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数字中国”,华为数字平台凭什么做“底座”?

据上海社科院测算,2016年至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的增长率分别为21.51%、20.35%和17.65%,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4.07%、57.50%和60.00%,可见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但话分两头,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为27.2亿元,占GDP比重为32.9%,这两个指标都还远低于美国——后者的数字经济规模在2016年已超10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到58%。

与此同时,在福布斯发布的截至2018年9月的全球数字经济100强榜单中,美国企业占据了49席,是中国22家上榜企业(含大陆和台湾)的两倍多。在前25名中,美国企业更是独占19席。这意味着,作为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及推进力量,中国数字经济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需大幅提升。

种种数据表明,尽管中国处于全球数字化浪潮的快车道,但“数字中国”的建设之路仍然任重道远。尤其是,当第一波以电子商务、移动支付、O2O/到家服务为代表的To C业务爆发并达到顶点后,下一波To B的企业、行业、工业/产业数字化如何发展才能延续数字经济的强势动能,成为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数字中国建设各施所长,华为数字平台瞄准“底座”

在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之路上,近年来中国政府开展了多项工作,包括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推进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人工智能战略等,此外还启动了5G、IPv6等一批重大工程。信息科技领域的企业也积极响应,各展所长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2019年伊始,长期致力于用ICT技术推动政企和行业数字化变革的华为企业BG动作频频,先是在2月底的“巴展”高调亮相,首次提出驱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平台”;接着在3月下旬的2019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上阐述了华为企业业务从“被集成”到“Huawei Inside”的战略升级,提出致力于“打造数字中国的底座、成为数字世界的内核”的愿景。

在4月16日开幕的第16届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大舞台上,华为企业BG全球Marketing总裁邱恒再次向全世界宣布,华为企业业务的愿景是与合作伙伴一起为政企客户提供无处不在的联接,无所不及的智能,并通过数字平台协同融合各种新ICT技术,构建数字世界的底座,支撑客户数字化转型成功。

在华为发布数字平台及数字中国底座愿景之前,中国市场上的数字经济玩家实际上已经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数字平台”。比如,阿里巴巴基于电子商务、移动支付、云以及新零售的工具及应用,推出“阿里商业操作系统”,深度连接人与商业。又如,腾讯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依托社交连接、微信支付、微信小程序等深入行业场景,连接人与服务。正是它们的努力,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推动了第一波数字经济的变革与繁荣。

华为数字平台有何不同?最显而易见的是——如果说互联网科技企业主导的上一波数字经济变革属于“数字产业化”,将数字经济做成规模化的产业,那么华为数字平台所瞄准的下一波数字经济变革,则属于“产业数字化”,用数字技术驱动各行各业转型,让传统产业迸发数字经济的新价值。当然,如今的BAT等互联网企业也逐渐具备了较为全面的信息科技能力,开始涉足产业数字化。

除了一开始的路径不同,华为数字平台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不拘泥于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环节的数字化赋能,而是从全局出发,以统一、完整的平台满足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共性需求。从技术架构上看,华为数字平台是业界唯一能够横向融合云、AI、IoT、大数据、融合通信,视频、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新ICT技术,纵向打通端、边、网、云的平台,具备融合、智能、可传承的特点。这决定了该平台具备最广泛的普适性,合作伙伴和客户都可以基于它做自由的业务“编排”。

以上两个特点决定了华为数字平台的底座属性。合作伙伴在这个底座基础上叠加各类垂直应用,就可以变换出多种数字化转型落地方案,驱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百花齐放,开放协同方能释放最大价值

必须承认,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即产业数字化,远比数字产业化来得复杂多变。经过数年的转型尝试和实践,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意识到,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业务转向,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拥抱电商或者转型互联网,而是百花齐放,需要数字技术提供方与垂直行业服务商,以及客户本身深度合作,共探应用落地。这意味着,以往的主要致力于变革营销和销售层面的由互联网公司主导的数字化转型,对绝大多数需要变革生产和流通环节的行业和产业并不适用。

这不难理解,因为产业数字化涉及到千行百业,每一个行业又有成千上万家企业,每一家的具体现状和转型诉求都不尽相同。因此,产业数字化的增长空间虽然大,但专业度和复杂度也要高出很多,这要求面向政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平台,不但要在技术、产品以及可靠性方面具备底座特性,还必须保持开放性,能够吸引合作伙伴一起协同创新,形成开放共赢的生态力。

如何破局?华为企业业务通过瞄准底座的数字平台拿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用统一、完整的平台提供基础使能,聚合多方合作伙伴的行业能力,在协同创新、开放共赢的生态下,基于行业需求为客户持续沉淀行业知识,端到端使能行业开发者实现创新加速,助力各行各业业数字化转型快速发展。

这样一来,产业数字化的发展逻辑就从以往的要么驻足观望踌躇不前,要么追求一步到位招致失望,变成了一个“先搭建基础的底座平台,然后循序渐进叠加技术、融合业务、落地应用”的自然而合理的过程。在这个进程中,千行百业的企业都能够利用数字化技术改善现有业务的效率模型,具备敏捷上马新业务的能力,跑赢同行竞争对手;然后通过知识积累从中发现重大业务转型升级机会,或从边缘创新中开辟新增长通道,最大化释放数字化转型的价值。

在HAS2019现场,万科集团万翼科技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李学文分享了基于华为数字平台的万科数字化转型实践,展示了一个房地产行业领导者对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的诉求和理解。他指出,多业态、多地点、多服务模式对万科的智慧化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通过华为提供的包含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数字平台,万科数字化智慧园区实现了“线下多个业态,线上一个万科”,然后通过万科智慧空间运营平台,达到职能服务化、服务产品化、产品平台化、平台生态化,满足了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数字中国从智慧城市开始,“深圳速度”背后的启示

其实不只是万科,在华为总部所在地深圳,各行各业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数字化转型,为即将到来的智能经济时代积极做准备。在社科院发布的《第八届(2018)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中,深圳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达到76.3,位居全国第一。在其他智库和权威媒体发布的智慧城市排行中,深圳也总是遥遥领先。去年7月,深圳市政府又印发了《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要加快将深圳打造成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

今天你走进深圳地铁,微信的小程序已经可以让你实现手机扫码乘车。不止于此,如果深入体验,你会发现深圳政务和公共事业的数字化已经全面在市场监管、人力资源保障、公安、交通运输、住房建设等领域落地,实现了300多个事项“审批不见面、办事少跑腿”,大大提升了政府效率,简化了办事流程,降低了企业负担和成本,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深圳智慧城市的上述应用中,大部分都有华为数字平台的身影。比如在深圳机场,双方基于“平台+生态”的理念构建“未来机场数字化平台”,以华为ICT基础设施为基础,通过行业使能平台整合物联网、大数据+AI、视频云、GIS和融合通信(ICP)五大资源,并联合合作伙伴构建平台生态系统,最终让机场实现大运控、大安防和大服务。

又比如在交通行业,深圳交警与华为及合作伙伴2017年正式启动城市大脑的联合创新,从顶层设计入手,全面规划深圳城市交通体系,并以视频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技术核心,建立了一个统一、开放、智能的交通管控系统。其中双方联合创新打造的TrafficGo解决方案,创新性地实现了由传统的“车等灯”通行向“灯数车”放行转变,通过AI让红绿灯之间像人一样交流、学习,大大节省了车辆路口通行的时间。

“用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数字平台来应对不同场景、不同业态中的共性需求,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居民也可以享受到更便捷、更友好的服务,企业有这些需求,政府也是。”出席HAS2019的深圳市智慧城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东平表示,“华为数字平台,正好能够满足这些需求。没有一体化的城市级别数字平台,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数字政府。”

根据《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到2020年,深圳要建成实现“六个一”发展目标,即“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深圳速度”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先进思维和顶层设计,也与华为等数字技术提供商的助力息息相关——尤其是基于底层数字平台之上开放生态的协同创新,是深圳智慧城市建设引领全国的关键,对其他城市及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极具示范意义。

一言以蔽之,底层土壤肥沃,百花齐放的上层业务和应用才能欣欣向荣。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逻辑,应同此理。华为数字平台的诞生,因应数字经济发展核心动力从数字产业化向产业数字化转换,可以说正好顺应了时代,填补了空白。这片肥沃的土壤上还将开放哪些花朵,结出什么果实?可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4-18
驱动“数字中国”,华为数字平台凭什么做“底座”?
据上海社科院测算,2016年至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的增长率分别为21.51%、20.35%和17.65%,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4.07%、57.50...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