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以来,这个全新的概念迅速横扫了互联网和实体零售业界,吸引了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人士对它的各种解读。尽管大家对新零售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前提相信是可以达成共识的,那便是新零售的出现和推进,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尤其是一些新技术的出现,为新零售提供了必要的发展条件。通过本文,极客网将为您盘点那些“使能”新零售的大小技术,看看它们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云、网、端协同发展
从高屋建瓴的层面看,按照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的说法,是“云、网、端”的协同发展为新零售打下了坚实基础。该部门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云(云计算、大数据)、网(互联网、物联网)、端(PC终端、移动终端、智能终端、传感器等)构建起“互联网+”下的新社会基础设施,为新零售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方面,可以说它们已经是当前主流电商或新零售平台最基本的基础设施。电商云、金融云、物流云……各种云计算系统正被大量应用于零售交易的几乎每一个环节;大数据也不只是在营销层面发力,其在人、货、场的数字化方面均大显身手,特别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BI商业智能和C2B反向定制,正在重塑企业的战略制定、服务提供和产品生产模式。
网很容易理解,毕竟它是电商和新零售的水、电一样的元素。在人的层面,4G/4.5G蜂窝网络支撑的高速移动互联网,不仅让任何设备的随时网购变成家常便饭,也提供了视频、直播等新型内容的交付可能。WiFi和NFC等服务短距离的网络,也让在线观影、移动支付等体验式消费变得更加容易。在物的层面,物联网(IoT)不仅让每一单货品的快递信息能够被完整追踪,而且也正被应用到食品、水果、肉类等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追踪,让用户放心地购买绿色环保的东西。
端的发展之快显而易见,人手一台的手机不说,越来越多像电视机、电冰箱、自动贩卖柜等终端,都具备了买卖交易的功能,场景化购物体验越来越高级。未来,随着智能终端的进化和蜕变,任何设备都能发起购物将不是幻想,而是真实存在。
贯穿生产、流通和销售的每一环
换一个角度,从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的流程去看,这些技术可分为生产侧的、流通侧的和销售侧的。其中,生产侧的如3D/4D打印,它们在C2B模式下,改变了商品的生产方式。目前,已经有食品、鞋子、服装等通过3D打印生产并投入使用。未来,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比3D打印更先进的4D打印将使得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生产模式加速普及。
流通侧则主要是智慧物流的范畴,其包括最基础的飞机、高铁、公路,以及穿插其间遍布全国的仓储物流中心。在这些仓储物流中心内,自动分拣系统、智能电子面单、搬运机器人等技术设备已经得到大规模应用。此外,各大电商平台们还在积极测试无人机送货、智能快递柜等,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
销售侧分线上线下,以及两者的融合部。在线上,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推荐、智能关联、精准营销等,正在让用户的网购体验变得“千人千面”。同时商家也可以通过弹性的云计算服务,高效而稳定地应对诸如天猫双十一这样的销售旺季。在线下,传感器和物联网,正在将一个个传统的门店变成数字化的智慧门店;服务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也在催生一些新型的无人值守商店;而移动支付、WiFi、Beacom等技术的运用,则正在多维度数字化消费者的信息,形成丰满的用户画像。
另外,在线上线下的融合部,也诞生了一些新兴的联接技术,比如VR/AR购物、扫码/拍照购物、智能货柜、虚拟试衣间等,打通线上线下的隔阂。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在2016年双十一期间首次亮相的Buy+,它让用户首次享受到了窝在家中就能去法国巴黎逛店的身临其境的体验。另外像智能货柜,当顾客将鞋子等产品放上去时,有关该商品的所有信息都会呈现,用户可以通过它在展示款之外做出更多选择。
等待大规模检验
综上可见,当面向新零售时,所涉及的技术要远比纯电商多得多,其复杂度也要大得多。众所周知,在各大电商平台的“造节“营销——特别是天猫双十一中,在以电商为主的情况下,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都经历过了严格的考验。比如在2016年的双十一期间,天猫的系统经历了最大程度的检验,完成了每秒17.5万订单、每秒12万笔支付这种级别的大考。
展望即将到来的双十一,作为新零售元年的第一次大规模阅兵,可预判各项数据都将再攀高峰。从已知的信息看,今年的天猫双十一,全球将有超14万品牌投入1500万好货,海内外超100万商家线上线下打通、近10万智慧门店、60万家零售小店、5万家金牌小店、4000家天猫小店、3万村淘点参与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如此大规模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大考,对阿里来说是第一次,对整个行业来说也算是第一次,其成果如何,或将决定“新零售技术工具包”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