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2014年P2P网贷腾飞的一年,进入2015年,网贷行业大浪淘沙、去粗存精已是不争的大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针对核心企业周围的上下游企业做产业链金融的互联网投融资平台在2015年将大显身手,没有这方面资源的平台将发展放缓,甚至被竞争出局。
笔者做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有二:一是我国政府在金改过程中强调了金融要回归扶持实体经济的本质,对互联网金融的规划也如是。二是一大批实业企业还没有入场,这些传统大佬会在互联网流派培育好市场后出来收获果实,干掉很多不掌控资产端的纯互联网金融平台,今年是时候了。
要了解产业链金融,先来看看它都有那些模式。笔者结合自身在行业内的长期观察,总结产业链金融具备以下六种典型的运行模式。
一是电商生态系统内融资模式。这种模式是下面第二种模式的网络版,是在当前中国电商火热催生的一种新形态。电商平台通过自身掌握的商家大数据提供信用或抵押贷款,具有放贷成本低、风险可控、相对更安全的特点。这种模式典型的代表是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融、京东金融,以及宜信与亚马逊合作的商家贷款等。
二是经销商、供应商网络融资模式。这种模式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引入,对核心企业的多个经销商、供应商提供授信。这是供应链金融最典型的融资模式,目前主要运用在汽车、钢铁等供应链管理较为完善的行业,这些行业内核心企业和供应链成员关系紧密,并有相应的准入和退出制度。这种模式要求核心企业必须有供应链管理意识,对银行授信环节予以配合。
三是银行物流合作融资模式。银行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通过物流监管或信用保证为客户提供授信,合作形式包括物流公司提供自有库监管、在途监管和输出监管等,也有物流公司基于货物控制为客户提供担保的情形。银行借助物流公司的专业能力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与物流公司的合作发现并切入客户群,拓展业务空间。
四是交易所仓单融资模式。利用交易所的交易规则以及交易所中立的动产监管职能,为交易所成员提供动产质押授信的一种金融服务。该模式包括现货仓单质押融资和未来仓单质押融资两种形式。
五是订单融资封闭授信融资模式。这是银行利用物流和资金流的封闭操作,采用预付账款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的产品组合,为经销商提供授信的一种金融服务。
六是设备制造买方信贷融资模式。根据设备制造生产企业和下游企业签订的买卖合同,由商业银行向下游终端企业或经销商提供授信,用于购买该生产企业设备的一种金融服务。
政府金改的政策,以及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和规划,我在这里就不展开讲,各种报道已经传达了不少,上至总理下至P2P平台的营销人员都在讲要服务实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下面主要分析下第二个理由,即传统实业巨鳄入场。
综观以上各种模式,有传统的也有新型的。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前,传统的经销商、供应商网络也在干这些事,包括现在也在干。因此,别看2014年互联网金融规模突破了2500亿元,但加上线下部分保守估计不下5000亿元,线下借贷所占比重非常之大,传统实力派大鳄、居于产业链上游的各家企业依然还有很大的空间,模式就是触网的产业链金融。而且,经过13年与14年的几轮跑路,P2P投资人已经变得成熟起来,他们信赖的目光会转向更具实力的平台。
在产业链金融各派玩家中,尽管线上与线下、新型与传统企业的起点不同,各自的优劣不同,但最终归宿会基本趋于一致:让互联网金融成为一种投融资的常态融入到企业内部、企业所在生态链的日常运转中。譬如,联想与其大量的渠道代理商间,就可以生出一个颇具规模的P2P平台;又譬如,华为要干互联网金融,相信上量也会很快,资产端和理财端都不欠缺。
阿里巴巴、京东和58同城等线上平台自不必说,它们集聚了大量的周边企业,掌握了企业商家的各种交易数据,因此很容易甄选出优质的贷款方,给投资人提供优质的资产。同时作为把握流量入口的它们,也能够很好地将优质资产销售给广大投资人。因此,这部分企业如果通过补强金融实力,坚持原则内运营,则依旧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方式”,在未来的互联网格局中处于金字塔尖位置——当然,前提是它们要守住大平台的位置,不能失去了对产业链的凝聚和控制力。
或许今年以后,人们会把2015年称之为产业链金融年。而从明年开始,互联网金融或许就会像团购一样“销声匿迹”,又无处不在——每家企业都在玩互联网金融,把互联网金融当做企业内部或体系内关联企业资产配置的一项常规手段!(首发《极客网》专栏,《百度百家》同步更新,转载请注明)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