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难回春

采写/文月

编辑/天南

酷派也步入了华为的后尘。

2022年4月18日,酷派发布公告称,已与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成立下一代操作系统实验室,“双方将共同推进底层技术研发,探索下一代操作系统”。

当然了,酷派口中的“下一代操作系统”,并不是类似华为平地起高楼的鸿蒙系统,而是希望在安卓底层的Linux内核层面上创新,打造一个融合终端、AI与云的操作系统。

曾经的酷派,在2013年前后时,作为“中华酷联”F4天团的一员,打响了中国智能手机品牌与国家大厂分庭抗礼的第一枪。

时至今日,酷派早已风光不再,到了2021年,酷派手机出货量在中国市场中占比仅为0.38%。

就其最新布局而言,虽然腾讯在云、AI层面可以给酷派带来支持,但是酷派手机在智能手机市场藏形匿影的现实,或许较难支撑其自研操作系统的宏愿。

开局拿了一手好牌的酷派,过去七八年是如何一步步失落的?酷派期待二度回春,成功几率几何?

垮掉的运营商渠道

按照最初的剧本设定,酷派在今天的手机市场,甚至可能会成为比肩华为的品牌。

Canalys的数据显示,2012年,酷派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达到了10%,超越苹果,仅次于三星、联想,位居第三。这也直接带动了酷派业绩飞涨。财报显示,2012年,酷派营收143.6亿港元,同比增长95.6%;净利润约3.3亿港元,同比增长20%。

到了2013年,“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声名远扬,打响了中国智能手机品牌与国家大厂分庭抗礼的第一枪。

然而,盛名之下,危机暗藏。

由于自宇龙通信时代,酷派就与运营商结下缘分,到了智能手机时代,酷派也严重依赖运营商渠道。

发布酷派N930前,时任中国电信天翼终端公司总经理的马道杰曾透露,2010年前三季度的CDMA智能手机市场中,酷派手机的销售份额接近三成。

过分倚重某一渠道并没有什么错,比如智能手机行业发展初期,华为也曾严重倚重运营商渠道。

问题是,酷派没有及时洞察中国手机销售渠道的演变趋势,而是沉浸在了运营商渠道的“温柔富贵乡”中。

2012年,酷派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其当年出货的智能手机中,有95%属于运营商定制机。

针对运营商渠道,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时任宇龙酷派副总苏峰就表示:“酷派把运营商当做客户,一直坚持服务好客户。酷派双待机成功的原因也是客户的需求,因为运营商是最了解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当企业没有能力去了解客户的需求的时候,运营商是最好的老师。”

在酷派手机出货量节节攀升的背景下,中国智能手机行业也在悄然变化。

2014年7月,国资委要求三大运营商在三年时间内,削减营销成本400亿。随着运营商补贴的减少,消费者的视线不可避免转移到电商渠道、零售门店。

对此,央广网科技援引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的观点称,“合约机肯定是做不了,运营商的整个产业链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与此同时,喊着“为发烧而生“口号的小米,凭借着极高的性价比在线上渠道风光无两,带领一众智能手机厂商深耕线上渠道。官方资料显示,2014年,小米手机出货量6112万台,增长227%,位居第一。

在行业激烈的变革期,酷派手机却一蹶不振。IDC数据显示,2014年-2016年,酷派手机的出货量分别为4500万台、3800万台和1500万台。时任酷派集团CEO刘江峰曾透露,2016年时,酷派手机运营商渠道的销量占比依然在60%-70%之间。

由此来看,酷派一直没能摆脱“运营商依赖症”。

虽然运营商渠道曾帮助酷派创造销量奇迹,但是由于定价权在运营商手里,因此,酷派更像是个“血汗工厂”,只能赚些辛苦钱。

财报显示,2012年-2014年,酷派的营收分别为143.9亿元、196.24亿元以及249亿元,但是归母净利润仅为3.26亿元、3.49亿元以及5.13亿元,一直深陷增收不增利的尴尬。

自救押错宝

当然了,在行业变革的背景下,酷派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借道互联网公司,试图摆脱对于运营商渠道的过度依赖。

2014年12月,酷派联合360发布公告称,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奇酷,酷派持股55%。

对此,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曾表示,酷派和360合作很正常,”中国手机市场的变化让酷派面临很大危机,因为运营商市场份额降低,酷派面临转型的压力。"

如果按此时的设想,由360负责奇酷的运营,酷派负责具体的制造,产出的产品走线上高性价比路线,那么酷派手机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但是遗憾的是,酷派既没有摆脱运营商渠道的思维,又没能保持商业上的锐气。

在运营商时代,酷派的产品战略是“机海战术”,每年推出几十、上百款手机,每款手机的销量达到20万到30万台,全年累计出货量就能达到上千万。

但在互联网时代,小米、荣耀、苹果等厂商主打的是“精品战略”,每年推出一二款产品,每款产品的销量高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台。

相比之下,机海战术导致酷派分身乏术,研发设计资源分散,难以握掌成拳,产品竞争力不强。

新入场的操盘手试图求变。2015年,周鸿祎就曾表示:“当初小米出来之后,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可能除了雷军,我是唯一看破他模式的人,而且最看好他的模式。”

此后,奇酷开始复刻小米。

官方资料显示,奇酷品牌发展初期,运营的产品线包括大神和奇酷两个。由于大神和奇酷定位相仿,周鸿祎产生了弃“大神”保“奇酷”的想法。在2015年618期间,接管“大神”的360市场团队将F1 Plus降至399元,此举被解读为清仓甩卖,全力聚焦奇酷品牌。

这也成为酷派和360决裂的导火索。

时任酷派副总裁蒋超认为,大神手机的降价行动并没有得到酷派高层的同意,造成了亏损。

但360却表示,以低价抢占市场,是互联网产品的惯用策略。

如果双方的矛盾就此打住倒也还好,伴随着合资公司的成立,酷派的股价也从1.9元港元/股飙升到3.0元港元/股左右。

粮草充足之下,时任酷派董事长郭德英萌生了新的想法。

2014年举办的酷派内部员工大会上,郭德英表示:“酷派必须要改变自己、改变商业模式、改变基因、快速地改变组织去适应变化,尤其是要把过去的以技术为导向转向为以消费为导向。”

首当其中的改变,就是引入外部的资本力量。2015年5月,乐视决定入股酷派。

对此,周鸿祎也表示理解,并提出新的条件,如果乐视入股酷派,那么360在奇酷中的持股比例需要达到75%,并在后续可以使用酷派手机方面的专利和人才。

但是,酷派并没有“接茬”周鸿祎,在乐视入股后,不光在董事会为后者增加了两个席位,还一起推出了生态手机,对奇酷的关注反而越来越少。

这对360来说,无异于背叛。乐视官宣入股酷派后,周鸿祎在社交媒体表示:“谁在我背后捅刀子试图screw我,我的原则是一定fuck回去。”

奇酷与酷派就此渐行渐远,而牵手乐视,无疑让酷派踩了一个大雷。

伴随着乐视危机,酷派也自身难保。财报显示,2016年-2018年,酷派营收连年下滑,并且分别亏损43.8亿港元、26.74亿港元及4.09亿港元。

在酷派不断调整的背景下,智能手机行业也悄然变天。IDC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44亿部,同比下跌4.9%。

对此,余承东表示:“未来几年中国部分玩家都会消失掉,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将只剩2-3家。”

伴随着市场红利期关闭,不止酷派,IUNI、美图手机、锤子等没完成跑马圈地的非头部智能手机品牌,逐渐没落。

手机行业红利不再

2017年,是中国手机行业红利收缩的起点——市场至今未能彻底回温。

Canaly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了11%。而从2017年-2020年,中国手机的出货量分别下跌了4.9%、14%、7%以及11%。存量时代已经持续了四五年之久。

反映到消费者层面,就是用户不热衷于换机了。2022年2月,Counterpoint Research就曾表示,目前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已超过31个月。作为对比,2019年初,这个数字还仅为24.3个月。

为了刺激消费者换机,智能手机厂商们纷纷瞄准了兼顾便携和大屏需求的折叠屏手机。目前,折叠屏赛道已经涌现了包括小米、华为、vivo在内的七家智能手机厂商。

但是遗憾的是,折叠屏手机并没有如预料般席卷市场。IDC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折叠屏手机的市场规模为150万部,仅占智能手机销量大盘的0.45%。

这主要是因为折叠屏手机既没有解决产能的问题,又没有通过规模化的量产带来高性价比的边际效应。

以vivo X Fold为例,虽然其起售价相较于大部分折叠屏产品已经相对便宜,但依然达到了8999元,比自家的平板旗舰机vivo X70 Pro+贵了63.65%左右。

与此同时,虽然vivo X Fold已发布半月之久,已经开启首销,但时至今日,受限于产能,这款产品依然处于缺货状态。

没有市场增量点,不光让以酷派为代表的小微手机厂商没有复兴的希望,也让巨头们陷入焦虑之中。

以小米为例,2021年Q4财报显示,其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410万台,同比仅增长4.4%。并且由于高端化进程迟缓,该季度,小米经营利润仅为44.15亿,同比下跌54%。

在行业下行的趋势下,已经远离头部的酷派,实现复兴不容易。

官方信息显示,2021年,酷派共卖出了12.63万部智能手机。IDC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3.29亿台。换算下来,酷派出货量占比仅为0.38%。

也无怪乎2021年6月,快手整治山寨机市场,将从来不文一名的糖果、酷比等山寨品牌下架时,也将酷派手机错认为山寨机一并下市。

低位硬件撑不起系统的高水位

也许,正是因为在硬件层面看不到崛起的希望,酷派才渴望来一场“弯道超车”,成立下一代操作系统实验室,希望在软件层面有所突破。

当然了,酷派并不打算平地起高楼,打造类似Android、iOS的独立系统,而是希望在现有系统下,进行创新和优化。

根据酷派集团副总裁兼互联网中心总裁司马云瑞的介绍,酷派在新系统上,希望做两件事——进程调度层面添加AI技术;手机本地的文件穿到云上。

首先,从进程的角度来考虑,由于闪存空间有限,打开应用过多后,操作系统就会主动杀后台。目前智能手机厂商的策略大多与时间计,比如一个App后台挂起超过十分钟后,系统可能就会判定用户不再需要这个App,因而主动退出该App。

酷派认为,由于每个用户的生活节奏是不一样的,用时间的策略杀后台,很难保证用户使用体验,因而希望通过AI辅助,分析用户的喜好,在杀后台方面做到千人千面。

另一方面,目前的大部分操作系统以及用户数据都是本地化的,酷派认为,随着带宽的提升,大部分的本地数据都可以云端化,而手机上的闪存则定位为半持久性缓存,仅处理一些即时性的需求。

简而言之,酷派希望将计算的任务交付给云,让手机成为一个“播放器”,由此,酷派认为未来自己将不再依赖销售手机获利,而是通过用户购买云服务的订阅模式收费变现。

事实上,酷派的想法并不稀奇。随着5G网络的成熟,Google的云游戏、华为的云电脑,都曾描述过近似的未来。

但是很遗憾,这些探索者无一例外都以宏图愿景开场,却以小打小闹收场。以华为云电脑为例,其发布于2018年6月,但是2021年8月却停止运营。

有分析人士指出,网络带宽受限、使用体验不佳、盈利模式模糊等因素合力,使得华为云电脑不得不停止运营。

以价格为例,华为云电脑标准版(配置为4核CPU+8G内存)的订阅费用为59.8元/月,存储空间不够还需要按月订阅云盘。如果按一台8G内存+500G硬盘的云PC来计算,那么用户一年的订阅费用就需要1500元左右。将时间拉长来看,反倒不如购买一个轻量级的PC划算。

而对比华为在2018年的如日中天,当下的酷派,已经游离于主场之外,华为云电脑遭受的磨砺,酷派的挑战只增不减。而且,就现阶段而言,酷派新系统最大的挑战或许还在于,没有足够硬盒的硬件产品去支撑。

目前,酷派手机的市占率仅为个位数,合作伙伴腾讯仅仅能提供云和AI的支持,没有硬件基础,如同无源之水,酷派想靠新系统弯道超车,重回“天团”的梦想,落地成真难度重重。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2-04-28
酷派难回春
时至今日,酷派早已风光不再,到了2021年,酷派手机出货量在中国市场中占比仅为0.38%。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