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纪英
这里是商机辽阔的天堂之门——未来十年,中国医疗健康的市场新增量高达10万亿,到2030年将达16万亿之巨;中国居民每年拿出收入的10%用于自费医疗;中国亚健康人群超过10亿;慢性病患者超过4亿;中国老龄人口数量占比12.6%,超过日本总人口;等等。
这里是沟壑万千的炼狱之海——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建成了完美无缺的医疗健康体系,事关生死的疑难绝症络绎不绝,看病贵、看病难的痛点如影随形,席卷全球的疫情则是最新挑战,连巴菲特都对全球医疗体系忧心仲仲,他曾喊话特朗普,“别管什么税改了,医改才是大问题!”
10万亿的超级红利诱惑之下,巨头、独角兽、风投机构抢跑入场——在这个领域,中国平安是绝对的先行者,于1998年低调入场,潜行二十余年后,9月22日,首次秀出“全科”成绩单,全面披露其医疗生态圈战略。
深耕多年,昨日“交卷”,中国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坦承,中国平安医疗生态圈此时公开亮相,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
首先,未来十年10万亿新增量可期;与此同时,中央层面高度重视医疗投资;疫情以来,医疗供应短缺的矛盾激增,原本处于候补位置的互联网医疗等上位成为主场骨干,监管政策越发友好;
其次,中国平安筹划多年,已是中国领先的医疗健康企业,公司拥有强大流量入口,全面的线上线下服务网络,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有底气秀出成绩单;
再次,医疗生态圈作为中国平台的五大生态圈之一,与金融保险主业以及其他业务,战略协同效应显著,可以互为增量、互相引流,双向赋能,足以构建业务布局完整、服务闭环通畅的医疗生态圈。
尽管抱着“势在必得”的决心,但陈心颖对医疗领域依然充满敬畏,这个市场难以“一蹴而就”,也无法“不劳而获”,大处谋局,全链纵深,横向贯通,长期精耕,是中国平安布局大健康生态的基本战略,同时在关键领域落子布点,不但在垂直领域打头,更试图在综合实力上领先。
筹谋已久的“学霸”中国平安,能否在这一全球公认的“刁钻”市场,给出“最优解”,交出“高分卷”?
1
步步为先的关键落子
平安医疗生态圈的布局,分布于其12大实体之上,而冲在最前端,与用户接触最为紧密的,就是今年疫情之中担任战疫先锋、大放异彩的平安好医生。
如今,平安好医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入口,注册用户数超过3.46亿,月活用户超过6700万——超越了紧随其后的第二到第十名之和,日咨询量超过了83万也是全国之最。
而在供应端——平安好医生的驻司医护团队超1800人,聚集全国近万名专家,已建立起最大的线下服务网络,包含11万家合作药店、4.9万家合作诊所、2000多家体检中心等等。
水面之上,可观可感的是,平安好医生通过连接医疗供需双方,以7X24小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切入,实现了就医方式的变革,就医流程的数字化,以及就医体验的优化。
但水面之下,平安好医生更为深层次的价值,是触及了医疗供应短缺的根源,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痛点就此缓解。
在中国,看病难体现在就医等待长——2到3小时,但由于医生每日接诊任务过于繁重,分配给每个病人的问诊时间却只有三五分钟。
看病贵则体现在自费医疗支出占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0%以上,而美国和新加坡的这一数据仅为7%。
患者端苦不堪言,供应端也不堪重负。
70%的医生每周超过50小时;护士缺口超过1000万;全科医生缺口70万等等。
因此,在短期内医疗供应难以快速扩容的前提下,通过数智化手段改善流程、提升效率,实现医疗服务的弹性扩容,成为平安好医生的解题之道。
如今,平安好医生提供覆盖线上线下的医疗服务:包括实时的在线医疗问诊服务——候诊等待时间短至17秒;千人千面的大健康管理服务等;刚刚升级的平安家医服务,则把服务半径从个人用户拓宽到家庭场景,等等。
但是,在复杂的医疗服务流程里,线上服务并不能完整覆盖就医全链路,为此,平安好医生与线下医疗机构联合,陆续打造30家互联网医院,实现轻种病、常见病、多发病后续诊疗的在线化,让患者足不出户在线实时问诊。
与此同时,平安好医生也切入到企业服务市场——计划为中国4.3亿企业职工提供高效的健康管理、在线就诊、驻私医务室、医护巡检等服务,减少员工的舟车劳顿,降低员工病患对于人力的浪费,提升企业医疗支出的性价比。
而在另一端,平安好医生则和平安智慧城市联手,依托平安医疗的科技能力,解放医护群体的生产力。
基于“治未病”原则,前置健康管理服务,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预测、筛选高风险病患,进行提前干预等等;
把慢病的后续管理在线化,减轻线下医疗机构的服务压力,等等;
通过科技手段赋能——利用平安的CT读片系统,可以把新冠肺炎的CT影像读片,从15分钟减少到50秒,准确率高达98%以上;通过医疗数据库,支持医生高效精准决策,覆盖3000多种常见病种,等等。
这样的定位,让平安好医生成为解决医疗顽疾的长期正向变量,其价值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尤为显山露水,得到医患双端的追捧之后,业绩大幅上升,市值同步上行。
20120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的营收达到27.5亿,同期大涨20亿;在线医疗问诊收入6.95亿,同比猛增107%;会员收入4.2亿,同比增长200%,市值也迈过千亿门槛。
2
布局完整的业务闭环
面对10年10万亿新增量的可观前景,中国平安抱定了“必得”之心。
同时,“它也是高度复杂的市场,要抓住市场中的机会,并不像平常摘葡萄那样简单”,陈心颖心若明镜。
医疗领域的痛点,难点诸多,绝非单点突破就可出奇制胜,必须扎根到大健康服务的全链路,深度赋能、优化、重构。
因此,平安的医疗生态圈,不仅在重点领域落子,还要连点成线,实现横向的协同和纵向的打通,深入政府、支付方、病患用户、医疗供应端、医疗科技五个方面,发力构建医疗生态闭环,打造大健康生态圈,由此才能建立宽广的竞争壁垒,让对手难有趁虚而入之机。
在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里,主导中国新医改方案、勾画健康中国2030框架的主体是政府,同时,政府也是医疗服务的主要购买方,在中国医疗服务的整体支出中占比一半。
尽管身为医疗服务的最大“金主”,但要花好钱并非易事——2019年中国医保收入增长10%,但医保支出却增长了12%,因此,实现科学控费,是避免陷入“入不敷出”窘境的当务之急;
其次,医疗资源错配问题突出——100万家中国医疗机构中,仅有2582家三级医院,却承担了23%的就诊量,基层医疗机构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因此,平安要想成为分食10万亿超级红利的骨干,其医疗版图,必然把中国政府纳入其中。
赋能政府的重任,主要由平安智慧城市板块承担。其路径包括,帮助政府数字化本地医疗资源,实现全局统筹,高效管理,精准控费等。
在甘肃,平安智慧城市整合汇总了全省的医疗资源数据,帮助政府提升统筹管理能力,比如洞察医疗资源是否充足,监控诊疗过程是否合规,助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等等。
过去,基层医疗机构的规范诊疗率低于50%,私人诊所也游移于有效监管之外,有了平安搭建的管理系统,主管部门宛如有了“天眼”,可以实现科学管理。
另一端,平安也在帮助政府合理的分配医保支出、规划医疗资源投入,比如帮助重庆政府监管当地的医疗支出,监控250个公立医院的治疗效率和支出效率等等。
赋能政府之外,平安也在赋能医疗机构。
新医改之后,公立医院大力推广药品零加价政策,原本靠卖药获利支持医院运转的路径难以持续,医院压力大增,降本增效、精细管理成为了必走之路。
平安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高孟轩曾和多位院长有过深入交流。他发现医院的数字化水平亟需提升,比如院长们不知道库存医药耗材有多少,也说不清科室病人数量多寡,不少病种的诊疗流程也不够科学。
针对上述医疗机构的管理痛点,平安给出了深浅不一的解决方案,浅层包括按需定制的数字化软件;深层包括助力打造在线医院,实现线上获客引流运营;平安甚至亲自出手,联合院方管理医疗机构。如今,上述赋能方案已经在100多家医疗机构跑通。
除了常规性的医疗服务体系,应对突发疫情,平安也有杀招。
络绎不绝的新病毒,宛如一条条找不到出口的死路。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曾打过比方,假如对疾病缺乏正确认知,所有的治疗都如同“没有航海图在茫茫大海上漂流”。
新冠肺炎就是如此,早期对疫情认知度有限,缺乏警觉,是攻克新冠肺炎的最大软肋,也是导致疫情肆虐难以收拾的关键原因。
在新冠疫情期间,平安为中国政府部门提供了160份疫情预测报告,助力主管部门高效决策,还联手五省市开发了新一代传染病管控平台,同时上线语音机器人,致电疑似感染者,从中筛选出1000多例疑似感染者,助力防疫医疗物资科学分配等等。
而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平安帮助重庆建立了慢阻肺患者的筛选模型,识别率达到80%以上,及时干预潜在病患;利用人工智能教育患者,参与管理60多万名糖尿病患者,血糖管控效果由此提升5倍,成本支出却降至七成等等。
“管机构”,赋能卫健委管理;“管医生”,帮助医院全面提升运营,智能辅助医生诊疗;“管疾病”;“管药品”,助力药物研究管理,目前,平安智慧医疗已在全国约90个城市落地应用,并在海外市场得到拓展,覆盖约2万家医疗机构,服务45万名医生,仍在不断扩大版图。
这种完善的全业态布局,行业里面如今也仅有中国平安一家。
3
面面俱到的生态优势
“医疗生态圈是平安集团的长期战略核心之一,经过在医疗健康领域20多年的耕耘,平安已是中国领先的医疗健康企业”,陈心颖很是自信。
如果放眼行业就会发现,虽然大健康领域入场者汹涌如潮,但是多数公司,只从单一环节切入,服务局限于单一场景,很难对医疗体系形成整体的优化,也难以彻底解决医疗体系顽疾,而中国平安则“面面俱到”、“面面俱强”,对大健康领域实现了穿透式无死角广覆盖、全贯通,综合优势明显。
于平安来说,布局医疗并非跟风而起的小打小闹,因此,在技术投入上平安不惜重金,每年将营业收入的1%用于创新科技的研发,其中很大一部分会投入到医疗生态圈。
重金投入,效果凸显,平安医疗科技研究院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的医疗数据库,医疗科技专利申请数位列全球第二,在6项医疗影像国际竞赛中获得第一,疾病覆盖数超3万种,就诊数据超10亿条,医疗科技调用超3亿次。
而在用户和客户规模上,中国平安也首屈一指,平安拥有最大的互联网医疗流量入口,及领先的线下医疗服务提供方网络;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平安好医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入口;而在保险领域,平安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寿险、健康险客户;同时,基于完善的业务布局,其用户和客户的种类最为多元丰富,几乎覆盖了大健康领域的所有重要主体——患者、保险客户、医生、医院、政府、医药公司等等。
平安大医疗版块与其金融主业也形成了高度的战略协同与强强互益,“握手效应”体现在产品、流量、服务、科技、成本等诸多方面。
陈心颖披露,中国平安金融主业每年15%到20%新增金融客户来自于医疗生态圈,使用医疗生态圈服务的金融客户客均合同数为3.1个(不使用的为2.0个),使用医疗生态圈服务的金融客户AUM 约1万元(不使用的为5600元)。
与此同时,金融主业也在为医疗板块引流获客——过去三四年间,医疗板块35%的新客户都是来自于5.6亿的生态圈的用户,大概六成的金融主业客户对医疗产品和服务有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医疗生态圈的一大特性就是,强调多方共赢,实现商业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兼得。
“钱要赚,价值也要有”,陈心颖说。考量到医疗服务体系如此繁复庞杂,共赢模式,也是平安医疗生态圈能够持续跑通的唯一路径。
不难发现,在大健康领域,中国平安不是跟风者,而是先行数年的造风者;也不是轻兵走单骑,而是全业态布点、全链条贯通的谋局者,这既是平安医疗生态圈的独特模式,也是平安医疗生态圈难以替代的综合优势。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