竟然没什么人愿意提微软了,非常令人奇怪。要说这家公司的互联网战略实施得不理想,也说得过去,但微软其实并没犯太多错误,仍是市场上一股最重要力量。
微软当前的市值是3300亿美元,与历史记录有些距离,但那时候有很大泡沫,如今这个估值才更显实际。过去10年间微软的股价走了一条稳定的上升曲线,远比IBM走得好看,也比苹果那种暴发户更让人心里踏实。微软仍是美国科技界数一数二的巨头,每个季度净利润在65亿美元左右,手持现金800多亿,仅次于苹果,但为什么没人愿意提微软了呢?
真实原因是,微软的业务结构已在20年间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已从消费者业务逐渐淡出,成为一家以企业业务为主的公司。想想看,谁会每天去谈甲骨文和SAP呢,微软也是一样,windows系统如今就像是基础设施一样,用户根本不在乎有什么令人激动的变化,没有了会感觉不方便,但会没有么?肯定不会。
微软最新财报中,其业务构成已说得很明确了,总额为245.19亿美元的营收中,设备和消费者授权部门营收为53.84亿美元;设备和消费者硬件部门营收为47.29亿美元;商务授权部门营收为108.88亿美元;商务其他部门营收为17.80亿美元。
企业业务已占微软营收的51%以上,而windows等面向消费者的软件出售仅占21%,倒是硬件部门如Xbox和Surface等业务,占到了19%,估计很快就会超过微软赖以起家的消费者软件业务。也就是说,有些人还认为微软是一家面向大众的软件公司,但其实已不是,微软已是一家不折不扣的企业服务公司,也许未来做设备是另一个方向,目前则完全是靠企业业务在挑大梁。
当然,几年前微软就确立了大方向,即设备与服务,这走的是IBM的路子。消费者业务已无法维持其增长需求,利润更高,业务更好做的企业业务成了微软不得不选的方向。这也是为何安卓和iOS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行其道时,微软看上去并不着急的原因,从消费者手中本来也赚不到什么钱了。
前几天说是微软要大幅调低软件授权价格,win8.1的授权费将从50美元降到15美元,仅对250美元以下的设备有效。另外还传闻微软要对8英寸以下的设备软件授权实施免费。这些举措当然是着眼于提升市场份额,PC端90%的占有率,移动端仅有4%的占有率,确实是个问题。
当人们看到安卓大片撷取份额的可怕场景时,觉得微软也该实施全面免费,以占领市场份额。但要清楚的一点是,微软的软件授权业务把PC都算上,也不过占其总营收的1/5,免费不是问题,就算是把桌面也免费了,也不是问题。问题是微软还能从中获取很大利润,要知道每一台安卓设备都要向其交钱,每年光这些钱就能收15亿美元,远超安卓系统为谷歌带来的收益,因此实施免费策略的动力不足。
在收钱的情况下,wp在欧洲都能实现10%的占有率,要是不收钱的话,真不知道别人该怎么活了。微软现在就像是个精英分子,居高临下看着屌丝们打来打去,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境地。
按中国业者的逻辑,你wp免费后提升份额,即便不开源让人们免费用,也能占一块不小的份额,后期再在系统中通过提供服务的方式获取收益。PC桌面也一样,向消费者免费后去向厂商收钱,实在不行自己做,别管腾讯还是360,不都得乖乖给你交钱。这思路不错,但微软觉得这样赚钱太辛苦了,根本看不上那几个小钱。
或者更深一步来说,美国这些巨头有个普遍共识,那就是做消费者业务太费劲,不如做企业业务来钱快。IBM在这方面就是个例子,甩了PC之后,又把低端服务器甩了,长远看来高端服务器也得甩,还是做服务来得快。
微软也是一样,走高大上路线是必然选择,消费者业务方面能把握入口,就能多收几年钱,想要让微软免费,在可见的几年间不太可能。只有在消费者业务占其总营收的比重压缩到10%以下,收费策略才有可能松动。但到了那时候,微软已彻底变身第二个IBM了,收费策略松动不松动,又能如何呢?
真要在消费者业务方面与谷歌和苹果拼个你死我活,鹿死谁手还未可知,但已执意将企业业务进行到底的微软,必然会无心恋战,加快追随IBM的脚步,变身为一家彻底的企业服务公司,或许还会是一家硬件设备制造公司,不跟爱挑剔又不爱掏钱的消费者们玩了。
===================================================
我是微信公众账号gejia021的独立运营者,90%的原创科技与人生感悟文章,独立观点,不屑流俗。期图以一己之力,阐释和说明中国互联网的本质。
微信号gejia021,是覆盖1000万用户的,中国最大的自媒体联盟wemedia成员之一。亦是2013年十佳自媒体,科技原创力30人之一。
我在新浪微博的用户名为@葛甲,在新浪、搜狐博客、艾瑞专栏、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的用户名均为葛甲,欢迎订阅。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